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母亲墓出土丝绸残片,为何成为国宝,因上面绣有“怪”龙

苏州盘门外的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一件极为特殊的丝绸残片,残片上有几条金龙的形象。难道墓主人是皇族的某人?为何从墓内出土的丝绸残片会成为国宝?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60年前后,苏州盘溪小学准备进行扩建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挖掘机一铲子居然挖出了一个直径10余米的大土洞,墓洞旁还有一块碑石,上面写着“张吴王母曹太妃墓”。挖到古墓的消息传遍工地,挖掘工作被迫停止,施工队队长急忙打电话,联系考古部门前来调查。

苏州文物考古赶到后,首先确定了该墓为张士诚母亲曹氏的埋骨地,称之为“元代曹太妃墓”。据史料记载,在张士诚起兵占领苏州之后,母亲曹氏便随张士诚来到苏州,老太太在听闻张士诚兄弟张世德被擒后,曹氏忧伤不已,终因年老体衰而亡,张士诚遂将其安葬于苏州门外。

元代的时候,曹太妃墓曾经被盗掘,当考古人员打开曹太妃棺椁时,发现曹太妃的尸体并没有腐烂,反而面目如生。墓中出土了不少重要的文物,包括各种金器、银器、玉器以及丝绸等,著名的银奁、银镜架、琉璃圭等也都出土于该墓。

专家们在认真清理墓葬时,还发现了一件特殊的丝绸残片,这件丝绸残片开始时还真的没引起专家的注意,因为它被隐藏在众多粘连在一起的丝织品中,且呈现折叠状。直至专家们无意间将其展开,才发现了丝绸残片的特殊之处。

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原来,这块丝绸之上印着几条昂首翘尾,迈步行走的怪龙。按照理论来讲,曹氏是张士诚的母亲,张士诚又曾在高邮称帝,因此用金龙的图案实属正常,可专家们为何要对其特殊看待呢?这里我们就得说一说元代时的龙袍了。

龙袍中龙的图案共分三种,分别为升龙、降龙与行龙。升龙大致为龙头在上,龙尾在下,表现出龙奋力腾空的姿态。降龙为龙头在中部,尾部在上,如同神龙从云端徐徐降落。行龙为龙头与龙身呈水平状,犹如神龙行走在海波之上。

三种造型的龙图案,一直被广泛运用于元代的皇家贵族服饰上。河北隆化鸽子洞出土过一件菱格万衣龙纹花绫,在这件纺织品上,其上的图案就是升龙图案,大致表现为龙头在上龙尾在下,龙头上长有双角,面部张眼吐舌,爪有四趾,前爪靠近颈部,后爪靠近尾部,龙身整体呈S形。

降龙图案在元代龟背地龙纹织金锦上有所体现,其龙为三爪,龙头位于正中,尾部向上。龙头与龙颈部连接极细,腹部开始加粗,一直到尾部开始再次变细,龙五爪清晰可见,身体修长扭曲,呈S形动态之感。

行龙的的装饰一般采用缠身大龙为题材,在《元太祖狩猎图》中,元太祖所穿的龙袍,胸前就有单只行龙图案,龙身四周遍布火焰云气纹,煞有拨云见日,龙行云中之感。

现代出土的元代丝织品较为稀少,出土的元代行龙丝织品更是弥足珍贵,因此曹妃墓中的行龙图案丝绸残片,是我国发现的极少数元代带有行龙的丝织品,可以称得上是国宝级文物。

谁能想到,元朝统治者统治了中原九十多年,最终象征皇权的行龙,却要由一位起义军将领母亲墓中的丝织品来代表,想来确实让人唏嘘不已。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Hash:3b548522638d26598f16723d6bffec674372a10f

声明:此文由 历史解密坊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