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井温泉和盐池寺都与盐水女神有关,能医治百病被土家人誉为神水

去年秋冬之交,我去参加渔峡口的椪柑文化节,在朋友的带领下,瞻仰了久负盛名的盐井寺

寺门口一棵黄连树高大无比,遒劲的枝丫伸向天空,树枝上栓满了红布条,这景观,在很多寺庙都会见到,也许有很多人来此许愿,这些红布条一定是还原的人拴上去的。由此可见盐井寺的香火并不冷清。寺内除了大殿,还有舍利塔和义渡亭等建筑巍然屹立。

盐井寺原名传庆寺,始建于唐,兴于宋,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六个朝代香火不断,僧侣一代接一代,香火一年又一年。香火鼎盛,为主理长阳巴东五峰佛事的一大丛林。据《宜昌府志》载:明代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十二月二十日,蓦被田宣抚亲统兵甲一千人,前至长阳、巴东两县交界地盐井寺驻扎,能住一千人的寺庙,可见规模之大。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盐井寺遭到一场大火,神院大都化为灰烬,只剩下观音殿一座。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大火后的第九年,盐井寺又开始了大规模重建。宜都宋山僧人静波禅师来到盐井寺,见这里前有清江,背靠大山,左右延展,气象森然,深感这里是天生的佛门圣地,于是四方募资,重新修建了祖师殿、关公殿。寺院的香火渐次恢复。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盐井寺进一步扩大,有九十九重大殿,住着九百九十九个和尚,庙田近千亩,香火缥缈,经声朗朗,钟鼓阵阵,一直传到清江对岸很远很远的地方……后屡遭战火,年久失修,规模日渐缩小。佛像、法器、经书大都在土改时销毁、仅有祖师殿、地母殿、义渡亭、石狮和数块残缺的石碑,有的做阶檐石,有的散卧在屋檐下,向人们诉说着盐井寺的千年沧桑。2010年曾经发生过文物被盗事件,轰动全国。2011年政府重新整修寺庙,恢复盐井寺的日常迎佛拜佛活动。但规模大不如从前,一直有人试图恢复往日盐井寺的规制,并制定出了详细规划,渔峡口的旅游目前尚不成气候,盐井寺的事暂时还只能搁置一边。

盐井寺名称的由来与盐水女神关系极大,这里与盐水女神有关联的还不止盐井寺,盐池温泉也是一处。盐池温泉常年水温42℃,流量6.01升/秒,是华中地区含各种微量元素最多的优质温泉,能“医治百病,沐者辄愈”,被土家人誉为“神水”。

几千年以来,盐池温泉汩汩流淌,却盐池少有外来人的身影,只有当地人尽情享用。盐池人家里是没有洗澡盆的,大家都是到温泉洗浴,男性女性各一个塘子,中间“炷香为标”,那会是怎样的情景,有谁能保证就没有人越过那燃烧的红点进入另一个世界?无论有没有,盐池的洗浴习惯就这样一直延续。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冬日,阳光灿烂,满山落光了叶子的树木把生机勃勃的枝丫伸向天空,乌桕的叶子正红,高高的柿树上还挂着几个寥若星辰的柿子,在阳光下通红通红。我们乘船来到盐池,沿着石级上行,看到一栋栋白墙黑瓦的民居参差错落,每家每户都用石条砌了稻场坎子,稻场坎边生长着几株高大的柚子树,人们说,盐池的朱砂柚子很出名。

沿着一户人家的稻场坎子往下走不多久,就是温泉了,不过已经不是炷香为标了,用石块砌了两个相连的池子,一人多高的墙,没有盖顶。男女各一个池子,我们泡在热水里,女池那边的谈笑声清晰可闻,不一会听到一片声地尖叫,原来不知谁把一条男生的裤头扔到女池了,一会儿扔回来时又多了一条女生的花裤衩,这样扔来扔去,伴随着肆意的调笑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最后都物归原主,偃旗息鼓了。原来这洗温泉是很消耗体力的,大家洗完澡穿好衣服,接待我们的朋友已经在稻场里剖开朱砂柚等着我们,厨房里的腊蹄子火锅的香味已经飘进我们的鼻腔……

那一顿饭是如何的好吃,如何的可口,许多年都不能忘记。

去年去参加椪柑文化节,又洗了一次温泉,不过已经是在温泉度假村的池子里,几百人分散在大大小小的池子里,不同性别、不同口音的人混在同一个池子里一边洗浴一边交流,有去过全国各地温泉的人将去过的温泉和盐池温泉进行比较,都说盐池温泉好,不单是温泉含微量元素最多,水温适宜,而且盐池附近遍地风光,除了盐井寺就在温泉之上几百米的地方,还有风光迤逦的伴峡和神秘的榨洞。

伴峡是清江三峡第一峡,两岸绿树葱茏,藤蔓依依。江水波平如镜,除非有船只驶过,几乎没有一丝涟漪。偶然有野鸭游过,当会有小的波纹向四周延展,每扩一圈波纹就变得微小一分,最后就融入碧水之中见不到踪影了。伴峡的山好,水好,宁静,隐秘,常有野鸳鸯在水中凫游,我记得渔峡口中学的黄传湖老师就写过目睹野鸳鸯伴峡嬉戏的文章发表在《宜昌日报》上。

榨洞离温泉很近,洞深约150米,高约10米,宽约20米,这里曾发掘出2.7万年动物化石和古人用火遗迹。在洞内100米深处的岩壁上,发现不少游记诗,虽然字迹已经模糊,但尚可辨认。洞内由于办乡镇企业时建了工厂,岩壁被建筑物覆盖,无法弄清到底有多少首诗,从可见的诗作的落款来看,有“建炎二年”、“元符二年”,建炎、元符都是宋代年号,说明早在宋代,在这偏远的渔峡口就有不少文化人来过,人们联想到盐井寺始建于唐,兴于宋,很有可能这些诗就是盐井寺的香客刻写。人们来到榨洞,总会感到它的神秘,总想让那些刻在岩壁上所有的诗能早一天重见天日。

作者简介:

温新阶,男,土家族,1989年加入湖北作家协会,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湖北省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宜昌市散文学会会长。出版散文集、小说集、散文诗集多部,曾有多篇散文、小说被《小说月报》《散文选刊》《北京文学》《作品》《读者》《中外文摘》等刊物选载,散文《豆芽菜》曾在日本获奖,散文集《他乡故乡》获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散文集《乡村影像》获湖北省第七届屈原文学奖。散文集《典藏乡村》获湖北省第九届屈原文学奖。

Hash:fed2382e0a7a6415c7224893962a521074ba2500

声明:此文由 新锐散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