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些散落在运城历史长河中的国宝遗珍!

一个地方的底蕴

可能会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

静静地等待……

运城

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漫长岁月里

这里保留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

这些曾经的辉煌

历经岁月的洗礼

给我们留下了了解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

运城文旅精心打造

“我在家中赏国保”系列

现在就跟着小编

探寻这些古老的文明

触摸那些神秘的古迹

1

黄河栈道遗址

古栈道地处三门砥柱以东的深山峡谷之中,依山傍河,由西向东,时断时续,发现古栈道遗迹20余处,累计长3000余米。

栈道大多数先依山腰向内开凿成“凹”型通道,然后在通道岩石上开壁孔,再插以木梁,梁上铺板,形成完整的栈道。

在山崖凸出的栈道拐弯处、内侧岩壁上均发现纤夫挽船时纤绳磨下的深深槽痕;在绳槽最多的位置还发现一种立式转筒状机械装置痕迹;在五一石膏厂和老鸦石村附近栈道岩壁上分别发现“唐总章三年”和“宋绍圣元年”题记。

类型:古遗址

时代:汉至清

地址平陆县三门乡至曹川镇老鸦石沿河北

第六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2

崔家河墓群

墓区东接崔家河水库,北接东下冯遗址,西接埝掌河,南接崔家河遗址。墓地面积12.5万平方米。

墓葬多为竖穴墓,随葬品以铜鼎、豆、壶为主,还有石罄、玉、骨圭和铜贝、石贝、骨贝、贝币、玉饰等。铜器纹饰为云雷纹、蟠螭纹等。

根据墓葬结构和随葬器物的形制,墓群时代为东周时期或偏早,墓群对研究东周早期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类型:古遗址

时代:周

地址:夏县埝掌镇崔家河村东北部埝掌河与青龙河夹峡的丘岭之上

第六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3

东庄遗址

遗址地处黄河北岸一级台地,南临黄河,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米,1958年发现,1959年黄河水库考古队发掘。

遗址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200米,中部有一条南北向的路沟将遗址分割为东西两部分,文化层厚0.4~1米。

遗迹有房址、窖穴、墓葬等,遗址内仰韶时代遗存发现的房基平面呈圆形,居住面为白灰地面,另有椭圆形居住面,径3.8~4.8米。

东庄遗址的发掘,丰富了对仰韶时代的认识。仰韶时代早期的东庄类型分布于山西晋南各地,因1958年发掘芮城县东庄村遗址最为典型而得名。

类型:古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地址:芮城县永乐镇岳村南300米处

第七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4

金胜庄遗址

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大王乡金胜庄村西50米,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依中条山,南临黄河,南北长约3000米,东西宽600米。文化层堆积厚1-3米,断面暴露有三层间隔7-14厘米的白灰面。地面暴露有大量的彩陶、红陶及夹砂陶片,采集有尖底瓶、钵、盆、罐、豆、鬲等器物残片。

1987年曾出土一件完整的彩陶曲腹罐。纹饰分圆点弧形三角纹、绳纹、划纹及附加堆纹。还采集有石斧、石刀、石铲等。为仰韶庙底沟类型文化,遗址保存完整。

5

古魏城遗址

该遗址于1956年发现,1961年、1962年进行调查。

城址平面呈方形,方向正北,周长约4500米,东西宽1197米,南北长1203米,面积约144万平方米。

城墙由夯土版筑而成,城基宽度一般在13~15米之间。北城墙保存最好,东、南两城墙现存残段与基址,西城墙残存很少。

南城墙全长1150米,残高约1~5米。东城墙全长1268米左右,偏北处保留城门遗迹。北城墙全长约1197米。西城墙全长约1000米,呈弧形,中间向外凸出,自西北城角往南465米有城门遗迹。古城东南、东北、西北三个城角均保存较好。

遗址出土西周时期青铜器,战国时期筒瓦、板瓦等,另见有少量汉代堆积。

古魏城遗址保存完好,是研究我国早期城址的宝贵资料。

类型:古遗址

时代:周

地址:芮城县城北2.5千米处

第七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来源|运城市文化和旅游

编辑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Hash:7e8f7a578ead79e52455b57789ed2d8e2cf187ad

声明:此文由 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