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出土“大晟黄钟”,它是以宋徽宗手指长度为“律”制造的文物
建平县曾经出土了一枚“大晟黄钟”编钟,一开始,专家都觉得它制作精美,器型典雅,声音高雅,是一个重要的文物,可是经过研究才知道,说它是重要的文物是不对的,因为它是非常重要的文物,您想要知道这件文物为何非常重要,那就是让小编为您“神神道道”地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87年11月末,当时的建平县朱碌科镇水塘沟村村民趁着冬天农闲,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开始修整村外的水塘,为第二年的春耕做准备。
经过一个星期的奋战,水塘已然成型,可是一位村民,举着镐头在清理水塘底的时候,只听“咔嚓”一声响,板镐竟然刨出来十几块碎石来。扒开土层中的碎石,露出了几块诡异的骨头,骨头的下面,竟露出了青铜器的一角。
村民们一见刨出了好东西“呼啦”一声围拢了过来,大家的思想很统一,那就是“见者有份,谁都得糌粑点”,可是水塘沟的村支书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他不仅懂文物法,还知道保护现场,他亲自守在了那个青铜器旁,然后让村里的会计赶快去打电话,请县里的专家过来,究竟怎么处理这件文物,需要由专业人士拿主意。
两个小时后,建平县博物馆派来了三名专家,他们来到现场后,小心翼翼地用探铲,将掩埋的青铜器提取了出来。
虽然这件青铜器锈迹斑斑,但凭着他们丰富的经验,还是可以断定,这是一口编钟。这口编钟重见天日后,享受到了“贵宾”级的待遇,它躺在专业的文物保管箱子里,被请回到了建平县博物馆,馆中的专家先用软毛刷,清理掉这口编钟上的土锈,随着这口编钟露出了真容,钟壁上的铭字,也显露了出来。
编钟的正中,阴刻着“大晟黄钟”四个字,下部的边缘,还有横刻的三个字凌棠院,看罢这三个字,众人这才知道,这口编钟真的不是秦汉时代的文物,而是宋徽宗赵佶制造的“宝贝”。
赵佶是一位书画皇帝,他制作编钟做什么?这道理很简单,某位大佬曾经说过这件一句话:曲线救国。而赵佶要造钟救国。
用赵佶的话来说:昔尧有《大章》,舜有《大韶》,三代之王亦各异名。今追千载而成一代之制,宜赐新乐之名曰《大晟》。赵佶要制作大晟编钟,然后制定大晟雅乐。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北宋乃上帮天朝,万国共尊的地位。
文章写到这里,小编有话说。赵佶真是读书读傻了,他忘记了永保江山的两大法宝“治国强军”,制作大晟编钟是在干什么?纯属是头痛医脚,根本是南辕北辙,如果更通俗一点,那就是鸭尾巴栓绳,纯属扯淡。
辽国的凶兵悍将,很快攻打到了开封,一场“靖康之耻”的大戏上演了。赵佶成了俘虏,北宋宫廷中的宝贝,都被辽兵抢掠一空。我们展开一下思想的羽翼:这口珍贵的大晟编钟,一定是被辽国某个将官得到,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他将其埋在了水塘沟村,希望有一天能将其挖出来,可是遗憾的是,也许是他记错了地方,也许是他在前线阵亡,不管怎么说,这口大晟编钟,就成了没有娘的孩子,孤零零地埋在地下一千来年。
根据专家查证的史料得知,这口大晟编钟之所以非常珍贵,是因为它是宋徽宗的定调之种,当时的工匠们以宋徽宗中指、无名指和尾指,作为编钟的律管长度的尺度,制作出了“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的大晟编钟,而社会上,不合乎这套编钟音律的编钟,都必须毁掉,只有照着大晟编钟的音律,制作的编钟,才可以在酒宴,祭祀等等的场面上演奏。
如今大晟编钟已经成为了建平县博物馆的宝贝,如果您有机会去这家博物馆,一定要好好看一看它,没准在它身上,还能发现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Hash:f24c763a451db72f100bbd07313748084e2b14e7
声明:此文由 历史解密坊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