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有一口古井,曾得到朱德元帅的称赞!

太湖东山是全国的历史文化名镇,传奇之多,文化积淀之深厚,自是不必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幸运的,从小耳濡目染,对那些传奇早已烂熟于心。其中,最让人神往的,便是“柳毅传书”的传说。

东山镇启园畔的“柳毅井”,旁为桔林,距太湖不足200米。相传神话故事“柳毅传书”中的柳毅就是从此井进入龙宫的,井以此得名。柳毅井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南宋《吴郡志》即已记载此井。井圈为浮康石凿成,苔痕班驳,古趣盎然井似不深,可俯身探鞠,而旱涝无盈沽,风要亦不浊。井水香甜津润,异于它井,历史上为东山名泉之一。

“柳毅传书”本是以唐朝为时代背景的一则神话故事,此故事因被改编成多种戏曲,而广为流传,多为人知。随着故事的流传,有关男主人公柳毅是哪里人,出现了不同的说法。有苏州东山人、湖南人、苏北淮阴(今江苏淮安)人等多种说法。其中以“湖南人”“东山人”最为有名,两地都留有与柳毅有关的古迹“柳毅亭”“柳毅井”。更巧合的是,都有地名叫“洞庭”。近年来学者进一步考证,柳毅是“东山人”更为合理,之所以不少人认为柳毅是湖南人,可能是因为湖南的洞庭湖名更为人知。

第一次接触柳毅传说,是在中学的课本里,在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心中,英雄救美的爱情故事本就是美好的。不过兴许是年纪有限,磨砺不够,能记住的也就是个大概。直到看到了东山的柳毅井,就又去看了一遍《柳毅传书》,所有零零碎碎的记忆才完整地拼凑在一起。

落第书生柳毅在回乡之前,去京城长安北百余里地的泾阳看望同乡朋友。途中在草原牧场上看到一位年轻女子在牧羊,但形容憔悴,娥眉颦蹙,却又不失大家闺秀的气质。动了恻隐之心的柳毅上前询问,女子刚开始不肯说,柳毅几番询问,才知道该女子乃太湖洞庭龙君的三公主,因受尽丈夫泾河龙王二儿子的欺凌虐待,最后被贬到草原放羊。但身在异乡客地,无法让数千里外的父母了解受迫害的苦情。

柳毅怜香惜玉之情顿生,提出要帮助龙女逃出泾阳。龙女摇摇头说:凭你我之力是无法逃跑的。柳毅问:那有什么办法?龙女从头上拔下一支玉簪,交给柳毅:相公到洞庭湖的庭山上,有一眼古井,井旁有一棵橘树,相公持此簪敲三支橘树,就能找到我的父王,然后把我的书信和我的真实情况告诉我父王,他会来救我的。龙女递交书信后,便和羊群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

柳毅经长途跋涉,终于到了苏州城,翌日便雇了一匹白马西行,到80里外的洞庭东山(一千多年前的洞庭东山还是太湖中的一个大岛,与西侧的洞庭西山岛隔水相望,到了清代渐渐与陆地相连,才形成今日的东山半岛)投书。柳毅到了太湖边,雇船载人载马抵达洞庭东山岛

柳毅把白马拴在东山环岛路最凸向水面高地上的一个庙外面,这个庙离岱松村最近,独立于各村落之外,也就是现在的白马庙。现在的白马庙庙外有一匹白石马,庙内塑有柳毅、龙女神像,还有“龙宫驸马”“白马土地”等匾额,这些都是为了祭奠柳毅和龙女。安置好了白马,柳毅就去寻找龙宫入口了。几经问讯,找到了龙女所说的“古橘社”石碑坊和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橘树,便取出龙女所赠的玉簪在树上敲了三下,大橘树竟然摇曳起来,一会儿,湖底龙宫侍者带了虾兵蟹将出来迎接。问清原由,侍者便引导柳毅由井入水,进入龙宫。

这口井便是启园里的“柳毅井”。明代东山大学士王鏊于正德九年(1514年)手书“柳毅井”三字石碑,至今尚完好。1956年11月,朱德总司令游东山时,见到此井及听了柳毅靠此井进入龙宫的典故,便道:“真是个古井,珍贵的古迹。”并亲自吊水,以测井的深度。现此井为苏州的文物保护单位。

柳毅见到洞庭龙王之后,便把实情告诉了龙王,龙王还未来得及出手,他的胞弟钱塘君知道后,勃然大怒,一怒之下吃了泾河小龙王,救出了龙女。

此后钱塘君本想给两人做媒,但是却被柳毅拒绝了。后来几年间,柳毅几经波折,先是被贪官诬陷受到牢狱之灾,接着妻子重病身亡,后来续弦妻子在难产中去世。就在柳毅寂寞孤独、缺少人生知音之际,龙女装扮成卢家小姐,托媒提亲,最后两人喜结良缘。龙女十月怀胎,生下一子。此时,龙女才向柳毅道破真情:龙王一家一直感激柳毅仗义解救之恩,也探听到柳毅生活中的波折,故想出此法报恩,龙女表示:愿永远侍奉夫君,白头偕老。

柳毅和龙女后来迁居苏州阊门达四十年之久。有一年江南大旱,太湖几乎见底,柳毅见状于心不忍,就到丈人洞庭君和叔丈钱塘君处去求雨,竟然借得雨水使太湖水涨三尺。吴地百姓感恩于柳毅,奉柳毅为水神,在苏州城内和四乡造水神庙祭祀。柳毅逝后,墓葬在苏州阊门内的太伯庙东侧,至明代划入五峰园内,百姓还在墓南造柳毅桥。

(文章来自:文化东山)

Hash:d82a272f9c40726169c3975ad1a62da355f61ca0

声明:此文由 趣太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