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杭州河道历史》| 浙东运河纤道--流经我生命的河与音乐
河流是杭州历史的现实见证,是保存古代灿烂文化最丰富的长廊、博物馆与百科全书。
《运河(河道)丛书》共9本:
《杭州河道历史建筑》、《穿花泄月绕城来》、《杭州河道诗词楹联选粹》、《口述杭州河道历史》、《杭州河道文明探寻》、《中东河新传》、《杭州河道社区》、《杭州河道故事与传说》、《亲历杭州河道治理》
这九本书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杭州运河与市区河道的前世今生,希望人们能从书中各取所需,追寻、印证、借鉴、取资,让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加享誉世界!
图
书
介
绍
《口述杭州河道历史》
河水涓涓细流,河道的历史也在延续。本书以第一人称书写,在某种程度上保留口语的原貌,以朴实的语言说清事实真相,尊重和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把原始材料保存下来,再整理成稿,从而让读者领略到河道不同的风土人情。
——流经我生命的河与生命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条河流,它静默地流淌过我生命中的59个年头。在我这把年纪的时候,或许已经很难直抒胸臆地吟咏出一首哪怕是满溢深情的诗歌,但是我的泪水从未干涸,只要我闭上眼睛,我就能看见它,百舸争流,南来北往,通江达海,浩浩荡荡。
(东河坝子桥)
第一乐章
运河的水沾湿了年轻人的衣角,
他们笑笑说没什么,
健硕的手臂摇动着桨橹,
粼粼波光跃动着欢快的旋律。
14岁以前,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河流,我甚至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是命运似乎早已在我一低头一抬头的罅隙间把我和这条大河的命运接连在了一起,而它的名字随同它的流水便从此灌进了我的血液。我想倘若有一天,我的躯体完全融进了这条大河,我定是浑然不知,只觉匆匆一生,如白驹过隙,只有那条融进我生命的河流——京杭大运河,会永远地奔流不息。
1951年,是我从家乡绍兴来到杭州城的第四个年头。那个时候的我,18岁,中等的个头,有健壮的手臂和经过四年学徒生涯而练就的灵巧的双手。每日最喜爱的就是站在运河的码头看载满黄麻的船只在运河上来往,但那时的我如何也料想不到,我的一生即将在一周以后发生一个意义非常的转变。
在我进入当时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麻纺织厂——浙江麻纺厂的第一周,我常常忍不住掐掐自己的手臂,确认发生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6个人一间的明亮宿舍,帐子、褥子都是工厂发给的,到了半夜12点上夜班的时候更是有当时想都不敢想的一杯牛奶加两个面
包作为点心。那时的工人思想都很单纯,工厂很重视对我们的教育,很多进厂时连半个字都不认识的年轻人都在厂办学校里补习了科学文化知识,从小学、初中、高中到电大。那段学习时光对于很多人来说简直如梦一般,当然,也包括我。
那时的运河两侧聚集着当时杭州城最为有名的国有工厂,除麻纺厂以外,杭一棉、杭丝联、红雷丝厂、大河造船厂都傍河而建,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人都在运河旁找到了自己新的家园,新的朋友,新的人生。我们伴着运河流水和桨橹的声音入眠,又在纤夫们“嗨呦嗨呦”的劳动声中醒来。当视野从8人一桌的早餐桌上移开,运河中的波光粼粼,那就是我的音乐人生得以起航的地方。
第二乐章
你们或许永远不会理解,
这些如流水一般冲刷着我全部过往的音符,
如同脉搏的跳动一般,
一刻也离不开。
我时常想起那个弥漫着甜甜栀子花香的夏天,还有那被风吹起的白色裙角,就那样摇着摇着,像是运河的流水一般,温柔而轻盈。我遇见了她,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伴侣。她是当时运河沿岸另外一家工厂——电子软件厂的工人,我们在运河旁相知,也在运河旁相守了近50个年头。婚后,我们居住在河畔一间不足9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房子虽小,但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生活平静而幸福。
安逸的生活让我的音乐情愫有了得以孕育和栖居的场所,我开始尝试着展开自己心中精心绘制的音乐长卷。1953年,厂里排练节目时,我担任了《西湖大合唱》的指挥,也参加了《歌唱主席歌唱党》《工业学大庆》等合唱的演出。到了60年代,我尝试着写了《五好工人歌》那一首曲子,竟被浙江省歌舞团看中,带到了上海,参加了“音乐之春”的演出。但是尽管如此,我始终遗憾于没有哪一首歌曲能真正唱出我心中对日夜相守的京杭大运河的依恋,而这份深情却也因为音乐敏感而深邃的交织变得更加使人因欲求不得而苦闷、忧郁。
退休之后,我有了更多的时间享受音乐带给我的美丽与快乐。当我乘坐水上巴士泛“舟”于运河之上时,一个念头突然涌进了我的脑海——为什么不自己创作运河之歌呢?这个念头一经涌现就变得强烈非常,我似乎又回到了59年前的那个初秋的清晨,微凉的风拂过我的脸颊,泛起微微水汽沾湿了衣角,脖颈处平稳而强健的脉动跳跃出河水的旋律。是的,我心中的那份深情并未消逝,反而因为年岁而变得更加浓稠,我要将它写下来,只有我才能写下来,唱出来。
你们或许永远不会理解这些如流水一般冲刷着我全部过往的音符,如同脉搏的跳动一般,一刻也未曾离开我的躯体。进入21世纪,我开始尝试着创作歌曲,取名《运河大合唱》,一写就是六个乐章。缓缓序曲中,运河长卷悄然展开,河堤上长满翠竹和芦苇,像一条绿色的长廊,几处粉墙瓦房错落在灌木丛中,曲径小路伸展幽深,沿岸的游行道用石板铺设,呈现出浓浓的江南风光。
2008年开始创作组歌《千古长流》,这一次,我心中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那就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运河之美,不仅能用耳听到,还能用眼看到。我开始学着用儿子买给我的“新式武器”——DV机,这一拍就是三个年头,小小的镜头就像我的眼睛,静静看着运河之上的夏尽秋初,冬去春来。
偶然的一天,我看见了一群熟悉的身影,它们通体雪白,身姿轻盈,时而轻啄湖面,时而翱翔长空,没错,它们就是白鹭鸟,久违的老朋友。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运河两岸的工业企业越来越多,排放的污水使一度清澈的河水变得肮脏不堪。到了90年代,这些产生重大污染的工厂被逐步拆除、搬移。而从2000年开始的运河整治工程通过一点一滴的不懈努力,终于还我美好河山。
记得在2003年的时候,我看见运河旁的整治标语上写着“修复京杭大运河”,当时满是狐疑,我心中无可替代的运河为何需要人为的修复?现在想来,那时的标语恰是切中要害的,运河被污染了,犹如身染重病,亟须救治。经过2005年的综保工程,2006年起先后三次推出的“新运河”工程,2009年开始打造起的运河人文工程,不仅让昔日风光重现京杭,还有一寺一厂三区三馆五街九路等新的景观,为我们沿岸居民更添一份美丽与喜悦。我把为白鹭鸟拍摄的DV取名为《守望》,也正寓意于此:人在守望大自然,鸟儿也在守望自己的家园,还河于民的同时,也还河于自然。
千古大河,源远流长。回首往事,个人的荣辱沉浮宛如宇宙中微小的尘埃,我却得以将有限的生命唤出如流水般无尽而绵长的乐章,这是我一生幸运之所在。
口述:陈华泉
END
Hash:7b1c88da341fb702c401b94c60a45eb38c73a911
声明:此文由 杭州河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