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 杨乐:老街石桥
老街石桥
杨 乐
矗立在东港河上的石板桥,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千疮百孔但依旧屹立不倒,河两岸饶有年代的灰砖房早已倾圮换了新装,但悠长的记忆还是带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石桥街巷。
我并不是石桥村人,但我对石桥街的记忆尤为清晰。这里虽然跟我们不属一个乡镇,但因为毗邻,我们这一带的人都喜欢在石桥上街。一大早,大伙提着篮子抄小道转巷子踏过石板桥来到集市,那时农村人多,集市上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小小的一个菜市场人流如潮、络绎不绝,赶集的都是附近的乡亲,街上的商品也是琳琅满目,在那个年代好不热闹。
小的时候,爷爷也时常带着我一起上街赶集,他总会在街上的馆子点上一笼包子,切点下酒菜,再吆喝店家整上二两散白酒,一套流程下来,赶集的人群便散去了,爷爷领着我,微醺着提着满篮子菜回家。
父亲也有过在街上卖菜的经历,年青时迫于生计,他一大清早从家里出发,骑着自行车赶往二十多公里外的云梦隔蒲潭,从菜农的田地里购买刚采摘的新鲜蔬菜,然后折返回石桥街上贩卖,周而往复,日子还是依旧艰难,他便同村子里其他年青人离开故土,另谋出路。
慢慢地,外出谋生的人越来越多,老街也“老”了,往日的烟火气也消散了,但那座久经风雨的石板桥依然屹立在河的两岸。
石桥街因它得名。相传很久以前东港河两岸生活着近百户人,当时10户为一甲,这座小村庄最初叫“十甲村”。因河流隔断出行不便,为此周边居民出钱出力修了一座石板桥,连通两岸,取名“十甲桥”,十甲村因此成了方圆几十里重要的商贾集市,后来随着年代更迭和人们口口相传,“十甲桥”便被“石家桥”替代,也就是如今的石桥村。
如今,石家桥街上没有了往昔的商贾云集,青石板的老街也无处可寻,石板桥的北段早已修筑了一座坚固的拱桥,街上道路宽阔整洁,车辆、人群往来如织,路两旁盖满了楼房,菜贩也搬进了菜市场,我放慢车速张望着窗外的一切,回忆起儿时的那些场景——我在那个巷子理过发、我在那个馆子过个早、我在那个商店买过鞋……
这一过就是二十载。街上买卖的吆喝声和人来人往的烟火气弥漫着我童年的旧时光。
“鲜衣怒马少年时,且歌且行且珍惜”,石家桥的集市有我的欢声笑语,真希望有一天我还如同小时候那样,用脚步丈量着去石家桥街上的距离,放慢步伐,去找寻可能尚存的青砖石瓦,站在傲然挺立的石板桥上,去回忆内心深处这段百转千回余温不灭的乡愁。
●不确定是否原创首发,我们不予采纳,请作者认真核实自己的投稿信息,确认有联系方式,为原创首发再投递。请不要给我们带来工作之外的压力;
第680期
Hash:70fd67ecf2a68623b6b695ce1582b9734233698a
声明:此文由 孝感文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
相关推荐
-
记者夜访潍坊城区部分特色街区 感受美食带给这座不夜城的商机与活力
大众报业集团旗下帐号编者按夜间经济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活力,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5月22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惠新安主持召开夜间经济发展工作专题座谈会,听取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研究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思路举措。今日起,本报推出“聚焦潍坊夜经济”系列报道,深入探访我市夜经济。夜太美,总有人为美食乐此不疲!一顿美味的大餐,无论是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火锅,还是伴着“滋啦”声响的烤肉,都能让
-
泰山人写泰山,柳萍散文集《在泰山逐云而行》与读者见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薛瑞12月26日上午,柳萍《在泰山逐云而行》新书品读会在泰安泰山书城举办,4位文学专家对这本游走泰山、记录泰山文化的散文集进行了剖析和点评。虽是冬日,品读会却书香氤氲气氛温馨,在场读者一起从“心”出发,感受泰山,了解泰山文化。《在泰山逐云而行》是由泰安本地媒体人柳萍撰写的泰山文化散文集,书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并率先在泰安与广大读者见面。该书共计12万
-
散文:冠县清泉河湿地公园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作者不详。我们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在使用信息时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作为地地道道的冠县人,却不知道还有一个清泉河湿地公园是不是太孤陋寡闻了?呵呵,我就不知道。其实公园的位置并不偏僻,并不难找,只是我平时没有留意而已,它就坐落在七里佛堂发电厂直向南,恒通晶体斜对面。昨下
-
散文:登鱼山拜谒曹植墓 || 刘平
作者简介:刘平,祖籍河南商丘,现供职于中原油田。中原油田作家协会会员,濮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登鱼山拜谒曹植墓文/刘平人们蜂拥山东,趋之若鹜的是登泰山、拜孔孟、吃海鲜……很少有人知道在鲁西北寂寞的一隅,还长眠着一位旷世奇才。他生前命运多舛,死后依然孤独寂寞。他虽出身帝王世家,才高八斗、风流倜傥,最后却屈辱飘零,颠沛流离。那些扬扬洒洒的文字,便是他孤高、纯情、失意、飘零的真实写照。
-
散文||古庙•老戏楼
古庙•老戏楼张坤||陕西古庙、老戏楼承载着乡亲们远古的记忆!历史发展的洪流不可阻挡,现如今古庙亟待修缮,老戏楼被拆也近半个世纪,但它们的雄伟宏壮、古朴典雅以及当年的旺盛香火和庙会唱大戏时的热闹场景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题记前段时间,故乡一位康姓老叔看了我之前写的回忆性文章之后,建议我写一篇关于老家称为“大寺”的庙院及已拆老戏楼的文章,以圆了在戏楼下玩耍长大的一代人怀念古
-
散文||水乡奇葩独一枝
水乡奇葩独一枝袁福成||江苏阳春三月,位于黄海之滨、淮河之南、里下河腹地的江苏盐城,更是一处“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盐城既是全国唯一的因盐置县、以盐冠名的百河之城(境内有河流110多条)、水绿之都,还是仙鹤(丹顶鹤)的家园、神鹿(麋鹿)的故乡、枯枝牡丹的福地。从空中俯看盐城大地,沟渠纵横、水网交织,城依水而筑、民逐水而居。这里“青山”虽无(是江苏唯一无山的地级市)但碧水遍地,城乡与碧水相拥
-
王振秋散文:醉美葡萄沟
作者简介:王振秋,笔名:枫枫。岀生于1964年冬月,男,福建福安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宁德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百余篇文学作品和各类文章百万字。作品多次荣获征文奖,其中《畬族婚嫁新招式》荣获全国人口专业报二等奖。1995年作为闽东文艺拔尖人才被福建省人事厅破格录取为国家干部。2013年参与编纂《帝师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2014年主编《明月之风
-
散文|冯洪波| 尧山看红叶
尧山看红叶作者:冯洪波文字编辑:张家凯|排版编辑:雨微阑我对尧山秋天里的红叶情有独钟,在秋高气爽的时节,那满山满谷的红叶嫣然含笑,如同一片绚烂的彩霞,仿佛徐徐展现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赋予这座山最壮美的色彩,看得让人沉醉。这些年,我始终想去寻访一个人,因一次难忘的经历,他的形象总是在我的眼前闪现,耳边不时响起他那淳朴的话语。深秋时节,我又一次走进了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