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古井大科普!金鱼井石碑还在,井却无处寻

一、水利

民国以前,本县常有兴修水利之举。至民国时期,本县有引水沟、圳、渠等水利设施4810处。其中较主要的有汤川乡溪滨的白岩渠,洋中镇龙洋的和尚坑圳、后楼的墓龙陂圳,溪尾乡埔宁的半隔陂圳,西城镇联建的下村渠。但是,这些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效益逐渐衰减。到解放前夕,全县水田的灌溉,大部分靠山泉、坑水。

二、古井

1、上井:上井位于上井村余氏祠堂左下方。宋政和五年(1115)余三省重修。据余氏家谱记载:“余三省任江西南昌知府,告老还乡时,谢绝一切酬赠,独取衙门前一石,以石为金,携带返里。修井时,投石井中,至今已871年犹存。但井水现已不清,仅用于灌溉良田之用。

2、通天井:通天井位于新阳镇龙山村的赤壁亭背后仑崎,群山环抱,峰峦迭翠,古柏参天茂林修竹。井深约3米,呈圆形,周长约10米。泉水清澈,大旱不枯。

3、金鱼井:金鱼井又名“湛泉金鲫”,在县城通驷桥下。始建于唐代,相传旧时常有金鲤鱼游弋其间。北宋大观元年(1107)邑人黄声修建通驷桥时修葺。井用条石砌筑,呈长方形,长2米,宽0.65米,深0.5米,井深凹入壁内,无井栏。泉水清澈甘冽,流量极大,终年不竭。井上方通驷桥建有“湛泉亭”,已毁。该井上方有阿弥陀佛像,佛像对面的石壁上又阴刻“南无阿弥陀佛”字样,相传时有金鲤在井中出现,即尤溪十景内的“金鲫湛泉”。古时读书人参加科考前常到此观鲫,鲫现则示高中功名,鲫不现则落第。井保存完好。

4、灵源井:在县西灵源寺前,深十余丈。相传市场米价高则水满,米价低则水深只有四五尺。

5、玉溪井:在城关玉带门内。

6、崇文井:在城关原文昌阁前。

7、福昌井:在旧县治后左侧。

8、升平井:在旧县衙后街赵宅巷内。

9、长坑井:在公山侧,即朱文公所称“源头活水”。

10、东井:在城内积善坊东门内。

11、北井:在城内北门坑侧,俗称“炊篁井”,今毁。

12、七星井:在今城关后山路边。

来源:文-图书《尤溪文物

图-金鱼井取景

Hash:e01e6c7f9701c626be433fdda33d425d157602b1

声明:此文由 福建尤溪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