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仪征古迹之刘集卞家祠堂

清代仪征的卞士云、卞宝第父子有“两世开府”的佳话。

我曾两次前往刘集镇利民村杨庄组(缸庙),探访卞家祠堂和卞宝第墓。

《光绪甘泉县续志》记载,江西布政使仪征陈嘉树墓,在(扬州西乡刘家集东北三里缸庙,闽浙总督仪征卞宝第墓,亦在缸庙。

陈嘉树陈彝是仪征“父子传胪”的主角(参见我的《父子传胪陈嘉树陈彝》、《即景即说陈含光》、《探访仪征古迹之庙山陈彝墓》、《拜访“父子传胪”后人陈琳》、《秋花香淡久开枝》等文),与卞士云卞宝第“两世开府”交相辉映,是仪征读书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且,陈家与卞家还是姻亲关系。

【光绪甘泉县续志卞宝第墓书影】

我是听说卞家祠堂旧址那里搞万亩良田整治工程要拆迁,才于2015年10月24日赶去的,因为百度地图上有卞家祠堂的标识,所以我就开着导航直接去了。从俞桥水库西,沿小路绕到水库北,再向北开到没路,地图上的房子已经是废墟,停车处不远是一条东西向的大路,路基正在施工,推土机轰鸣、尘土飞扬。我问仅存的一栋房子里的人,说不清楚,知情老人都拆迁搬走了。由于我是带着岳父岳母和妻子一块儿出来玩的,他们未看到东西,没了兴致,我也不便再找(周围也没本地人),就打道回府了。

【第一次探访】

第二次是2018年6月26日,结合探访白羊山阮常生墓和三茅王家祠堂,顺道一探三处。卞家祠堂是第二站,我从镇北的刘丰路向北,再向东到达缸庙,这一带房子全部拆了,这个一间屋的小缸庙到是还在,但看起来不是古房子。缸庙向南的小路走不了汽车,我再向东一点,把车听到坝头南面的工棚。从这里向南看,一马平川,一间房子也没有了,真个是万亩良田!

我顺着联古路一路走访住户,寻找知情人,问到第五个人(一位老太太,在利民新村)时,有了线索,原来利民大队杨庄生产队的张孔泉队长(已故),是给卞家看坟的,老婆和儿子拆迁后住在刘集的新小区。我就兴冲冲地赶到镇上惠民苑问人,答曰不在这里你到西边为民苑问问,在为民苑问人,答曰这里没有你到东边惠民苑问问,如是者三去三来,太阳嗞嗷嗷晒得我要昏倒。第四次进入惠民苑后在南三排问到一位老大爷正在炒菜,他说晓得呢,就在西边为民苑最北边朝街的门市房,小明粮油店便是。

我大汗淋漓找到粮油店,有母女二人在,老太叫马万兰,84岁,老伴叫杨德国(已故),女儿叫杨坤翠,是这个店的女主人,杨坤翠的丈夫叫张寿平,是已故小队长张孔泉的儿子。

马万兰告诉我,杨家和张家过去都是卞家的佃户,都帮着看坟。杨家是看大坟的,张家是看卞家其他坟的。抗战期间祠堂被烧了,他们把废墟整理整理,盖上屋顶,就住在里面。大坟就在坝头,有大石龟和碑呢,都被砸碎了。我说,看到有的资料上说,有残碑你们收着呢,能不能带我去看看?杨坤翠跟谁(可能是张寿平或他哥哥)打了个电话,告诉我说残碑已经被卞家人收走了,那人叫卞世传,60岁样子,每年都来上坟呢。

我看时间不早,人家要吃午饭,就请杨坤翠帮我和马万兰老人合个影,告辞。

【与马万兰合影】

两次探访,没见到实物,也未确定祠堂和墓地方位,甚为遗憾。

我在研究卞氏资料时,得到“卞国文化研究会”2012年10月份编纂的《清闽浙总督卞宝第历史文献选编》,里面搜集了有关卞宝第研究的25篇资料,其中有一篇武黎嵩的《仪征寻访卞宝第家族墓地》说道:

卞家祠堂坐西朝东,占地约两亩,前有照壁、门楼,后有大厅用以停放棺椁、供奉灵位,门前还有高大的石狮子。卞宝第墓就在祠堂东北溪渠的高岗上,1968年石碑被砸毁,浇浆墓被用錾子凿开,内有三口棺材,左右已朽,中间完好,捡到佩刀、珍珠等物,棺木被村民做了水桶和学校的桌子。从清末到民国直至解放后的1962年,都有卞氏族人陆续入葬此地,虽说祠、墓已毁,但村民们还能指点卞宝第、卞肇昌、卞綍昌、卞绪昌等人坟墓所在大体位置。作者武黎嵩还在张氏兄弟(估计就是张寿平和他哥哥)的院子里,看到他们从田间地头收集回来的龟趺和墓碑的残石。有龙凤祥云文的碑额, 有碑身的残块。一段碑石上还残留有「…灵曰鞠躬…尔卞宝第…朕用悼焉」十二个字,武黎嵩评曰:“审其词,应为光绪皇帝御赐的祭文。可惜残言断语,已不成章。”

【卞宝第墓残碑】

【百度地图标注卞家祠堂位置】

我在《阮元仪征事》书中有卞士云、卞宝第“两世开府”及其家族部分成员的简介,资料主要是从《清史稿》、《清史列传》、《续纂扬州府志》、《道光重修仪征县志》、沈建中《仪征卞氏五世记略》、邓桂安《仪征望族之卞氏》等资料中汲取,结合“卞国文化研究会”《清闽浙总督卞宝第历史文献选编》、卞世传《卞宝书家族百年驱夷史和两个主权捍卫》、《仪征榴瑞堂卞士云公家族排序表》,将卞氏家族情况简述如下:

卞氏家族可上溯至东晋卞壸,这个观点引自卞世传《卞宝书家族百年驱夷史和两个主权捍卫》;武黎嵩《仪征寻访卞宝第家族墓地》一文则将卞氏家族上溯到北宋熙宁三年(1070)状元卞嗣宗;赵立昌《手绾七印,昭垂国史——卞宝第府第补说》一文,甚至将卞氏家族上溯到了春秋楚国“三献玉璞”的卞和。

卞壸(281-328),字望之,济阴人,祖父卞统曾任琅琊内史,父亲卞粹为中书令。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卞壸任吏部尚书。苏峻叛乱后,卞壸率二子卞眕、卞盱及兵勇奋力抵抗,以身殉国,被追赠侍中、骠骑将军,谥号“忠贞”。卞壸父子墓葬于南京朝天宫(原冶山)西侧。

卞壸后裔秉承“忠孝传家”的家族遗风,将家族堂号为“忠贞堂”、“忠孝堂”,是为“忠贞世家”,传至仪征卞士云,为第四十世。

卞壸在《晋书•卷七十•列传第四十》有传。

【南京朝天卞壸墓碣亭】

仪征榴瑞堂卞氏家族(云、宝、昌、孙、年、家、世)有关情况:

第一代“云”字辈

卞士云(1788-1843),字光河,号竹辰,仪征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道光三年(1823)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山东道监察御史,道光八年(1828)典试四川,十二年(1832)典试湖北

卞士云对家乡仪征十分关爱,支持家乡的发展。道光十年(1830),两江总督陶澍上表拟对淮盐运输方法进行改变,盐船直接出江,不再在仪征掣捆。当时仪征从事解捆搬运等工作的夫役有数万人,如果这样改革,他们就会绝了生计,衣食无着,仪征势必失去昔日繁华。卞士云时任京畿道监察御史,他一方面感到这样做弊端很大,另一方面念及家乡的生机将绝,就与都察院左都御史史致俨、浙江学政吴椿联名上疏痛陈其害,这一动议也就被暂时搁置了。

卞士云历任安庆凤阳宁国知府,升广西右江道、湖北按察使,署布政使。他在任内重新审理天主教牛八教案、铜船水手黄和尚案,将被株连的无辜者悉数释放。后任湖北布政使,丁忧回仪征,恰逢英夷来犯。道光帝下旨,国难当头,命夺情上班,总理浙江粮台。道光二十二年(1842)署浙江巡抚,因沿海经常遭到英国军舰的骚扰,所以军务十分繁忙。卞士云身先士卒,指挥防御。军民缺粮,川、鄂两省粮船不能到达浙江,卞士云奏请免税,并四处招徕粮商直达浙江,以解燃眉之急。英舰进入长江镇江告急,手下人对他说他在扬州的家眷恐怕不安全。卞士云却厉声说道:“我要以身殉国,奋不顾身,还谈什么妻儿老小。”他的行为极大鼓舞了浙江军民抗击英军侵犯的斗志,旋被任命为浙江布政使,时间不长,卒于官位,终年五十六岁。

卞士云当官既勤奋又谨慎,道光皇帝曾两次召见卞士云,并说:“汝任御史时,即知汝才干明练,做京官好,做外官亦好”,“卞士云才具操守,朕所素知,尔等当效法之”。

卞士云从小是个苦孩子,父亲卞铭去世时他才十一岁,母亲陈氏靠帮别人家做针线活供他上学。考取秀才后,有老板看到他十分聪慧,愿意出重金聘请他做助手,带他去做生意。母亲得知后坚决谢绝,她说:“你父亲对你的期盼,哪里就是做做生意?是要考正途求功名的!你要刻苦努力!”后来卞士云当官了,母亲时常嘱咐他:“判罪断刑一定要慎重!”卞母的见识,一般男人不及也!

《续纂扬州府志》则介绍得比较详细(同治十年,1871,该志由卞士云次子卞宝第参与总纂),卞士云考取秀才后有人想聘他外出经商,卞士云有些心动,母亲坚决不同意,在隆冬风雪之日指着院前石榴树说:“我儿该不该继续读书?老天保佑吧!如果我儿读书日后能够功成名就,这棵石榴树隆冬也会开花。”谁知石榴树不久果真开了两朵花。从此,卞士云断绝了做生意的念头,潜心苦读,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乡试夺魁,道光三年(1823)高中进士,入翰林院为编修,累官至署理浙江巡抚、浙江布政史。为了报答母亲的一片苦心,卞士云将自己的这一支命名为“榴瑞堂”。

卞士云为人刚直,心胸坦荡。两淮私盐贩卖严重,国家垄断的盐销路不好,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安徽盐司周文忠严厉惩办走私者,诛杀较多。卞士云上表弹劾他,但结果是周文忠反而升任安徽巡抚,而卞士云则被派到凤阳任职,成了周文忠的部下。别人都以为卞士云害怕不敢赴任,但卞士云却坦然上任。他处事干练,为民请命,对无辜者全部开释。

卞士云仅有一姐,嫁给了太学生吴熊弼。

董玉书《芜城怀旧录》卷一记载,卞士云有个同族,叫卞维城,字雨帆,廪贡生。善书,工诗古文辞。由于卞士云没有兄弟,所以对他视如亲手足。与他一同切磋文字,培养他读书做官,还将儿子卞宝第交给他教育。卞维城对卞士云恭敬有加,著有《弢尘馆诗存》,夫人巴氏也能写诗,女婿是汪廷儒(1804-1852,字醇卿,仪征人,道光二十四年进士,官至顺天乡试同考官)。

卞士云有《退思斋诗存》、《省斋试帖偶存》存世。

卞士云葬仪征刘集莲花址。

【卞士云书法

第二代“宝”字辈

卞士云有一女五子。女适江西新建人氏,同知衔,直隶候补知县程迪芳。迪芳父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同年有祁寯藻等)、官安徽巡抚的程懋采(1790-1844)。

五子中,长卞宝书,次卞宝德,三卞宝恩,四卞宝第,五卞宝庆。其中宝德、宝恩、宝庆俱早殇。

卞宝书(1815-1872),字子城,道光二十六年(1846)仪征监生,由通判捐输,议叙以直隶州知州,分发试用。署易州、遵化知州,沧州知州,两署直隶通永道。致仕后回扬州,卒。

咸丰八年(1858),卞宝书以沧州知州身份,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与英、法、俄、美的前期具体谈判,在弱国无外交的背景下,巧妙利用列强矛盾,极力争取我方权益,使《中俄天津条约》成为清廷对俄国参与战事谈判中唯一没有割地赔款的案例,而此前的《中俄瑷珲条约》割地60万平方公里,此后的《中俄北京条约》割地40万平方公里。为此,卞宝书等人受到咸丰皇帝的表扬。

咸丰皇帝表扬卞宝书的上谕:“此次天津办理俄夷事务,所有派往委员,据文谦面奏。已会详该督由外给奖。其沧州知州卞宝书、赵州知州陈钟祥、署葛沽营游击陈克明等三员,冲涉风涛,不避艰险,相机应对,均属合宜。著该督酌量从优奖励。将此谕令知之”。

【咸丰表扬卞宝书上谕】

卞宝第(1824-1892),字颂臣,咸丰元年(1851)举人,自刑部河南司主事做起,历陕西司员外郎、直隶司郎中、实录馆校对,转补浙江道、贵州道监察御史。升礼科给事中,迁顺天府丞,升顺天府尹。复赴汴任河南布政使,升授福建巡抚。同治九年(1970),以亲老告养归,家居十三年。光绪八年(1882)复出,起湖南巡抚,次年,署理湖广总督,光绪十四年(1888)任闽浙总督,光绪十七年(1891),卞宝第因病乞休,疏凡五上,始准开缺,后卒于家。

同治七年(1868),英国基督教会欲占闽江川石岛建房,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英国人竟枪杀了村民王光天,是为“川石岛教案”。时任福建巡抚的卞宝第坚决支持村民,一方面向闽浙总督吴桂力争,一方面鼓励村民自卫,吴桂屈从英人,决定由官府代英夷在石川岛建屋,卞宝第愤懑异常,感到愧对八闽人民,遂向朝廷奏请免去其福建巡抚之职,表明心迹。由于民众抗争,英国人最终放弃了在石川岛建房的企图。

光绪十四年(1888),卞宝第升任闽浙总督,“离闽二十年矣!重临旧治,民欢跃罗。拜道旁额手称庆。”

卞宝第升任闽浙总督,除理闽、台、浙三省事务外,尚兼署福建将军、陆路提督、钦差督办船政大臣,署学政,兼管巡抚、盐政,同时手绾七印。陈含光(1879-1957,名延韡,号移孙,后改含光,仪征人,光绪二十八1902年举人,书画大家、卞宝第外孙)曾有诗云“两世棨戟遥相望,同时七印何辉煌”,就是说的此事。

卞宝第不是进士,他以举人出身而跻身封疆大吏之列,在有清一代的官吏中,虽非唯一,却也是为数寥寥。所以,他与其父卞士云被后人誉之为“两世开府,盛极一时”。 《清史稿•卞宝第传》评:“有威重,不为小谨,驺从甚盛,所至诛锄奸猾,扶植良愿,民尤感之” 。

卞宝第与李瀚章等修篡《湖南通志》,又在同治十年(1871)家居期间,与晏端书、 钱振伦总纂《续纂扬州府志》,有《卞制军奏议》、《卞制军政书》、《抚湘公牍》、《闽峤輶轩录》、《方岳采风录》等存世。

卞宝第葬刘集卜家菱塘(缸庙)。

【卞宝第像】

【卞宝第手绘图】

第三代 “昌”字辈

卞宝书生有一女一子,女卞承藩适常润,子卞肇昌。

卞肇昌(1849-1888),字耕岩,号璞园,岁贡生。候选训导、知县用,湖北候补县丞,会典馆誊录官,浙江补用同知,勅授修职佐郎。光绪初年曾从事科技实业,使用铅活字印书。

卞肇昌葬仪征刘集卞氏祖茔。

卞宝第生有五子九女。九女中,除三女不详外,姻亲如下:

一适仪征陈重庆(1845—1928,字顨卿,又字巽卿、逊卿,晚号甦叟。光绪元年1875顺天乡试举人,官至湖北武昌盐法道台,有《辛酉消夏诗录》传世。祖陈嘉树道光二年1822传胪,父陈彝同治元年1862传胪)。

二适仪征陈倧万(号祖庚,陈重庆堂弟,光绪八年1882举人,以知府署广东嘉应州,祖陈嘉树道光二年1822传胪)。

三适仪征张允顗(号静生,祖张安保为《道光重修仪征县志》总纂,父张丙炎为咸丰九年1859进士,官至广东廉州知府,移知肇庆,继升道员,加盐运使衔,辑有《榕园丛书》)。

四适合肥李经迈(1876—1938,字季皋,号又苏,别号澄园。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出使奥地利大臣。次年授光禄寺卿。三十三年1907归国,历任江苏、河南、浙江等地按察使。宣统二年1910以随员往日本、欧美考察军事。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经商为业,善理财,资产万贯,闻于一时。曾参与张勋复辟。父李鸿章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

李鸿章全家福照片,二排中座老者为李鸿章,二排左二为李鸿章三子李经迈,后排左四为卞宝第四女。

【李鸿章全家福】

五适庐江刘元之(父刘秉璋,四川总督)。

六卞晋昌适寿阳祁友蒙(1883-1931,字孳敏,号甘荼,官至知府。祖祁寯藻,体仁阁大学士,父祁世长,工部尚书)。

六子中,长卞祖清,次卞绪昌,三卞绶昌,四卞继昌,五卞綍昌,六卞绥昌。其中祖清、绶昌、继昌早殇。老六卞绥昌(1874-1895),字缉甫,号桃山,太学生,妻黄德昭(黄静仪,咸丰癸丑科进士、二品顶戴、四川永宁道黄云鹄女),卞绥昌身体较弱,结婚三月即逝,年仅二十一岁。有成就的是绪昌、綍昌。

卞绪昌(1863-1910),字缵甫,号柳门,一号味莲,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官至安徽按察使。1903年安徽巡警总局设交通股时为首任巡警道员,为提倡新风气,亲临城内繁华之处站岗执勤。曾出面保释革命党人熊成基之兄熊子嘉。宣统二年(1910)卒于任上。卞绪昌夫人张氏为其姐丈张允顗妹。

卞绪昌葬仪征刘集卞氏祖茔。

卞綍(fú)昌(1872-1946),廪贡生,捐纳同知在广东试用,驻长崎领事、湖北道员、津浦铁路南段总稽查,辛亥革命后归隐不出。因大排行第十,人称“十太爷”。先娶张丙炎四女,继娶张之洞长女张仁准,有陈、侯两位侧室,卞綍昌有十九个子女,姜堰卞永琳的父亲卞益孙是卞綍昌最小的儿子,即第十九子,侯氏出。详见我的另一篇文章《姜堰有一支卞宝第后裔》。

卞綍昌葬仪征刘集卞氏祖茔。

【卞綍昌张仁准(张之洞长女)全家福】

第四代 “孙”字辈

卞肇昌生有三子一女。女卞骞孙,子卞斌孙、卞桐孙、卞鉌孙(铁笙)。

卞斌孙(1872-1938),字公弢,拔贡,发往湖北候补,由候补知县升通判衔,累保三品衔、以知府改发湖南候补,辛亥革命后去上海,旋回扬州,以遗老自居,其书画有造诣。

【卞斌孙双凫图】

卞绪昌生有三子六女。女略,子卞寿孙(白眉)、卞福孙(仲弗)、卞喜孙(燕侯)。

卞寿孙(1884-1968),字白眉,附贡生,捐补太常寺博士,弃官赴美留学,1906年考入白朗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取得文学士学位。辛亥革命后回国,参加大清银行善后和筹建中国银行,任发行局佐理,升总稽核,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经理。抗战爆发后因拒绝与日伪合作,离津去香港,1943年任中国银行副总经理,1949年总行解散后退休,1951年迁居美国。妻李国锦为李鸿章侄孙女、李瀚章孙女、李经畲之女,这也是卞、李两家的二世联姻。

卞寿孙有《卞白眉日记》出版存世。

【卞寿孙李国锦全家福】

卞福孙(1886-?),字仲弗,就读美国白朗大学政治经济科,历任京师地方审判厅推事、北京崇文门丰台商税分局局长、北京中国银行司库、中国银行安东分行经理、英国伦敦经理处首任主任、奉天(沈阳)分行经理、哈尔滨分行经理、储蓄总部经理等职务。“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封闭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时任中国银行奉天分行经理的卞福孙和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嘉璈,冒着生命危险与日本关东军交涉,捍卫了民族金融主权。

卞喜孙(1895-1965),字赞侯,一字燕侯,号少山,曾任天津中央银行副经理,1945年10月18日,卞喜孙与施奎龄一起接收伪河北省银行总行及北平分行。解放后留任天津人民银行副行长。因叔叔卞绥昌婚后不久即逝,以卞喜孙嗣之。

卞綍昌生子女十九人。女略。子卞禄孙、卞富孙、卞颐孙、卞鼎孙、卞豫孙、卞咸孙、卞泰孙、卞谦孙、卞丰孙、卞随孙、卞观孙、卞震孙、卞益孙,余略。

卞泰孙,黄埔军校五期步科学员,参加过北伐战争,南京龙潭战役负伤。抗日战争时在国民党第七纵队与日军打游击,抗战后曾任胡宗南部师长、南京总统府典礼局少将。

卞益孙(1924-2002),妻姜堰大户丁福如之女丁素娟。详见《姜堰有一支卞宝第后裔》。

第五代 “年”字辈

卞胜年(1914-1991),又名卞璟,谱系为卞士云-卞宝书-卞肇昌-卞鉌孙-卞胜年,在燕京大学就读时曾参加一二九运动,七七事变后回到扬州,与陈素、江上青、莫朴等人组建“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并担任会长,后根据形势改组为“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走出扬州,奔赴延安,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接受董必武指示后,卞璟进入桂系一三八师政治部任少校宣传科长,1949年秋担任桂林绥靖公署艺术宣传团团长,是年冬率团起义,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三兵团文艺工作团,1950年到广西军区文工团,1954年转业到广西话剧团,参与导演话剧《刘三姐》。

卞寿孙(白眉)生有六子一女。长子卞彭年(1901-1990),字蠡洲,又名卞彭,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勃朗哲学学士、哈佛研究生、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回国后在华中大学做物理教授兼教务长,湖北省人大代表;次子卞柏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绿城孚满大学(FurmanUniv.)化学系教授;三子卞松年,美国司克瑞比司海洋学研究所研究导师;四子卞万年,美国凯撒基金医院之主任医师;五子卞凤年,曾任中国银行悉尼分行经理,妻徐政(国民党元老徐谦次女);六子卞美年(1908‐2002),1931 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周口店遗址发掘研究工作,是亲眼见过“北京人”头盖骨的三人之一(另两人为贾兰坡、胡承志),他提出的“白沙井组”和“元谋组”地质认识,迄今一直被地质学界所公认,他首先发现的、被称为卞氏兽属(BIENOTHERUM)卞氏兽科的近似哺乳爬行动物化石, 填补了脊椎动物进化的缺环。卞菊年( 1915—1959)是卞白眉的唯一女公子,肄业于北平燕京大学并获美国勃朗大学学士学位。

除卞彭年之外,卞家父子陆续移居海外,照片见“卞寿孙李国锦全家福”。

卞灏年,谱系为卞士云-卞宝第-卞綍昌-卞泰孙-卞灏年,国民党空军上尉,曾参加抗战,后在台湾训练时飞机失事。其妹卞懿年随服役国民党装甲兵部队的丈夫也在同期自大陆 赴台湾,以后又随夫君转往美国,转业经商。

第六代 “家”字辈

卞家珍(1919-1943),谱系为卞士云-卞宝书-卞肇昌-卞斌孙-卞耀年-卞家珍,自小钻研电气,1938年从姜堰参加了新四军,曾担任新四军电台台长。因部队工作劳累,积劳成疾,病逝于扬州家中,葬仪征刘集卞家祖茔。

卞家瑜(1923-2015),曾用名卞佩谨,谱系为卞士云-卞宝书-卞肇昌-卞斌孙-卞耀年-卞家瑜,1946年毕业于陕西西北高级机械工程学校,1948年在上海国棉第一机械厂从事产品设计,1950年响应支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号召,到沈阳鼓风机厂参加矿车设计和风机试验,1952年参与沈阳拖拉机厂创建,参与制定机械工业部农业机械局《立轴式回转工作台》(JB/NQ023.1-84)行业标准。

第七代“世”字辈

卞世传,1956年出生,谱系为卞士云-卞宝书-卞肇昌-卞斌孙-卞耀年-卞家瑜,辽宁省环保产业协会噪声与振动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沈阳市节能服务协会常务副会长、沈阳八达能源技术研究所所长,卞氏家族文化传承委员会秘书长。

【仪征榴瑞堂卞氏家族简谱】

Hash:bfb9c280083e5ee5b8f47d1857f8928ed2977e86

声明:此文由 仪征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