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两大名山:巍宝山、鸡足山

1

巍山巍宝山

宝山是全国14座道教名山之一。山体像一头狮子,正回头俯瞰古城和瓜江;巍宝山的道观殿宇众多,巍宝山上依山势建有22座清代道观,规模宏大,建筑工艺精湛。巍宝山的长春洞八卦建筑风格、大殿门上的八仙过海镂空浮雕、大殿顶部的8对藻井镂空龙图,在全国道名山中绝无仅有。山上、殿宇中保留着如“松下踏歌”壁画等大批有价值的碑文、石刻、壁画、楹联、匾额、雕刻等。

巍宝山是南诏发祥地,是南诏始祖细奴逻耕牧发迹之所。据《蒙化县志》记载,蒙舍诏,俗名土主庙,蒙化十三代为郡中十三土主。又据《南诏野史》载:“开元二年,唐授逻皮为特进,封台登郡王······开元二年,立土主庙。”

清初,开始大量兴建道教庙宇,分布于前山、后山、长春洞三地,原有道观22处,现存11处,一度成为云南道教中心。巍宝山古建筑群的长春洞,平面布局呈八方形,庙内有道教壁画和精美木雕装饰。文昌宫有清代彝族打歌的壁画,灵官殿有15米高茶花树,玉皇阁、青霞观规模宏大。斗姆阁、道元宫、朝阳洞等古建筑,都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

1987年12月,巍宝山道教建筑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巍宝山长春洞清代道教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宾川鸡足山

鸡足山位于大理宾川县以西约30公里外,距下关110公里,距昆明400公里。因其以天柱峰为中枢,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形似鸡足而得名。全山南北宽6公里,东西长7公里,共有40座奇山、13座险峰、34座崖壁、潭百余处,以雄秀奇著称。对于鸡足山的美景,古人用“四观八景”盛称。

鸡足山不仅风光优美,而且是滇西的佛教圣地。山上的佛教建筑始建于唐,至清康熙时,已有“大寺八,小寺三十四,庵院六十有五,静室一百七十余所,寺僧五千余人”。相传迦叶入定鸡足山的时间为汉代,蜀汉时期鸡足山边开始建寺,至南诏大理国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鸡足山的寺庵得以扩建。

元明时期,鸡足山建成“八大寺,七十二丛林”,清代发展为三十六寺、七十二庵的规模。信徒遍及云南、西藏四川诸省及日本、东南亚各国。鸡足山现存的主要佛教建筑有金顶寺、铜瓦殿、祝圣寺等。金顶寺位于鸡足山天柱峰顶,建于明嘉靖年间,寺内建有三光殿、韦陀殿、大殿及楞严塔,登塔可东瞰日出,西观苍洱,南望祥云云海,北眺玉龙雪山,还有祝圣寺、慧灯庵、太子阁、铜瓦殿。

祝圣寺位于鸡足山东侧半山腰,原名迎祥寺,明末僧晋宜建,清末名僧虚云又做扩建。现存镇宝亭、月牙池天王殿、大殿、藏经楼、方丈室。

铜瓦殿名传灯寺,又名铜佛殿,位于金顶寺下200米处,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现存大殿3间,厢房6间。殿西侧有天然巨型石门,相传为迦叶守衣入定之处,前有密檐方塔两座,建于明万历年间,名引光双塔

Hash:9135430a6450bb6ffe99d0d89d0156cff281cead

声明:此文由 大理人文化传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