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 这位热爱乡土历史文化的金井人创建了一家“老金井·时光驿站”!

我的家乡晋江市金井镇,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文化古镇。在这里,只要有心,你就会发现古井、古街、古厝,还可以看到古石城、古渔港、古村落,这些都可以找到历史留下的印记。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和高楼林立,历史的印痕在我们的记忆中渐行渐远。于是,我便成为一个喜欢收藏老物件,珍藏旧时光的人,并把他们放在了我的馆藏里。

谢清源

热爱乡土历史文化的泉州“80后”

老照片不论是黑白还是彩色的,定格的都是历史瞬间。金井镇区经过旧城改造后,原有标志性建筑很多都已难寻,但这些建筑承载着金井人的乡愁情怀。我曾访遍社会各界人士,却极少能再发现这些经典建筑的照片。有一天下午,经过曾任金井镇侨联的蔡碧山老主席家门口时,他正坐在门口藤椅上,遂上门拜访。得知我正找寻老照片,蔡老觉得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愿意全力支持。他从书架上拿出了一本《金井侨联成立四十周年特刊》。再次翻阅时发现,原来该书刊载有侨联大厦、卫生院、戏院、旧街、车站、供销社等金井镇的经典建筑物。这一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我馆藏着金井地区近百年来的建筑、事件、人物和教育等方面的历史老照片共600余张。在这些照片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父辈经历的沧桑,童年时的我们,还有那些留在记忆深处的大街小巷。父亲的表弟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到香港后就很少回到家乡,现在退休了,回乡的次数才逐渐增多。站在林立的高楼丛中的他,虽然对故乡喜人的建设成就赞不绝口,心中却似乎略带着点失落……可是,当他走进我的“时光驿站”,面对泛黄的侨批、厚重的蓑衣、熟悉的蒸笼以及他赴港前赠送我家的“轿椅”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模样,这些老物件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他记忆的闸门,许多过往在一瞬间涌现了出来……

作者收藏的民国茶壶

亲戚得知我爱好收藏老物件,送来了一个他珍藏的民国瓷碗。这个瓷碗烧制有文字和图案,还有“香生玉粒”四个大字,落款为“毓英三校校董会赠”,还有梅花枝头喜鹊报喜的图案。这是一个有故事的碗。1891年,许声炎牧师创建了毓英学堂,为何碗上文字会有三校之说?带着种种疑问,我拜访了近百岁高龄曾在学校任教的蔡老师。对于这个碗的历史,他娓娓道来。原来,获赠该碗的先生是位学校老师,获赠时间大约是在1940年7月,正是毕业季。抗战期间,毓英学校设了两个分校:湖厝毓英分校、下寮毓英分校,加上金井本校区刚好称为毓英三校。这近80年历史的“香生玉粒”碗,是1940年毓英学校毕业班成绩显著,毓英三校校董会为褒奖任课老师而特制瓷碗相赠。见证历史沧桑的毓英瓷碗,散发着玉粒芬芳。

在我的“时光驿站”里,没有价值连城的宝贝,但每一个老物件都有故事,它们大都是闽南地区常用的老物件,比如:鸡公碗、木箱、摇篮、蓑衣、石秤砣、木犁、算盘、商号、商行账本,还有近代的侨批、木犁、地下斗争革命文物、各个时期的钱币、侨汇券、粮票等实物。收藏这些老物件,有时候也需要运气。前几年,我苦寻一部老式自行车久久未果,今年与一老干部聊天时,她想起当年下乡工作的“坐骑”——凤凰牌双杠自行车,可能还在,可以赠予。于是,她打电话回娘家,确认自行车还在仓库,我顿时欣喜若狂!自行车被馆藏后,经上油保养,富有年代感,甚至那铁铃还能响声洪亮。

作者收藏的梳妆台

一张张留着岁月痕迹的老照片和老物件仿佛让人瞬间穿越到了过去。在这里,能沿着老金井的照片,徜徉于散发浓浓家乡味的静水深流;在这里,能轻触简单质朴的竹篮木椅,追寻着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童年梦想;在这里,能远离浮躁静下心来,侧耳倾听跳跃的古老钟声;在这里,有许多你似曾相识渐入梦境的东西牵连着你的梦。

每一件老物品的背后镌刻的是时光流逝后的印记。今天,将一件件老物件一张张老照片串联起来,揭开了老金井神秘的面纱;旧时的生活习俗、人文风尚将我们带回到那段纯朴的岁月。

Hash:824e26d2906f0ee9e55407bdf2c86df322622020

声明:此文由 海丝金井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