再造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辉煌,全民见证历史文明古遗迹保护

今日正值端午佳节,从昨夜起,西安城下起了小雨,去除了炎炎夏日的燥热,清凉爽快度过端午小长假最后一天。

早上八点,来到西安市朱雀大街与明德二路丁字口东南角,应邀参加唐长安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启动仪式,与众多西安市民一起见证古长安城历史文明遗迹保护。

八点三十分,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启动仪式正式开始。启动仪式由西安市委宣传部部长吴健主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市委副书记、市长上官吉庆,陕西文物局局长罗文利等省市领导出席本次启动仪式,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史馆馆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院研究员安家瑶女士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并讲话。

随后,在省市各大媒体和市民的共同见证下,出席本次启动仪式的领导和嘉宾一起按下启动手印,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明德门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重建,是隋唐京师长安城的正南门。明德门与皇城“朱雀门”、宫城“承天门”等共同构成了唐长安城的南北中轴线,是体现唐长安城中轴对称布局的重要节点,它与丹凤门一样是“天子五门道”的代表,是名副其实的“隋唐第一门”。

作为隋唐两代国门,明德门遗址见证了长安作为唐代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地位,也是追溯华夏文明之源、国家记忆的重要载体。明德门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建制的最高制度,是隋唐长安城中轴对称布局的重要体现,其遗址对于研究唐代城门形制、唐代建筑制度、唐代礼仪制度、交通制度等都有重要的价值。

1972年10月—1973年1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发掘了明德门遗址。考古工作者对明德门遗址的那次考古调查,让整个明德门的轮廓渐渐厘清:城门墩台平面呈长方形,五个门道,门墩东西长55.5米,南北宽17.5米。

1996年,明德门遗址作为“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方案得到了省文物局核准通过,

明德门遗址将成为“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展示工程将成为古今叠合型城市遗址保护的典范。

Hash:4bf0c58c6c0e8332213946798c6c3b709236195a

声明:此文由 品味陕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