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丢失的乡村记忆……

海州之往青州,途中有驿站,往来人名之海青。”

今天,

我们走进海青镇,

寻找逐渐消失的乡村记忆。

于家村粮食储备库

于家村粮食储备库位于村委大院以南,

始建于1968年,共六间,

面积126平方米,

土木结构,地基青石。

人民公社时期,

于家村劳动人民促生产、广积粮,

粮食产量在公社名列前茅。

为给国家多交粮、缴好粮,

村集体发动全村劳力建成于家村粮食库,

为人民公社粮食存储发挥重要作用,

多年来几经修缮,现保存完好。

粮食储备库的外墙没有翻修,

屋顶的砖瓦仍为建造时的样子,

质量很好,

屋内檩条有稍微改动。

后墙上印着标语

“无产阶级大革命全面胜利万岁”,

正面大字为“备战备荒为人民”,

因租赁给本村工厂,

现正面大字不全。

外墙上的字为于家村一老账房所写,

将写好的字贴在墙上,

水泥糊墙时将文字露出来,

然后红漆调和白漆将文字重新刷一遍。

粮食储备库由于家村人历时一年建造,

四个生产队的粮食囤在此地,

约1974年因屯粮减少,

将此改为仓库。

1992年村委清空粮库,

收回村里,

直到2008年将此承包给本村村民办工厂。

后显沟村发电站

发电站位于海青镇后显沟村河南南岭北端

自西向东泄水落差较大。

当时供电设施落后,

镇党委政府为发展电力工程,

在海青镇兴建三座小型发电站,

后显沟村为第二发电站,

建成于1978年。

该发电站名为“海青二号发电站”,

原计划引甜水河河水涡轮发电,

连接国家电网,

后因水量等问题未能实现,

同年废弃。

建造发电站的石头是社员

从北山上人工开采打造,

用小推车推下来,

公社人员历时两年建造而成。

发电站原貌加之周围的院墙,

约占地一亩,

废弃后周围石墙拆除,

发电站现仅存外墙,

内部构造已不存。

修七园村地瓜窖子

修七园村地瓜窖子建于六十年代初期,

位于村西边丘陵地带,

沿丘陵下挖内部纯石头砌筑,

一进六孔式窑洞

采光透气合理,

采用古老建筑方式,

结合结构力学原理,

每孔窑洞均为拱形,

无支撑点。

外部上楣书有: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年代久远,

加上缺少保护,

外部部分建筑石头被盗,

内部完好无损。

为了囤地瓜,

村里人共同建造此建筑。

上方还有几块黑板,

建筑约占地2亩,

上方有透气孔。

地瓜窖子由于数量等原因于

一九七几年左右废弃,

原建筑旁有一石头房,

用于看管该地瓜窖子,

现该石头房已不存。

青墩村东风渡槽

青墩村东风渡槽始建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

当时集于海青公社全公社之劳动力,

肩挑人抬独轮车推等,

用四年时间建造而成。

约长一千米高度十米以上,

是当代最壮观最有价值的工程,

大渡槽建成为下游几十个村庄

水稻庄稼灌溉起了很大作用。

该渡槽于1968年开建,

历时四年于1972年竣工,

约一千多人从山上开采石头

小推车推到村里共同建造,

1979年镇政府曾修缮一次。

渡槽大致为南北走向,

最高处10米,最低处4-5米,

引狄家河水库的水灌溉农田,

最远曾达十几里地之外的敖上村,

建造时主要为了灌溉水稻。

渡槽两侧有“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愚公移山”、“农业学大寨”、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等字。

东风渡槽从建造开始投入使用,

直到2000年左右,

因狄家河水库水量减少等原因废弃,

中国人民银行建于1958年

过去10年,

中国共有大约90万个自然村消失。

这意味着,

平均每天有80至100个村庄在地球上被抹去。

那些美丽的乡村景色只能在回忆里看见。

而我们能做的,

将其保留下来。

欢迎您提供历史线索,让我们一起丰富海青镇记忆

Hash:9adf26809ebe97388cdafaf2ef9f2cdd83b1ffb7

声明:此文由 绿茶小镇海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