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历史遗存 之 沿海军事防御遗址 (下)
崖山海战遗址
【走近沿海】中国海洋历史遗存 之 沿海军事防御遗址遗迹(下)
广东省海岸线约4114公里,成为我国沿海区域最为阔长的省份。经明清两代修建、经营、战用及后人传承,留下了一大批卧据要塞、形态各异、弥足珍贵的海防遗迹,成为全国海防遗存较为丰富的省份。
崖山海战又称宋元崖门战役等,是古代早年间中国少见的大海战。此战发生在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 元十六年),宋王朝军队与元王朝军队在广东江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死之战。
崖山海战遗址古炮台
崖山海战遗址古炮
崖山海战遗址
在崖山海战中,尽管南宋军民已是穷途末路,但是他们依然坚守崖山,护卫着危在旦夕的宋王朝。面对元军的凶猛进攻,这些人没有选择逃跑,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众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亡。崖山海战结束后,赵宋皇朝陨落, 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这也是中国诸代王朝在历史上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作为新旧王朝交替的历史事件,留世传芳的正是南宋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也是崖山海战的历史意义所在。
崖山海战遗址,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此处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犹如半开半掩束住水口的巨门,故又名崖门。
潮州大埕所城海防遗址位于潮州市饶平县所城镇所城,北倚大尖山守望大海边。明代潮州卫下辖的大埕所城,是广东保存较为完整的海防所城,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创筑。虽历尽沧桑,如今四门仍在,布局依旧,部分城墙城门仍然保存下来。所城原来的周长大约在2公里左右,现存的城墙高约6米。东西城垣的保存情况还算不错,可惜敌台被毁,南北城垣破损严重。
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 是明代为了抗击倭寇而设立的“大鹏守御千户所城”,为明清两代南中国海防军事要塞、反抗外侮、捍卫主权的主要海防堡垒之一。
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的大鹏所城属于海防卫所, 布局呈近梯形,占地约10万平方米,整个城墙周长1200米,高6米,辟有马道;城外东、西、南三面,环绕长1200米、宽5米、深3米的护城濠。
大鹏所城北城门
大鹏所城古粮仓
东莞虎门炮台群
东莞虎门炮台群
汕尾海上长城明清时期海防遗址。其时,汕尾沿海从东起神泉(今惠来),西至平海(今惠东)的海岸线,共筑卫所城4座,烟墩14座,海防炮台24座,古堡2座,构筑起以卫城、所城为骨干,堡、寨、墩、烽堠和障碍物相结合的军事海防设施,
各镇一方又互相呼应,被誉为一道保卫家园的海上长城。
广西白龙古炮台群是中国沿海最南端的古老军事建筑,是明清时自东而西分布在北海、防城至崇左、百色一线,广西“连城要塞遗址”之重要组成部分,
史载,自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法国多次入侵白龙尾、万尾及江平等沿海地区,作恶多端。清政府为了巩固海防,于光绪13年(1887年)由两广总督张之洞亲自率部对东兴市的竹山、江平、白龙尾半岛进行勘察。决定在白龙尾半岛的四个小山包上分别筑建龙珍、白龙、银坑、龙骧四座炮台,总称为“白龙古炮台群”。
广西白龙古炮台群
每个炮台正面门楼全用方条石砌成,门楼前设有多层阶梯。每个炮台蝙蝠式的门楼中央,都镶嵌着用楷书镌刻炮台名称的青石板,显得气势魏巍壮观。露天炮座为椭圆状,均为混凝土结构,相当坚固。炮台均配有英国造的大型火炮,共六门。每门火炮长约四米,重约六七吨,口径约20厘米。
广西白龙古炮台
广西白龙古炮台藏弹孔
广西白龙古炮台群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战略地位显赫,是中华民族抵抗外辱、保卫海防的一处历史见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我国久远的历史长河已及漫长的沿海区域,还有许多古代海防遗址以及各类海战博物馆、纪念馆,由于篇幅所限仅作简要引线,以便旅友顺线探查。中国沿海炮台海防遗址是我国海防大事业的一笔宝贵财富,更是丰富中国沿海旅游的重要内容,愿以此抛砖引玉共同完善这篇大文章。
【沿海酷游】待续18
Hash:3b2d381a90730714c226ee2a96601ca345f22bd8
声明:此文由 行者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