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上游佛教岩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9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10讲)讲座纪要

2019年7月2日上午9:3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9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10讲在考古研究所八楼多媒体会议室举行,讲座由李裕群研究员主持,巴基斯坦白沙瓦伊斯兰学院犍陀罗研究中心创始人兼主任纳西姆·汗教授(Prof. Dr. Muhammad Nasim Khan)带来了题目为“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上游佛教岩画”的学术讲座,巴基斯坦白沙瓦伊斯兰学院犍陀罗研究中心郭凤妍博士承担本次讲座翻译。

主持人 李裕群研究员

纳西姆·汗教授介绍了演讲框架,包括印度河上游河谷的简介、考古发现、佛教岩画、以及最后的结论:何时、因何、由谁制作。

巴基斯坦位于中国西侧的西南-东北向的狭长地带,东侧是印度、西侧是阿富汗。在巴基斯坦北部的印度河上游流域,有兴都库什山(Hindu Kushi)、喀喇昆仑山(Karakorum)和喜马拉雅山,印度河穿过这些崇山峻岭,在河岸边的岩石上往往有许多人工刻画的图案。

主讲人 纳西姆·汗教授

1907年古拉姆·穆罕穆德(Mr. Ghulam Muhammad)在印度河上游河谷发现岩画,1942年斯坦因(Sir Aural Stein)也来过这里,1979年,巴基斯坦和德国组成联合调查研究小组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印度河上游河谷的考古发现包括了墓葬、堡垒佛塔、石刻岩画。如在达丽罗河谷(Darel Valley)发现了铁器、金饰品等;在吉尔吉特(Minar Gah-Gilgit)发现有石塔和浮雕佛像

印度河上游河谷的岩画艺术分为雕刻和绘画两种,涵盖了史前和历史时期。史前时期的题材包括巨人、狩猎景象以及混杂题材。历史时期包括铭文(佉卢文、大夏文、帕提亚文、粟特文、叙利亚文、中文、希伯来文等)和图像绘画。图像绘画涉及到动物、狩猎景象、伊朗拜火教的火坛、印度教和佛教故事。

讲座现场

金罗阔尔(Kinro Kor Das)遗址有史前的绘画,如狩猎景象和巨人的图像,但是对于这些绘画是否为史前仍然有争议。该遗址还有一尊右手持钵、结跏趺坐的佛像,纳西姆·汗教授怀疑是教育程度不高的人所绘制的佛的形象。

印度河上游河谷的佛教岩画艺术包括了割肉饲鸽和舍身饲虎本生故事(Jātakas)和佛传故事等。如塔尔潘山谷(Thalpan valley)可以通往吉尔吉特(Gilgit)和中亚地区。在塔尔潘遗址(Thalpan site)发现了降服魔军和魔女的佛传故事画。画面中,佛像结跏趺坐,魔王派他三个容貌美丽的女儿(Mara’s daughters)试图以色相来诱惑悉达多太子的场景。另外还有结跏趺坐佛和五个比丘的图像,纳西姆·汗教授认为这是初转法轮的场景。该遗址发现了印度河上游河谷仅见的菩萨像。在菩萨像旁边可以看到婆罗谜文字(Brahmic s)题刻。根据婆罗谜文,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断代。由于部分菩萨的风格、形式十分相似,纳西姆·汗教授推测是由同一个团体制作的。

讲座内容 来自演讲者PPT

在印度河上游河谷还有许多佛塔图像,如兴纳拉遗址(Shing Nala site)发现有高达3-4米的巨型佛塔。契拉斯(Chilas)的阿克力凯遗址(Akre Kai site)发现的佛塔旁雕刻有佉卢文铭文,可以推断最早的佛塔图像是公元一世纪。沙歇尔遗址(Shatial site)发现的佛塔,塔旁有婆罗谜文铭文,根据铭文字体可以断代为5世纪前后。与佛塔图像相伴的还有夏拉达铭文(Sharada inion),大约是8-10世纪雕刻的。部分佛塔旁边还能看到供养人的形象,很多岩画上还有穿着袈裟、手捧花环礼拜的僧人形象出现,纳西姆·汗教授认为这是中亚人。

佛像几乎在整个契拉斯(Chilas)地区都有,大部分分布在印度河和旁边的小河谷交界的地方。佛像在很多个时期都有,且有各种各样的形象。佩沙瓦利(Peshawari)的岩画,为佛陀禅定的形象,根据铭文断代大概在公元1-2世纪。纳西姆·汗教授认为这里岩画图像中的Vihara(毗诃罗)应该是塔的意思。

岩画是在何时、被谁、为何而制作。关于岩画的断代,纳西姆·汗教授认为可以通过比较进行研究,比如相似的技术(微痕分析)、相似的风格、与可通过铭文来断代的图像的比较。也可以通过石头表面的光泽进行年代判断,但会受到岩画的方位朝向、暴露程度和石头的岩性的影响。关于是谁创作的图像,可以根据不同文字的铭文来判断,如佉卢文来自犍陀罗、粟特文来自中亚、汉字来自中国。至于为何而创作岩画,印度河上游河谷是一条连接中亚和印度次大陆的一条捷径,各种人员往来很频繁。由于河流很湍急,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渡河,需要等待合适的时间。商旅们往往要等到冰雪融化的夏季天爬山,然后在冬天水位下降才可以跨过印度河。因此,商旅们在印度河两岸滞留的时间很长,为了满足礼拜的需要,商旅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岩画的制作。

李裕群研究员为纳西姆·汗教授颁发讲座证书

最后,听众就印度河两岸是否有居民居住;Vihara(毗诃罗)是否可以扩展到所有的塔;塔尔潘遗址(Thalpan site)发现有很多岩画,有的质量很高,有的质量很低,也有很多画有相同人名的铭刻,是否存在工匠集团等问题,与纳西姆教授开展了深入的交流。纳西姆·汗教授认为居民居住在印度河河谷里;Vihara(毗诃罗)是特指图像中的这一个塔;教授认为这些名字只是个人的铭记,并不代表存在工匠集团。

撰写:宋殷

摄影:王海燕

审核:李裕群

责编:荼荼

Hash:c3fd438151a5196ecb499c11b9ecb3ff1b8923e4

声明:此文由 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