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珠村记

珠村者,天河著名之古村也,自宋至今,已度八百余载春秋,望族之声,优于羊城;己亥初冬,余曾游之。辛丑年三月十三日,余再游珠村,收获又丰,今特择其要者而记之。

珠村

古禺东鹿步司境,有三岗若珠,宋时钟、潘二姓于岗下开村,以形名曰珠子村,至明时又始称朱紫乡,今则简称珠村。或曰,珠村之潘姓源出潘美、钟姓源出钟轼,而潘美又为钟轼之岳丈,故珠村潘、钟二族世传为姻亲,八百余载,和谐相处。余前岁始游珠村时,闻珠村二大族之故事,甚觉奇趣,谓之千古美谈矣。

珠村

千古之经纶,俾珠村以深厚之底蕴,如乞巧文化海军文化者,向称于世。每岁七夕,珠村人必于其祠内摆七娘,其时张灯结彩,男妇聚合,赏巧娘之高艺,祈幸福之生活,搭美满之桥梁。当清末时,珠村英杰应运,风云际会,如潘名江、潘文治等贤士,助香邑孙公之国民革命,既辟军校于黄埔,而设指挥于珠村,功勋卓著;蒋中正、宋美龄、廖仲恺、何应钦、胡汉民、周恩来、鲍罗廷等,无不为珠村之过客焉。

珠村

余此游珠村,自七夕广场、乞巧苑行至村中,先后游北帝古庙、可田潘公祠、渭南潘公书塾、念源潘公书舍、禘长钟公祠、东溪家塾、梅隐潘公祠、恒上家塾、仁可潘公祠、潘氏宗祠、礼可潘公祠、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及村中三社,饱览其古迹风标,感受其人文底蕴。今珠村虽为城中村,然不趋日新月异之变化,古建筑之遗留,足以抚慰人心,巷间、树下,长者成群,愉聊欢谈,亦为此间之一佳景矣。

珠村

此次珠村再游,余所得之收获殊于前岁,有诗为证,不吐不快:“灵山开秀脉,珠水绕苍丛。望族分支派,庶民敬太公。明堂观巧艺,海巷感雄风。南国祥云起,至今犹不穷。”

时维辛丑年三月十四日,周业锋恭撰于羊城。

珠村

作者:周业锋

Hash:c44af01b6292072a5f52232eec32997d8cfff2e3

声明:此文由 文化三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