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塘安澜采风行 | 同走浙海共富路!

江海,缚狂潮,

提升千里海塘,守护一方安澜。

随着我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全面启动,

2000公里海塘正迎来大跨步升级,

实现从海上长城

生命线、风景线、幸福线的复合蝶变,

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汇聚力量!

11月16日-17日,省水利厅组织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水利报、浙江日报、浙江卫视、浙江之声、都市快报等主流媒体,开展“浙海安澜 浙里共富”融媒体联合采访活动。记者们走进杭州舟山宁波等地,从都市海塘、城防海塘到乡镇海塘,实地调研海塘安澜千亿工程进展,书写着浙海安澜的新故事。

“大风大浪来了也不怕”

在舟山市普陀区六横镇苍洞村乡镇海塘,塘外海潮澎湃,而塘内的1000多亩养殖塘,每年可以给村集体带来300万元的租金收入,养殖户年均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苍洞村书记沈富祥介绍,这里养殖的梭子蟹基围虾血蛤海鲜,肉质肥美,每年都供不应求。

毗海而居,靠天吃饭,过去苍洞村常常因风暴潮侵袭而“汪洋一片”,村民以往依靠种植农田和果园而生活,收益更是难以保障。转变源于千里标准海塘的建设。自1998年以来,舟山开展了标准海塘建设工程,建成了20年一遇及以上标准的海塘370公里。正是有了海塘的庇护,海边人家将海水引入塘内,搞起了围塘养殖,苍洞村的集体经济方式才发展了转变。

“但是时间久了,现有的海塘出现塘身沉降、结构破损等问题,如果不把海塘提标加固,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六横镇党委副书记杨忠君介绍,当地养殖经济的提质升级还欠一阵“东风”。

而村民们期盼已久的“东风”,就是正在全面铺开的普陀区海塘安澜工程。今年普陀区将开工建设27公里的海塘安澜工程,都是乡镇海塘,将实现海塘安全提升、功能融合。借着这股“东风”,六横岛明年计划建设8项海塘提升工程,总投资达1.5亿元,将进一步提高防御能力。“我们很期待建好海塘安澜工程,以后大风大浪来了也不怕”,杨忠君说。

离开小渔村,走进舟山新城。漫步于新建成开放的万丈海塘,一侧是鳞次栉比的高楼,一侧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绿色植被沿海岸延展;骑行道、跑步道、休闲道、游步道,曲线优美,和谐贯通。

舟山新城万丈塘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以往的老式海塘只有单一的防洪御潮功能,一眼望去多是泥泞的滩涂和高立的防浪墙。现在通过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在实现安全提标的同时,提升景观绿化,开发海塘岸带综合功能,增加休闲区域,建造城市驿站,完善商业配套设施,让市民和游客多了个网红打卡点。

不远处,一排白色伞柄形状的排水管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原来这是此次新建造的强排泵站的排水口。据介绍,今年台风“烟花”肆虐之下,强排泵站就经受了考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保障舟山新城没有一处被淹。这与2019年台风“米娜”影响期间,舟山新城多处路段受淹的灰暗历史形成鲜明对比。

强排泵站排水管

“让企业发展更有底气”

北起通海路,南至新泓口泵站,紧挨着宁波镇海石化产业园区,一条长约12.6公里的海塘正在加紧建设。作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保护线,海塘安澜的重大意义和责任更是非同一般。

而在几个月前的一场海塘“保卫战”,让镇海区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记忆犹新。“‘烟花’台风来势汹汹,风暴潮洪‘四碰头,这对提标建设中的海塘造成极大威胁。我们安排应急抢险人员1300余人,准备了10万只沙袋进行加固,全力确保堤内石化产业安全生产不出现一点差错。”

一线海塘提标加固,刻不容缓!作为宁波市较早开工的海塘安澜工程,该项目高标准推进,大手笔谋划,目前已完成海塘提标3.6公里,累计完成投资约1.5亿元,占总工程量20%。据介绍,项目计划将于2022年主汛期前完成海塘提标主体工程,2023年3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成后,可将宁波石化经济开发区一线海塘提升至300年一遇防潮标准,进一步提高区域防潮能力。

作为园区内最大的石化产业,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对本次海塘提标充满期待,公司发展部主任吴迪说:“由于石化产业的特殊性,台风期间也不能停工停产,海塘安澜工程安全标准更高,我们企业发展也更有底气了。”

而这种底气,并不简单源于海塘安全标准的提升,还在于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据宁波市镇海雄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益平介绍,工程建设中会在塘身埋入视频AI巡检、海塘安全自动化检测、水文水质检测等数字化感知系统,打造数字海塘“驾驶舱”,实现风险动态感知预警、防台防潮决策智慧研判,全方位提升海塘安全,守护镇海安澜。

宁波市镇海区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崔俊涛

除了充分发挥“安全+产业”效益,将海塘安澜和海岸带生态修复相结合,打造湿地公园等生态景观,全面构建“一带两区”生态景观休闲体系,也是项目一大特色。宁波市镇海区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崔俊涛介绍,项目积极践行碳中和理念,通过建设2700亩生态防护林,既改善生物栖息环境,又能提升景观效果和休闲功能,改变传统石化园区那种重化工业带给人们的压抑感,实现产业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

镇海区海塘安澜工程生态提质设计规划

“把车停进海塘‘肚子’里”

在杭州滨江,智慧新天地沿江景观项目融工业遗址、水文化长廊、体育休闲、揽江景观于一体,被誉为“最美跑道2.0”版。从天空俯瞰,蜿蜒的跑道犹如跳动的“五线谱”嵌在江堤上,打造出宽阔的人行空间。

滨江智慧新天地沿江景观项目夜景

“为解决沿江停车难问题,我们在海塘的‘肚子’里修建了停车场,共有1800个停车位,方便市民和游客停车”,智慧新天地发展服务中心项目推进服务办公室主任费华俊一语道破藏在海塘“肚子”里的奥秘,“以前这里少有人来,自从海塘建起来后,老百姓非常愿意来,锻炼、散步、跳广场舞的都有。”费华俊说。

智慧新天地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费华俊

而该项目的影响,不止于周边居民生活品质、生态环境的提升,也为“智慧新天地”区域开发打下了基础。不远处,塔吊林立吉利环球的大楼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中。“‘智慧新天地’整体环境的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于此。”费华俊介绍,未来这里还将打造成全省智慧医疗产业基地。

与此遥相呼应,在钱塘江南岸,作为亚运会保障项目的滨江区沿江提升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将防洪标准提升为300年一遇,将公共空间、生态涵养、市政设施、服务设施等功能叠合……在实现安全提标的同时,该项目高站位谋划、高品质建设,倾心打造人文性、景观性和功能性有机统一的沿江景观,描绘了国际化滨水公共空间的新蓝图。

滨江区沿江提升改造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创新采用了设置二层消浪平台和隐藏防浪墙间接实现安全提标。利用景观手法,既保留滨江通透景观视线,提高亲水性,又减少对腹地植被的影响,还可以扩展堤顶空间,可以说一举多得。不远处,二层消浪平台已初见雏形,根据设计规划,整个防浪平台将采用蓝色渐变色调,犹如浪潮涌上江堤,给人一种踏浪而行的奇妙体验。

此外,在丰富潮塘文化方面,项目还将结合沿线景观节点,开展工匠日、正月灯会、渔货市集、江畔观潮等活动,“激活”文化遗产,丰富市民体验。

在杭州滨江,海塘不仅守护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是展现一个城市气质的窗口,以世界级的滨水空间之姿提升着市民的生活品质。

海塘安澜将成为共富风景线

海塘岸线全国最长!河口潮差世界第三!浙江,因海而生,海岸线绵长曲折,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频发,曾一度因台风暴潮导致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

潮起潮涌,安澜何来?20世纪90年代末,浙江举全省之力“砸锅卖铁”建设千里标准海塘,为沿海7市42县2000多万人口、全省一半以上GDP筑起安全屏障。20多年过去,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海塘保护区内人口翻番、GDP增长了十余倍,更加淹不得淹不起!但因长期运行,现有海塘工程却不同程度出现塘身沉降、结构破损等问题,防御标准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要。

在提标加固的疾呼中,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应运而生!今年,《浙江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行动计划》《浙江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建设规划》相继印发,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防范重大风险为出发点,坚持生态优先,兼顾多功能融合,打造比肩世界一流湾区的沿海生命线、风景线、幸福线,为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保驾护航。

如何打造更加可靠的高标准海塘?如何建设因地制宜的生态海堤?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省水利厅创新思路,跳出传统,主动求变,努力提升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定位。一是在海塘加固方式上寻求革命性突破,在防御标准上守牢底线、不设上限,实现从安全的“紧平衡”状态向“超级稳定”状态转变;二是秉持绿色生态理念,实现安全、生态协同增效;同时工作方式由原来的单兵作战,变为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利等多部门协同推进。三是在全国率先提出“安全+”创新做法,将海塘空间最大程度打开,释放“一个空间多维价值”,变“难得一用”为“时刻可用”,变“一家使用”为“人人共用”,实现“还塘于民、融塘于城、兴塘于业”。

今年以来,在全省各地各部门和水利系统集思广益、合力攻坚、协同推进下,全省已累计开工海塘安澜工程310多公里,部分工程在防台防潮、修复生态、宜业宜居等方面发挥了初步成效。

来源:厅海塘专班,杭州、舟山、普陀、镇海

Hash:27956d2dcf82ed4441e95163623ff743b2b654ec

声明:此文由 一起读书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