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板桥古韵,遇见被遗忘的时光

蝶粉蜂黄,桃红李白

兴化之于苏中,

正如一个娇俏的江南小妞,

带着一点清新、一点羞涩展露眼前!

兴化素有“板桥故里,水浒摇篮”的美誉,

踏着闲情走在兴化老街区,

感受板桥韵味,在板桥故里寻古探幽。

探寻板桥古韵

第三趟探寻古韵之旅

一花一世界,一屋一故事

江苏兴化,古称昭阳,又名楚水,这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邑,历史上的兴化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格外深厚,从南宋至清末,兴化共有262人中举,93人中进士,1人中状元。而93名进士当中,有34人出自这一条街上,这么传奇的街巷你又知道多少呢?关于它不得不说的故事......

这又有何妙处,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兴化儒学街

探寻

·儒学街的历史

北宋天圣年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时任兴化县令的范仲淹立兴化学宫(儒学)于沧浪河畔;明洪武三年(1370),由知县徐士诚迁建于南城内,于学宫前形成了东西向的儒学街。

学宫即文庙,位于儒学街北侧正中,建有泮池步蟾桥、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尊经阁、明伦堂等诸多建筑。以文庙为中心,汇聚了一大批名人故居、文物古迹,是兴化千年文脉延续之地,徐家竹园巷、文林桥巷、宗家巷、陈五房巷等深幽古巷分布于此。

历史上的儒学街牌坊相望,如进士坊、霄汉蜚英坊、储秀坊、毓英坊、父子科第(中原才子)坊等,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牌坊建筑群。

·儒学街广场

兴化学宫(文庙)始建于北宋,由时任兴化县令的范仲淹亲自择址兴建,原位于大南门外沧浪河畔(今跃进桥东北方),是兴化第一座官办学校。明洪武三年(1370),知县徐士诚迁建于南门内,经历代地方官改扩建,拥有东、中、西三路建筑,是苏中、苏北规模最大、规制最全、藏书藏品最多的一座文庙。

儒学广场的东半部及紧邻的英武中路路段即为明代文庙旧址。精心设计的广场保留了明代儒学的主要元素,其中轴自南而北依次为:地雕、泮池、步蟾桥(又名状元桥)、棂星门、青铜祭器甬道(又名历史长河)、遗迹灰坑及元代赑屃、仿古碑亭(清康熙《孔子赞》及《四子赞》)、杏坛及桃李园

周边中原才子坊、陈五房进士第、吴牲故居系原址保护,并迁建任大椿读书楼、高毂故居、重建李鲤浮沤馆于此,成为兴化闹市一隅充满书香气息的人文街区,毕飞宇工作室、广场书屋(小说沙龙)、兴化文学馆、蒋义海工作室、扬州八怪书画院、兴化市诗词协会等先后设立于此。

中原才子坊

位于儒学广场西南隅,始建于明代,为四柱三门石牌坊,东额题“父子科第”,为嘉靖十年(1531)举人宗周、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宗臣而立;西额增题“中原才子”,专为旌表宗臣。宗臣(1525-1560),字子相,号方城,明代著名学家,嘉靖七子”之一,被誉为“中原才子”、“江北第一文士”;后因积劳成疾殁于武夷山止止庵,年仅三十六岁,归葬于兴化城南百花洲,后人立宗公祠千秋祭祀

陈五房进士第

原位于儒学街陈五房巷,今儒学广场西侧,始建于明代。兴化陈氏为宋元望族,北宋元祜年间(1086-1094)由苏州迁居兴化城北千步庄(今关门陈),后来部分族人迁居南门城内定居,明初陈十大随大将沐英平定云南,遂又有一支族人寄籍云南呈贡。陈五房进士第主体为陈氏五房所居,故名;明清两代,兴化、呈贡两地的陈氏家族先后诞生陈常道、陈爰诹、陈履忠、陈以恂、陈广德五位进士,故有“琼林世宴”、“一门五进士”之誉。毕飞宇工作室及广场书屋设立于此,是“中国小说之乡兴化”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学圣地。

高毂故居

原位于中正街(一名县桥南街,今牌楼南路),为明初“五朝元老”高毂府宅。高毂(1391-1460),字世用,一字育斋,明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为官廉谨,处事公允,官至东阁大学士(内阁次辅)。晚年致仕还乡,恪守清廉,虽官高位显,其府宅形同百姓民居,方志称其“湫隘(低矮狭小)特甚”。迁建之高毂故居位于儒学广场西南隅,改朝西大门为东向,南北三进,规模虽小而不失雅致。

吴甡故居

位于南城内儒学巷原址,今陈五房进士第西北隅,又名吴家大门楼”,始建于明代。昔日主人吴甡(1589-1670),字鹿友,又字专愚,号柴庵;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崇祯末年官至东阁大学士(内阁次辅),与高毂、李春芳合称兴化三宰相”。现存建筑为内巷北部东西两院,南北三进,西照厅西院房屋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明代梁架。东院建筑主体为小书斋,清初著名画家蓝瑛曾避居于此,为当时在吴家做书僮的禹之鼎传授画艺,后禹之鼎成为清初著名宫廷肖像画大师。扬州八怪书画院、蒋义海工作室、诗词协会、儒学诗社、儒新社等现设立于此。

任大椿读书楼

原位于儒学巷任氏宅院第二进书厅东侧,两层、面积约35平方 米,青年时代的任大椿曾读书于此。任大椿(1738-1789),字幼植、又字子田,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历官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陕西道监察御史。他一生致力于考证名物、服饰制度及《小学》等研究,著有《弁服释例》、《深衣释例》、《小学钩沉》、《子田诗集》等,是“扬州学派"前期代表人物。

这是一个翰墨飘香,人文气息浓郁的文脉之区,是千百年来文化精英浴火淬炼的大熔炉。

儒学街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磨难,见证了兴化的繁盛。

越是好的东西越有可能就藏在不经意的街巷子里...

漫步徜徉儒学街,

心潮汹涌又思绪宁静。

儒学街像一位褪尽英雄光晕睿智而安详的老人,

注目日月翻覆江河流长。

我们怀念先贤追思历史,

要让历史的万花筒照见现实,

给人以镜鑑、启迪。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备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Hash:0639612394d0a6d9d7cbb074bba22f0bb306fc5c

声明:此文由 兴化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