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曾硝烟,建筑忆国魂:这些铭刻抗战历史的老建筑和遗址您见过吗?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0周年纪念日。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80年前的7月7日以卢沟桥抗战为标志,开始了全民族抗战,由此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侵略的战场。而14年抗日战争中诸多重要战事都在上海发生,如今这些历史建筑依然矗立,或成为遗址纪念地,它们是当年同仇敌忾奋勇精神的见证,提醒我们永远保持对国家的赤子之心,勿忘国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1

四行仓库,光复路1号

四行仓库建于1931年,位于上海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桥西北角,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因是旧上海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间银行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而得名。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在此与日军展开了长达3个月的淞沪会战。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奉命据守负责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中国守军第88师下属某团中校团副谢晋元带领第1营的"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奋勇杀敌,打退日军10多次疯狂进攻,击毙日军200余名,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四行仓库西面外墙上的累累弹痕诉说着当年战事的惨烈。

1947年7月,为了纪念卢沟桥事变十周年,褒扬谢晋元坚决抗敌的可歌可泣事迹,把四行仓库西面的一条马路——满州路改名为晋元路。

2015年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正式开馆。馆内展出大量珍贵展品,生动再现了八百壮士浴血抗战的各种细节,让人充分感受抗日勇士的昂扬斗志。

纪念馆内部,以上由郑超摄影

2

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旧址,四川北路2121号

日本海军陆战队早在20世纪初就以护侨名义侵入上海,1925年再次进入上海驻扎,6月在此地建立司令部。在军队保护下日本侨民源源不断涌入上海,一二八事变前,虹口地区居住的日侨已达30余万,这座司令部在一二八事变次日被中国军队攻占,停战之后,日军拆除旧有建筑,决意兴建“最新式最坚固永久性”大本营,形成今日面貌,司令部四周采用坚墙,内设操场,一层安置防御火器,上海光复后,这里一度改为国军的淞沪警备司令部,现在大楼外墙改为混沌色调,内有多家单位入驻,主要仍为军事部门。

在虹口,还有另一处日军驻地,那就是位于今天水电路522号的原日本第三舰队司令部旧址。

3

飞机楼长海路174号,现长海医院内

1933年1月1日(民国22年),为提倡发展国民航空事业,增强航空救国的民族意识,在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以抗御列强的欺凌,上海成立了航空协会。协会曾先后两次发动民众捐资购机。第一次捐款139万余元,购机18架。第二次捐得129万余元。1935年(民国24年),航空协会为发展会务,巩固基础,在当时的市中心区,今五角场的市立博物馆(今长海医院)内征地10亩,建造会所及陈列馆。协会从民间集资10万元,由著名设计师董大酉设计,久泰锦记营造厂承建,设计为30年代双翼飞机凌空欲飞的飞机楼。

飞机楼结构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由机首和前翼组成,共高三层。机首的底层为会客室,循扶梯盘旋而上,可达顶层。顶层为纪念堂,建为圆形环墙,嵌以黑色大理石。中间呈圈状,建成三祭台。祭台正中镶着一块蓝色玻璃,阳光透过玻璃,直射大厅。此即“皇穹宇”。再登高可达白石砌成的“圜丘坛”。前翼的一二层,为航空陈列馆和航空图书馆。第二部分由机身和尾翼组成,高二层,多为航空协会的办公室。穿过机舱走道,便达二层高的尾翼。尾翼上镶有“中国航空协会”字样,体现了它的历史价值。

4

三友实业社,杨浦双阳路62号

三友实业社由爱国商人陈万运(1885-1950)创办。他15岁随父到上海谋生。1912年4月他与同乡沈九成和亲戚沈启涌开始联手制造洋烛烛芯,小作取名"三友实业社",内涵3友合作,实业救国之意。"三友"的烛芯以价廉质优的优势迅速打开市场。九·一八事变后,三友社生产总厂的工人们成立了抗日救国会,组织抗日义勇军,400余人参加,队员自费做了军装,天天在上班前操练。1932 年1 月18 日下午,日本僧人天崎启升等五人以举行"寒中修行"为幌子,在马玉山路(今双阳路)三友实业社毛巾厂门前敲鼓击钟,还向厂内投掷石块,义勇军成员立即跟踪其后。天崎启升等人见工人们尾随而来,便向马玉山路租界方向逃窜,遭工人拦截盘查。此时,由田中隆吉和川岛芳子事先收买的打手,化装成工人混入义勇军之中,对天崎启升等人用石块猛砸猛打,日僧一死二伤。1 月20 日凌晨2 时许,日本宪兵大尉重藤千春指挥日本浪人袭击三友实业社。此事件为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导火索。

三友实业业社旧影

5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写作处,淮海中路1258号

今公平路185弄同春里86号曾是聂耳1930年7月来沪后最早的居住地,聂耳于1930年至1931年间在此住了9个月。该建筑现为民居。常德路633弄恒德里65号是聂耳于1931年在明月歌舞社当小提琴练习生时居住的地方。原来,1931年聂耳来到上海,成为"申庄"稽查员后不久就失业。此时,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在《申报》刊登招生启事,聂耳被录取为明月歌舞剧社的小提琴练习生。这一时期,对聂耳将来的音乐创作之路意义重大。被登录为不可移动文物。后来,在霞飞路(现淮海中路)1258号,聂耳在此处创作《义勇军进行曲》。徐汇区人民政府目前已将淮海中路1258号3楼聂耳旧居列入保护名录。

图片来源:高参88的博客

位于今静安山海关路274弄(原山海关安顺里11号)的田汉故居里,田汉于1935年居住于此,并在此创作《义勇军进行曲》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主题歌的《风云儿女》由电通公司拍摄。而位于徐汇区衡山路811号的百代小红楼里,由俄裔犹太音乐家阿甫夏洛莫夫((Aaron Avshalomoff,1894-1965)完成配器《义勇军进行曲》并被灌制成了唱片。

6

远东反战反法西斯大会旧址,霍山路85号

1933年9月30日,远东反战反法西斯大会在汇山路(今霍山路)85号召开。这次具有国际影响的会议,参加者有世界反战委员会代表英国工党议员马莱勋爵、法国共产党《人道报》主编古久烈、比利时社会民主党党员马尔度等人和国内代表60余人。宋庆龄主持召开了大会,并在会上作了《中国的自由与发战斗争》报告。毛泽东、朱德鲁迅等被选为大会名誉主席。大会通过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反对法西斯的宣言、反对白色恐怖的决议、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红军和国民党“围剿”苏区红军等抗议书。并成立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中国分会,宋庆龄为中国分会主席。

7

龙华集中营旧址,今上海中学,百色路989号

位于现在百色路的上海中学,前身是龙华集中营旧址。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并占领上海租界后建立了集中营,关押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十余国战俘与平民,从1938年第一个徐汇战俘营到战争结束,历时7年。日军在上海的集中营分为上海侨民集中营、教会人员集中营、盟军战俘集中营、中国战俘集中营四类,而龙华集中营是目前已查证的上海公开的20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个,曾收容1756人。,日军上海集中营是日本军国主义战争暴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用饥饿、惩罚和严刑拷打等手段对待战俘和平民,远比枪毙人更残忍。

龙华集中营旧照

8

一二八纪念路

一二八纪念路一带原属宝山庙行乡间。1932年2月20-23日,十九路军与张治中将军指挥的第五军87、88师在这里构筑核心阵地与侵华日军展开决战,取得了歼敌3000余人的“庙行大捷”。一二八抗战结束后,上海民众不忘中国军人的牺牲,在当时市长吴铁城倡议下,集资24万元,宝山各界捐地30 亩,决定建立一座无名英雄墓。纪念墓于1936年2月竣工并揭幕,其建筑整体约三四层楼高,三层台阶,上立方形主墓,墓内装有烈士衣冠石椁,墓中央的石碑上刻有“义薄云天”四个大字。从留存至今的图片看,这组建筑显得相当宏伟庄重。当时为方便前往祭扫,还辟建一条专门马路,名之以“一二八纪念路”。然而仅隔一年多,全面抗战爆发,11月上海沦陷,无名英雄墓随即被日本占领军用炸药炸毁。1998年12月,市文物管理部门在原址(当今泗塘二中校园内)新建了一座一二八淞沪抗战无名英雄墓遗址纪念碑。遗址纪念碑坐落在操场一角,碑高2米,碑的造型为一横置长方形,呈断墙残垣状,寓意原墓遭毁,正面一侧嵌着当年无名英雄墓建筑的浮雕铜牌,墙刻1.28字样,底下饰有两枚炮弹浮雕,背面则刻有“义薄云天”四字。

无名英雄墓揭幕典礼

今无名英雄墓遗址纪念碑整体与局部

7

东方图书馆旧址,宝山路584号

东方图书馆1924年建立于上海,是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图书馆,以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设立的图书资料室涵芬楼为基础,以收藏古籍善本著称,藏书达四十六万余册。其规模之大,藏书之丰,珍本之多,时为国内之最。曾享有“东亚闻名文化宝库”、“亚洲第一图书馆”之美誉。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袭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次日上午,日军飞机轰炸商务,位于宝山路的总管理处、编译所、四个印刷厂、仓库、尚公小学等皆中弹起火,全部焚毁。1932年,2月1日,日本浪人又潜入未被殃及的商务印书馆所属的东方图书馆纵火,全部藏书化为灰烬。五层大楼成了空壳,所藏珍贵书籍资料均被焚毁一空,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原址现为上海市北高级职业中学,原建筑已不在。

遭轰炸后的东方图书馆

Hash:0468f908e7eb9e77fea439bd81521a6edadf595e

声明:此文由 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