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百崎郭氏家庙被列入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图为广告推广----------

省政府日前公布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保护范围,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审议通过,共有岩仔洞遗址等252处(含7处合并保护单位)入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最多的一次。

此次公布的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包括岩仔洞遗址等古遗址11处、罗从彦墓与特祠古墓葬4处、武夷山闽赣古驿道与关隘等古建筑117处、 紫云岩画等石刻及造像4处、烟台山约翰堂等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09处、另有南靖东溪窑遗址等与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7处。其中,百崎郭氏家庙作为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名列其中。

百崎郭氏家庙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回族乡(古称百奇)内,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后世又经多次重建,至今留有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家庙初建时为三间张式大厝,后于清朝乾隆年间重修时再向两侧拓展成为五间张,巍巍乎揽山川之胜概,济济焉毓人文于荟萃,素有“东北凤麟钟甲第,西南龙马壮江山”之雅称。

精美木雕

木柱础石阳雕方框图案

据史学界考证,现存的厅前木柱础石,中间两礅雕有简洁明快的方框图案乃明代风格,而两侧阳雕动物图案的则为清代风格,这对百崎郭氏家庙建筑沿革是个有力的佐证。而在家庙中庭的左侧墙上,嵌有“百奇郭氏家庙重修记”碑刻,特殊的是,在上端还有回族文字字样,充分展示了这座家庙与众不同的来历。距家庙围墙60余步之西南隅,迄今尚存“午门遗迹,此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门前两侧竖立着花岗岩石礅,上面雕有云月图案。宗祠砖埕围墙之西侧水沟涵口处置有一盘形“分水石”,寓意宗支派衍,脉旺流长,且寄望远支族裔溯本追源,万水朝宗。

百崎郭氏家庙世称“宣慰府”,现正厅前上方尚悬挂着一块题有“宣慰府”的匾额,此乃缘于其入泉始祖郭德广主政宣慰使司而得名,故族人也称郭德广为“宣慰公”。百崎回族人的先祖乃由海上丝绸之路来华经商的阿拉伯后裔,定居于杭州富阳的郭家村。据《百奇郭氏族谱序》介绍,这一族经数代繁衍至郭德广才于“元季宣差微禄,奉命督糈来泉供应,于是时干戈扰攘,弗克还朝,即纳室于泉,卜居行春门外,后改迁法石,依例占籍”。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郭德广的次孙郭仲远携妻儿由法石迁徙至惠安,“择于惠邑海滨百奇山下筑室居焉。”其后,安居乐业,生息繁衍。家庙中尚题有这样一副楹联:“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三阳开泰,原晋水分法水聚奇水万水朝宗。”道出了族群迁徙的历史

奇山公砠·贰佰

秤砣郭记

据百崎回族乡文史研究者郭廷玺先生称,百奇回族肇基祖郭仲远由法石迁徙到惠安,就是乘船而来的。位于回族乡白奇村西侧的那个古渡口,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时期。在当年的白崎铺,尤其是白奇村,航海经商者多如繁星。随着海上贸易量的不断增加,白崎铺也不断吸引海内外商人纷至沓来。古渡口及白奇村相继建了不少的货栈,渡口附近至白奇村头,店铺林立海鲜粮食、药材、杂货等应有尽有,形成了一条半里多长的古街,至今仍存。百崎乡传自先人的《针簿》揭示了百崎乡悠久的行船历史。百崎郭氏家庙里如今还放置着一大一小两砣“公砠”,俗称“公砣”。它们类似于现在市场上的“民主秤”或“公秤”。“公砠”的发现,可以反映出当年百崎回民地区海上运输、经商贸易的繁荣景象。择海而居的百崎郭氏,秉承先祖驾驭风涛、航海渔商的特长,在泉州古港如鱼得水,近海捕捞或远航重洋都有过他们的身影。据传,明代永乐年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路过泉州招募水手,就曾有不少百崎郭氏族人随其扬帆远航,共谱中国航海史的一大宏伟篇章。

(摘自泉州网)

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综合福建日报

Hash:1b691403c2a0d57af34b648bdf3715572927f760

声明:此文由 台商区本地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