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故居阅读思想 经世致用实践中检验

【点睛】如今走进隆回,不仅有美丽的山水可观可赏,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细细品味。

疫情渐远,旅游回归,初秋之际,应邀来到湖南隆回。

魏源故居

在学堂湾沙洲上,有一个两正两横的木结构四合院,院前有木结构槽门,四周则用干打垒土墙围绕,从而形成一个独立院落。院子门前有一片荷塘,我们来时花季已过,但依旧一片生机勃勃的碧绿。除了荷塘以外,小院的前后左右被绿油油的农田包围着,一条清澈的小河,从院后流过。田地背后还有两座山峰加持,一座叫狮山,一座叫象山,这两座山又与远山相连,构成了一幅精致的田园风光画卷。

魏源故居俯瞰图

表面看起来,这是一处过着“红尘不向门前惹,青山正补墙头缺”生活的隐士宅院,然而,如果你这么想就错了,因为这里是清代思想家魏源的故居,他在这里出生,并生活到27岁后,才举家搬到江苏

魏源故居正门前有一片荷塘

了解清代历史的人,一定知道魏源这个人。他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之一。魏源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主张,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引进先进的思想,我们熟知的“师夷之技以制夷”主张,就是他提出来的。不仅如此,他还对经济领域的改革,提出了积极的措施和方案,对国家建设与后来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魏源读书的二楼看到的院子

魏源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而且还推崇和羡慕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他称誉瑞士“不设君位,不立王侯”,“推择乡官理事”,是“西方桃花源”。又说“墨利加北洲(指美国)之以部落代君长,可垂奕世而无弊”。在封建专制制度长期统治下的当时中国,敢这样赞美没有君主和皇帝的政治制度,不能不说魏源拥有极大的胆识。

魏源故居室内

魏源作为一位爱国思想家,他坚决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华活动,提出了反侵略的主张与办法。在和台湾等地人民抗英斗争时,他满怀激情地与抗英民众一起同仇敌忾,所谓“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在《海国图志》中他写道:“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斩夷师,歼夷兵,以欵开网之而逸,孰谓我兵陆战之不如夷者?”

魏源父母的卧室

遗憾的是,在魏源生活的封建时代,他的先进主张被视为异端邪说,和历代封建时期的改革家一样,壮志难酬是他们的共同命运。

魏源南京住所的部分文物展示

今天的魏源故居已经成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魏源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魏源读书的房间看到的窗外世界

这座始建于清代乾隆初年的建筑里,有一座小楼,上下各有三间,门窗格局古朴,楼上镶着一幅对联,上联为:万物静观皆自得,下联为:四时佳兴与人间,楼上就是魏源从小读书的地方。读书入迷的魏源很少下楼,连家里养的狗都不认识他,把他当做了陌生人,以至于出现了“偶尔下楼,家犬追咬”的情景。因为读书太专心,粽子误蘸了墨吃的故事,也发生在这座小楼上。

魏源全集

“寡言笑,鲜嗜欲,虽严寒酷暑,手不释卷”正是魏源年轻时代的好学精神,造就了他后来惊世骇俗的思想成就,成为一代思想大家。曾经和他一起落榜的好友龚自珍曾赠他一副对联:“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综一代典,成一家言”。

魏源全集

魏源的思想在今天的中国,得到了成功的应验,正是改革开放让中国跻身世界大国之列,而魏源的思想,依然影响着他家乡的父老乡亲。从魏源故居出来,我们又去了隆回岩口镇的一个乡村——向家村。

鸟瞰美丽的向家村

向家村山多田少,土地贫瘠,曾经是个十年九旱的特困村,全村有252户,村民1008人,其中建档贫困户有95户,218人,村里集体经济为零。6年前,华兴公司董事长向长江应村民要求,回乡担任村主任后,向家村开始了脱贫攻坚的战役。华兴公司无偿投入资金1.3亿元用于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改造,修道路,建水塔,还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担保并补贴一年的利息,以此作为贫困户创业的启动资金等诸多帮扶政策,而旅游业的开发,更是其中见效显著的项目。

向家村的导游

向家村虽然贫穷,却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经过6年的建设,这里已经成为国家3A景区,同时被评为“旅游攻坚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等,而村民年收入从2013年的人均2000元,提高到了1.18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60万元。

向家村始建于明代的华俨禅寺

昔日贫困的向家村,如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景区,从去年5月正式接待游客以来,已经有50万人来到向家村旅游,堪称旅游扶贫的典型范例。作为魏源故乡的后人,魏源“经世致用”的思想,在今天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足以告慰这位200年前的伟大思想家了。

文:馋人 来源:中国网

Hash:a6e4698adbfc8ef3d0860aa0d97aa24673dea1c8

声明:此文由 文化隆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