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苏家山村:贫困老区村如何变身网红景点?

游客在苏家山村体验高空玻璃栈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晓燕 通讯员 黄起青 摄

东南网7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晓燕 通讯员 黄起青 文\图)近日,周宁县七步镇苏家山村成功获评国家级3A景区,这让苏家山人倍感自豪。这个昔日贫困的革命老区基点村,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为何能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景点

伴着夏日凉风,记者走进苏家山。只见远处,湛蓝的天空映照着连绵青山,青葱茶园上的高空玻璃栈道游人如织,蹦极、喊泉、滑索、卡丁车等游乐项目处,欢笑声不绝于耳。村内,小楼林立,村道宽敞整洁。

说起家乡的变化,村民们感慨万千:“多亏了国家政策好,党组织给力,带头人能干。”

寂寥山村热闹了

苏家山村地处周宁县城以东20多公里的大山中,海拔800多米。因为隐蔽深山,地势较为陡峭,苏家山曾为闽东革命提供了很好的掩护。可也因为此,村庄的发展长期受到严重制约,村里的农特产品运不出去,外面的信息和商品也送不进来,村集体收入为零甚至为负数。村中青壮年大多外出谋生。2000年,村里常住人口不足百人,村庄变成了一个只剩老弱妇孺的寂寥山村。

回想以往的生活,村民们总是摇头叹息。2011年以前,苏家山村饮用水引自山泉水,不仅水压低,而且许多水管烂了,流出的水不仅浑浊还带着铁锈。村民用的电和附近一个工厂的同属一条线路,每次工厂一开闸,全村都停电。

那些年,在外经商的村民苏文每次回村,看着乡亲们渴望改变的眼神,心里很不是滋味。2007年,在周宁县“回归工程”的号召下,苏文达带着多年积累的资金毅然返乡创业。2009年,他竞选村委会主任,后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苏文达引来自来水,垫付电线立杆征地补偿款,为村民另牵了电线,一步一步解决了许多困扰村民多年的问题。

行,业难兴。紧接着,修路成了亟须解决的难题。

村民苏宗贵回忆:“虽然省道距离村里就5公里,但省道通往村里的道路又窄又弯,又陡又多坑,村民们坐一次车怕一次。很多村民选择翻山越岭,徒步走到村下方的黄县村,再搭车到县城。别提有人到我们这玩了,就连我们自己进城都得好几个小时,谁肯来?”

2014年,苏文达多方筹集资金,带着村民按照三级公路标准提升改造通村道路,改3.5米为8米宽,改弯取直,建成总长4.6公里,路牌、护栏、减速带、绿化带等一应俱全的平坦大道。这条总投资1200多万元的通村公路还被评为县级“四好”农村公路,获得政府补贴、奖励920多万元。

如今,村民坐车到县城只要20多分钟,山里的土豆、< a href='/techan/18558' target=_blank>茶叶等农特产品也能便捷销往外省甚至国外。

乡村旅游红火了

道路的畅通,也为苏家山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苏家山村民祖辈辈种土豆、地瓜、茶叶,靠天吃饭。

尽管苏家山青山环绕,自然风光优美,生态条件优越,可就是“待字闺中”,乏人问津。村民们只能守着生态“金矿”过苦日子。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后,村两委便琢磨:如何利用自然资源,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当地政府和乡亲们的支持下,苏文达牵头注册了苏氏养殖有限公司、溢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豪猪等特种养殖,建沼气池,带领村民开垦荒废的茶园,发展有机茶500亩,让原来单纯传统的农业生产发展成“猪—沼—茶”的生态立体种养链。

2016年,借力周宁县全域旅游东风,苏文达先后投资7000余万元,在有机茶基地上空建起了玻璃栈道,随后又陆续建设滑索、丛林穿越、飞碟登月等户外体验项目,打造了农旅结合基地——苏家山休闲农业基地。自此,苏家山乡村旅游彻底火了起来。

“这里互动性的娱乐项目特别多,离县城和福安湾坞动车站都很近,又连接着省道、高速路网,所以我们特别爱带孩子来玩。”来自福安的游客许苗苗说。

与此同时,许多在外青年看到家乡旅游的广阔前景,纷纷返乡发展越野卡丁车、水上乐园等游乐项目。“2016年底,我从上海回到老家做起卡丁车项目,投入近50万元的成本目前已收回。像‘五一’‘十一’这种节假日,一天的营业额就可达1万元。”“90后”村民苏妙根说。

随着基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以及蹦极、喊泉等新游乐项目的增加,苏家山的旅游热度持续升高,成为许多游客“打卡”的网红景点。

2018年,苏家山游客量突破60万人次,同比增长20%。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量高达3万人次。

村民脱贫致富了

游客纷至沓来,让原本偏僻的苏家山出了名,也让苏家村村民翻了身。有的村民以土地流转、现金、筹工筹劳等方式入股公司、合作社,有的则经营起了儿童乐园、农家乐等项目,成功变身为股东、创业者和上班族。

苏克强等村民们就在家门口坐上了“致富快车”,他们相继在休闲广场上摆摊设点。“我之前卖土豆丝,现在卖手抓饼,每年收入至少3万元。”苏克强开心地说,“忙的时候,还请了两个帮工。我这地道的农民也算是当起了‘小老板’!”

43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苏石发也是受益者之一。23年前,苏石发因车祸失去一条腿,家中有4个孩子,全家的经济来源只依靠他一人。看着游人如织,苏石 发便和贫困户苏运洪等人每户各筹2万元做起碰碰车项目,年收入可达3万至4万元。不仅如此,他平日就在苏家山休闲农业基地务工,每月工资2600元,还加入由村党支部成立的“党群联动致富组”,年底享受分红。

现在的苏家山村已华丽蜕变,四分之三的土木房变成了楼房、砖房,花带、荷花栈道点缀其间,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村中常住人口回升到240多人。

2017年,全村贫困人口13户51人全部脱贫,村民人均纯收入也由2016年的1.2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1.7万元,村财收入达到10多万元,翻了好几番。

“这些年,苏家山是一年一个样,越变越热闹,大伙的生活越来越富足,村民的幸福故事也越来越多。接下来,我们要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与深化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带领村民一起奔小康。”苏文达信心十足地表示。

Hash:6886651e3baf84dc48fb844760eb9f855bbf59fc

声明:此文由 福州新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