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奇特!遵化深山里的唐代古城竟有“十大奇”!
小厂乡位于遵化市东北部山区,山地面积占90%,这里山高、谷深、林茂,植被葱郁,自然生态保护良好,是我市京东板栗的主产区之一。这里风景秀丽、人民朴实、物产丰富、历史悠久。
摄影:翟小勇
走进洪山口,呼吸到的是新鲜而又沁人心脾的空气,感受到的是山里人的纯朴和憨厚。一望无际的油松林海和连绵起伏的大山,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山与树的自然组合简直就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画。
摄影:翟小勇
古城洪山口四面群山环绕,依山傍水,城北是始建于战国,唐朝、明朝多次重修的长城。古城唐朝初建,小有规模,明朝时几次重修。城内外建有多处宙宇楼阁,有三官庙、火神庙、真武阁、大戏楼、鱼鳞街、旱桥等,这些建筑展示着古人智慧的同时,也有好多奇特之处。
有这样一首民谣记载着古城沧桑而神奇的历史:
洪山口,真可观,墙上修起大佛殿。
真武阁,就是大,庙脊上面能跑马。
纱帽城,鱼鳞街,街心架桥人难解。
大戏楼,真古怪,它的名柱南北排。
响铜碑,大景钟,九子悬之出了名。
城门不如石碑高,显大神也看不着。
镇龙尾,压龙头,南北山上盖高楼。
要问“啥时建本城?还得去问战国人。”
第一奇 纱帽城
高山上眺望古城,旧城墙轮廓依稀可见,仿佛旧时官员的帽子,故有人把它叫做“纱帽城”。明代洪山口又是松棚路的路城,属蓟镇长城的十二路之一,也称为“松棚路”(现有石碑为证)。一般城池的建筑都成方形(包括长方形),这似乎成为了一条规矩。那么,洪山口为什么违反了这一先例呢?原来城的东南角被突进谷地的一个山脚占据,致使古人无法修方城,这才因地制宜地修建了这座纱帽城。
纱帽城有东西南三门,墙高7米,墙厚3米余,能行人走马,经唐、明两代修复,一直保存到20世纪中叶,北边和东南山上还可见到残存的城墙。
证明洪山口是长城十二路路城的碑记——“松棚路题名记”碑
第二奇 古戏楼
古戏楼始建于唐代,明代重修,为砖木结构,座南面北,北面顶为歇山前厦,南面为硬山顶。戏楼中间有隔扇,将楼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半部分为砖砌戏台,前台口左右纵列2根明柱。南半部分为后台,后台东侧有券门,出入门上首分别写有“阳春”、“白雪”字样,东、西侧墙上分别建有1米直径的圆孔窗。一般的戏楼月台为四根明柱左右排列,而洪山口戏楼的明柱为前后排列,建筑别致而新颖,为什么使用这种建筑模式呢?
原来是因为有一段“楼压龙”的传说。相传朝廷钦差站在洪山口举目观望,古长城上空烟雾缭绕,恰似一条巨龙游动,且看不清城中景色。朝廷疑此城要出真龙天子,为了压住此龙,在洪山口修了三座楼,暗喻南山是龙头,北山是龙尾,城中心修座戏楼代替金銮殿,戏中出现皇帝,既不会危及朝廷江山,又可为皇上歌功颂德,可谓用心良苦。
古戏楼一角
第三奇 真武阁
真武大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唐朝时,道教认为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与唐皇同宗,明朝成祖朱棣认为真武大帝就是永乐皇帝的真像,也择长城重要关口建“真武阁”,可究竟洪山口真武阁建于何时需要进一步考证。
洪山口城这座阁楼奇怪的建在了北城墙上,可谓独树一帜。在七米高的城墙上建二层阁楼,更显得高大威严。内塑着一尊8米高的木质真武爷坐像,真武爷稳稳的坐在里边,坐北面南,龟蛇二将矗立两边。真武阁当时被称为“京东第一阁”。可惜此建筑烧毁于抗战时期。
残存的真武阁遗址,依然高大的废墟说明了当年“京东第一阁”何等的壮观。
第四奇 脊顶马
“真武阁”还有一个奇特之处就是阁脊上那一组铜塑。古建筑的房脊两端雕铸禽兽是司空见惯的事,可真武阁脊上雕一个官人骑马,马前马后各有卒护拥的塑像,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据洪山口老人们讲,骑马人是隋炀帝,马前后是狱卒用铁链锁着他,让这个残暴的昏君伏罪后世,遭风吹日晒、千古唾骂。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古人改变常规思路,做“脊顶跑马”,必有其道理。可惜此铜塑和真武阁一起毁于抗战时期。
真武阁残存的地基,青砖白灰,甚是坚固。
第五奇 响铜碑
“响铜碑”是古城洪山口最著名的一块刻字碑,这块石碑位于真武阁西,据碑文记载是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重修长城时所立。石碑绝处在于用手掌拍打能发出悦耳的铜器声响,且传声较远,久久回荡,由此得名。“响铜碑”能发出铜音无疑是石料质地所致,而声传数里则是由于古城地处洼谷,众山环抱,击石声形成了回音。此碑于抗战时期焚烧真武阁时,被大火炙烤而碎裂。
图片来源网络
第六奇 南门碑
据史书记载,古城洪山口南门名“永熙门”三字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御笔所提。说它奇,是因为于理此碑应立于门洞上,可它却偏偏高高的镶嵌在南城门的边墙上,违反了常规。其实,因为这块碑文是皇帝所赐就决定了它的重要地位。在低洼的纱帽城中只有把它立城门之上才能显赫。城墙被破坏后,这块有历史价值的石碑被一百姓移到家中,经人介绍3000元卖给了文物贩子,使这一价值连城的文物至今下落不明。
古城南门东山残留的一段城墙
第七奇 鱼鳞街
古城洪山口因特殊地理位置,唐太宗用镇龙楼压住“龙脉”后,是历代皇帝警惕之地。因此,很重视虚拟的设计,把城内十字街,街面用椭圆形路石铺垫,近看似鱼鳞而得名,远眺如二龙纵横卧于城中。用鹅卵石铺路,一方面方便了人们出行,一方面寓意,此处龙脉已降服在三座镇龙楼下,踩在百姓脚下。
第八奇 旱石桥
洪山口城内无河,却在十字路口建有一座石桥,这是为什么?原来古城东南偏高,特别是城池东南角在山上,因此,内涝成了大问题,历代驻防文武官员都特别重视洪水对古城的威胁。每到汛期,洪水从南门和东门入,从西门出,汇聚到十字路口根本无法通行。为使南北主道能通行无阻才建此“旱桥”。此桥已毁于20世纪。
中间挂条幅处为旱桥遗址
第九奇 九子钟
古城内东山上,古松遮日。为了加强边防,朝廷铸造一口重五百斤的铁钟,准备挂在山坡的松树上。相传当年悬钟时,找了几个异姓壮汉,半天时间竟没能悬起。恰好城内一家九子,何不找他们哥儿几个一起试试,弟兄几个到了,七手八脚,一会的时间铁钟高高的挂在了树上。这么一口小铁钟为何异姓众人挂不起来,而同胞九子才能马到成功?也是对兄弟要齐心的一种启示。后来,人们就把这口钟叫“九子钟”。此钟毁于抗战时期。
网络配图
第十奇 水倒流
古城还有一奇特之处——水向北流。国内大多数河水都是由东向西或是由北向南流,如遵化其它关口的所有河水流向皆是由北向南流入了蓟运河水系,而这里的河流却是由南向北流入滦河支流洒河,相比属于倒流。
据说,长城3600多个关口中只有3个关口存在河水倒流的现象,其中一个就在这里,可见洪山口是风水奇特的地方。
古城洪山口这“十奇”,令人称奇,现在我们还能从历史的遗迹中捡拾一二,从中感受古城洪山口的魅力。
作者:柴继志
文章不代表本刊观点。
责任编辑:唐师师
Hash:95a833e16e00b33600834483038eab3f6721f6eb
声明:此文由 葵花朵朵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