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这段城墙为什么总是莫名其妙地倒塌?|王雪农

山海关牧营楼

就城墙的高大程度来说,除过北京西安等一些大的都市,大概山海关城墙就算是数得着的了。《山海关志》记载:“卫城周八里一百三十七步四尺,高四丈一尺,土筑砖包其外,自京师东,城号高坚者此为最大。”今天测量,现存山海关城城墙周长4796米,不算墙面之上的垛口墙、女儿墙,平均墙高11.6米,城墙顶部比较宽阔,一般宽度为12米,号称“十人同行,五马并骑”。

关城的东城墙为长城的主线,是起自老龙头延伸过角山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这段城墙长1378米,上建靖边楼、牧营楼、镇东楼(天下第一关城楼)、临闾楼、威远堂5座城楼。这段城墙,是“天下第一关景区”供旅游者参观的一段城墙。但每当游人走到牧营楼东侧时,都会发现这里的城墙有一段缺口,高大的城墙到这里突然凹下,仅存墙体的下半部分,再仔细看,这个约七八十米的城墙缺口是人工拆除的,而且是近年才拆除的。这段城墙为什么要拆除呢?好端端的城墙又为什么要拆出一个缺口来呢?这几乎是每一个经过这里的旅游者都要提出的问题。

这段城墙的拆除是有缘故的,它是由于出现了裂隙险情才拆除的。大约是1995年,在这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修复的城墙顶部开始出现裂隙,这是一道长数十米,从城墙顶部中间绽开的裂隙。裂隙发展很快,它以每天约二三厘米的速度开裂,仅仅几天的时间,就裂开了一道长六七十米、宽近十厘米的大裂隙,为避免发生意外伤及游人,当时的管理部门果断采取了临时措施,及时拆除了这段随时都有倒塌危险的城墙。

参加过20世纪80年代修复山海关古城墙的人都知道,就在邓小平同志发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山海关整修城墙时,这里就曾出现过“塌墙”事件。当时,这段半圮修复的城墙接近峻工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也是从墙顶部绽开裂隙,并逐渐扩大……突然,西侧墙皮向外扑倒,只听得“轰隆”的一声闷响,一股巨大的土尘腾空而起,直冲半空,随风飘出数百米以外,才逐渐散去。当时,这段和其它城墙同样修筑的城墙为什么会分离倒塌,人们并没有过多的去想,只是更加用心的重新砌筑,建筑材料方面也多加了考虑,但是,数年之后,上一次发生过的事情就又一次出现了……

山海关牧营楼东侧城墙是一段特殊的城墙,这段城墙很怪,怪就怪在它经常莫名其妙地倒塌,当地人把这个地段称作“十八锔”。从很早以前山海关民间还流传着有关这段城墙的一个故事传说。

传说明初修筑山海关城时,这段城墙屡修屡塌,施工的官民想尽了办法,深挖地基,精心砌筑,甚至象地势低湿的“角楼湾”城墙那样,地基下面还打了密密实实的柏木桩也无济于事。这不,刚刚筑好的城墙墙顶面又裂开了……

在过去,延误了工期是要治罪的,从监工的官员到施工的军民都心急如焚,坐卧不宁。这时,筑城工地来了一个白发苍苍锔锅老人,围绕着工地不停的么喝着:“锔大傢伙!锔大傢伙!”心绪烦乱的筑城军民拿来了大瓦盆,老人摇摇头说:“小!”又抬出了工地煮饭的大铁锅,老人还是摇摇头……筑城的军民不耐烦了,没好气地往城墙上一指,“嫌小把城墙裂缝给锔上!”老人说:“好咧!”便跳上城墙,让人们准备十八根长丈余、宽三寸的大铁扁担,城墙里、城墙外各九根相对,中间穿插长铁条拉往固定,将这段城墙牢牢地锔夹在一起,城墙也就固定住了。城墙开裂的问题解决了,不知从何而来的锔锅老人也不见了……这就是山海关东城墙上有名的“十八锔”和“十八锔传说”。这位没留下姓名的老人及其独特的固墙方法,被人们传为是鲁班“显灵”,解救即将获罪的筑城军民。

牧营楼东侧这段城墙被十八个大铁扁担“锔住”之后,也并没有彻摆脱倒塌的命运,保存在韩国汉城明知大学的《山海关内外图》就绘出了这个城墙的缺口。这张古图,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当时“朝鲜国”使节团中的专业画师如实绘制的。

对于这个长城缺口,使节团正使洪启禧可能是不理解为何存在这样一个本不该存在的缺口,他在写给朝鲜国王的画图说明中,竟说是明末吴三桂请清军进关“毁城引入者也”,也就是说为请清军进关抗击农民军,拆此一段长城以供清军进入。山海关有城门,走城门就行,何必拆城而入?实际上,这侧面反映出早在清代初期,这段城墙就又出现了坍塌的现象。

后来的补修,还是采取“十八锔”固墙的办法,一直到了公元1958年大炼钢铁,这十八个铁扁担被拆去炼了钢铁(也有说是日本人在的时候拆的)。20世纪80年代再修长城时,未设以往的铁扁担,历史屡现的问题便又发生了。

山海关的这段城墙为什么要开裂倒塌呢?这使人想起了北京的德胜门城角。北京的德胜门城角,是老北京城四个城角中唯一的圆角,德胜门圆城角的形成,也是由特殊的原因而不得已修成的。明代北京德胜门城角原设计也是方角,但屡建屡圮,还演绎出城角压在地下的神龟背上,龟动墙裂的神话传闻,无可奈何,只得让出方角的位置并向后撤退,砌成今天人们所见到的圆角。

中国成立后,科学工作者经过实地勘察,搞清了真相,原来德胜门城角正处在一个小小的地质断裂带上,地层的不稳定,是造成德胜门城角屡筑屡圮的根本性原因。山海关牧营楼东侧城墙无缘无故的开裂坍塌,是不是也如以上原因所造成的呢?这是一个谜,一个待解的谜。这个谜,也是需要用科学的钥匙来开启的。

“十八锔”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工艺技术性的问题,但是,它又是一个文化范畴的问题,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修复这段城墙、这段特殊的“文化城墙”,最好是在搞清地质关系的情况下,还用“十八锔”的古老手段,将这段城墙再“锔”起来。“锔”起来的城墙,才可以记录这段历史,才能给后人留住这段有趣的故事,“锔”起来的城墙,才能够再现一段闪烁着古代人民智慧、当然也包含着某种无奈的史话。

(注:此段城墙已在2007年山海关城墙保护维修中修复,但没有采用历史上的十八锔形式,仅以此文留住这曾经的古迹传说吧!)

摘自王老师的《长城漫话》

Hash:24c964713e9e6b86b54e82b3abc1e086d4c49ece

声明:此文由 林赛一家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