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长阳 绿色崛起正当时
11月21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领导带队的专家组,对湖北长阳清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开展验收工作;
11月23日,长阳“一致魔芋”等9家企业和“清江椪柑”区域品牌集体亮相第十六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老巴王”新品萝卜糕入选“湖北特色好食材”;
11月30日,历时4年建设、总投资2.12亿元、总建筑面积59670平方米的长阳新中医院正式建成使用;
12月9日,13个生态文旅、绿色能源、新型建材等方面的重点项目签约落户长阳,协议总投资额75.21亿元;
12月15日,“清江画廊行·夫妻赶年货”长阳首届民俗赶集会启幕,吸引了来自武汉、岳阳等省内外近万名游客上门“打年货”……
打开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政府官网,随意浏览近几个月的发布内容,与高质量发展相关的新闻信息应接不暇、令人振奋。百度关键词搜索,长阳经济社会发展更是硕果累累,先后荣获 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低碳示范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清江画廊、清江水利风景区、清江地质公园被评为国家级5A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国家级地质公园。
这份“成绩单”成色十足,背后彰显的无疑就是该县的担当作为。集“老少山穷库”于一身,至今尚戴“国贫帽”,长阳如何在奋力发展的“赛场”上不掉队?
长阳县委、县政府响亮作答:坚持“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锁定 “打民族牌、走特色路、靠绿色富”高质量发展路径,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建设“都市后花园”,阔步迈向全国民族自治县(旗)和武陵山片区发展前列。
呵护生态“颜值”,扮靓产业“绿值”,增加群众“福祉”,行走长阳山水间,社会治理更精细,绿色崛起正当时——
清晨的长阳清江,薄雾飘荡,白鹭掠空,宛如一幅水墨画。
“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清江是长江在湖北境内的第二大支流,也是41万长阳人的“母亲河”。
1996年,为给库区群众谋生路,长阳鼓励网箱养殖,“清江鱼”一时名声大噪,成为库区群众的“金饭碗”。然而,饵料投放造成水质富营养化,威胁清江生态。
保护清江刻不容缓!2016年,长阳打响全面取缔清江库区网箱养殖攻坚战,历时两年对境内140多万平方米的网箱养殖设施全部拆除“清零”,累计清理7万多只网箱、千余个工作用房和500多艘渔船。
网箱拆了,渔民“上岸”如何生存?长阳筹资2.4亿元用于网箱设施补偿、渔民转型帮扶、上岸安置等,鼓励他们发展茶叶、柑橘等特色种植业。这笔钱,超过长阳过去30年县级农业投入的总和。
如何“绿”的更持久?长阳先后颁布清江库区管理条例、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河流保护条例等“县法”,为百亿清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护航”。2015年,长阳以立法形式将每年9月12日设立为“清江保护日”,同时倡导清江流域10县市携手打造“清江流域生态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投资4000万元的造船厂、投资7000万元的引水式电站、投资2380万元的高岭土深加工等一批项目,均因高能耗、高污染或影响清江生态被长阳“亮红牌”拒之门外……
环保飓风从水里“刮”到山上。长阳是上世纪全国首批100个重点产煤县。截止2018年底,全县煤矿整体关停退出“清零”,共关闭煤矿33家,退出产能225万吨。生态修复工程随之展开,按照“成活、成林、成景”要求,复绿树种充分考虑适地、适树和绿化美化原则,选择落叶松、鹅掌楸、栾树、红叶石楠和桂花等树种,“四季挖窝、三季栽树”,为清江系上了“绿腰带”。
生态环保“从娃娃抓起”,生态文明教育从课堂开始。走出校园、亲近自然、融入实践,4万余中小学生争做“清洁小卫士”“植绿小园丁”“护河小队员”,生态文明意识在心中悄然萌芽。
“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清江“颜值”不衰,成为长阳最大的“财富”和优势。清江画廊、长阳卓尔、清江方山、清江盆景园等一大批生态文化旅游项目落子布局,绿色产业“金项链”越拉越长。
近十余年来,长阳游客接待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保持“两位数”稳步增长,跻身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2019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11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7亿元,同比增幅16.9%和17%。
基层服务筑牢社会治理“网底”
长阳乡村道路1081条5900多公里,占全县通车道路总里程的92%,山多坡陡弯急,临水临崖,群众出行安全成为“揪心事”。
2017年,长阳在全国首创推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路长制”,按照每乡2人、每镇3人的配备,为全县11个乡镇主要乡村干线公路统一配备“路长”,主要负责农村道路交通秩序维护、入户安全宣传、村民红白喜事用车报告、学生上下学时段交通管理、排查道路安全隐患等职责。
当年,首批32名“路长”统一培训后上岗,平均年龄不到40岁,主要从本地精准扶贫困难户、退伍军人中优先遴选招录,能吃苦也留得住、干得好。
县政府新建了交通劝导工作站,为“路长”配备了巡逻摩托车、交通监管巡视仪,并按每人每年3.3万元支付工资奖金社保。一年下来,至少增加130多万元的投入。
“路长制”会不会加重财政负担?该县主要负责人说:“用几百万元的投入,换来乡村道路安全,这笔钱怎么花都值!”
为帮扶大病家庭,长阳倡议全县一万多名党员干部每人每年捐赠100元创立大病关爱“壹佰基金”,再通过社会募捐,建立解决“大病”的长效机制。这是该县继创新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助学启智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之后的又一项惠民之举,荣获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壹佰基金”创立9年来,累计接受捐款3362万元,资助大病患者3375人次。
山大人稀,如何联系服务群众?长阳探索以自然村为单元建立“群众之家”。2017年8月,首个“群众之家”在该县火烧坪乡柳杨溪片区诞生。
“群众之家”按“一个广场、一个礼堂、一个公厕、一套文体设备”的标准,采取“政府筹资建设,村党支部主导活动,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的方式来建设管理。日常运转所需开支实行“众筹”,均由社会人士和片区群众自发捐赠、筹集和维护,并由乡村贤达组成监事会负责管理。
“群众之家”的功能不断延伸——
党员服务。每月固定一天为“便民服务日”,乡政府及乡直单位干部到“群众之家”开群众会,宣讲政策、健康体检、技术培训等,变“群众分散找”为“集中找群众”。组织志愿者帮留守老人免费理发、帮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帮留守妇女代购代销。
群众议事。片区内大小事务,在支部主导下,集体商议决策。
文化活动。群众随时到“群众之家”跳舞健身、烤火聊天等。
家风传承。召开家风故事分享会,评选“好家风家庭”,推进家风建设。
矛盾调解。设矛盾调解室,遇有纠纷,由“党员中心户”、乡村贤达出面“接访”解心结。
“群众之家”搭建起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平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自治氛围正在形成。青树包村柳杨溪片区先后组织了3次公路维护和1次沟渠疏通,上百名群众投工投劳,免费提供挖机和三轮车,在外群众也自发捐款近万元,没有出现一例纠纷。
“四共”模式助跑乡村振兴
层峦叠翠溪水潺潺,特色民居依山而建……冬日暖阳下,行走在长阳龙舟坪镇沿头溪流域,别有一番意境。
清江支流沿头溪长23.9公里,一头连着5A景区清江画廊,一头连着4A景区清江方山,流经7个村,积淀了厚重的山水、农耕、巴土文化。
乡村振兴如何破题?
以沿头溪流域为蓝本,长阳发力探索“四共”模式——“ 五水”共治、“三长”共管、景村共建、产镇共荣,打造“绿、净、齐、富、厚、和”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五水”共治:统筹做好“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篇文章,重点抓好治污水“大拇指”工程、“三清两覆盖”(清理河沟、清理污水、清理垃圾,流域沿岸所有农户、企业污水处理基本全覆盖、垃圾集中处理基本全覆盖)、“三工程”(岸线美丽廊道建设工程、亲水观景工程、养殖业粪污无害化处理工程),让河美起来、水净起来、岸绿起来,人水相依、美美与共。
“三长”共管:做实“河长制”,县级河长统筹、乡镇河长负责、村级河长管段、企业河长管区;推行“站长制”,村村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狠抓生态公民建设,养成习惯成风化人;完善“户长制”,以党员中心户为基础,以户和片区为单元,压实生态文明“三包制”。
景村共建:打造经典景区,大力发展民宿经济、特色经济,维护旅游秩序,促进乡村文明。
产镇共荣:“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招商引资,建设特色小镇、特色村寨、特色产业、特色文化,推进“三产”融合,把生态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徜徉沿头溪流域,随着新发展理念的落地生根,这片山水正悄然嬗变——
投资1.8亿元的方清旅游公路建成通车,把7个村串联成“半小时休闲圈”,上榜宜昌市首批“美丽宜道”;
投资1.2亿元的“千亩古寨”倒排工期,一期河道水景观项目初见雏形;
清江方山景区游客如织,催生260多家农家乐、民宿,让郑家榜村一半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高山云雾茶、山下四季果、路边农家乐、田间万亩花”,1.5万亩有机茶园、花卉苗木、水果基地渐入佳境……
紧盯“全国生态旅游名片、湖北最美村庄、康养特色小镇”目标,长阳沿头溪流域正以如椽大笔绘制“景美其美、人美其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现代富春山居图。
撰稿:杜强 覃丹
编辑:刘卫国
审核:田念东
Hash:0f31cb482646d92cd88dfb6504d0af458351b462
声明:此文由 这里是长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