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湖北两村的前世今生

探寻湖北两村的前世今生

中共工程学院本科工程地质支部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为全面回顾四十年来农村发展和人民生活状况的变化,支部特选湖北具有代表性两村(挑水村、大堰村),开启改革开放探寻之路,进行以“听改革故事,悟党员初心”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改革开放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总结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改革历程中发挥的作用。

7月4日早晨,工程学院王俊老师,支部党员、积极分子等九人从地大出发,先后前往随州孝感进行实践。

7月4日,团队先抵达随州市淅河镇政府挑水村,前往湖北“第一包”试验田进行考察。当初湖北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块试验田已经是一片意杨林,曾经的英雄方青善已经功成身退。正是挑水村的这一大胆尝试,点燃了湖北联产承包的星星之火。近些年土地改革出了土地流转的新招,进行规模化、现代化种植,如此一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带动了村内旅游业的发展。

7月5日,团队一行人来到应城市杨河镇,镇政府领导对我们的实践活动表示肯定和支持。我们随同镇政府领导前往大堰村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地情况。

下午2时,团队一行人先来到大堰村陈书记家中,了解到村内基本情况。村内以种植水稻为主,四十多年的水稻耕作文化积淀使小运品牌、“湖北粮仓”声誉运势而生,影响广泛。如今,大堰村的耕种方式基本实现机械化,村民节省了劳动力,增加了收入。近些年,该地同样有新的土地流转政策。

陈书记还向我们介绍了小运牌米的故事缘由。杨小运曾是售粮状元、省特等劳模、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1年,生产队队长杨小运大胆分田承包给农户,次年,不仅让父老乡亲吃饱了肚子,还多出余粮。自己分到的土地最终收获万斤稻米,在县内引起巨大反响。

分田到户的大胆尝试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使村民收成增高。 2002年杨河镇党委以杨小运的名字命名,注册了“杨小运”牌大米。这个名字至今发挥余热,推动了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

我们先后采访了两村的数位村民,了解到他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发生巨大改变,出行方便,生活便利,生活幸福。目前精准扶贫的政策正在慢慢渗透到每家贫困户,严把原则,公开透明。

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以方青善、杨小运为代表的风云人物为农村生产力发展贡献了力量,由此改革的春风吹遍了荆楚大地。杨小运等一批老党员在改革开放的前路上出谋划策,为大家开辟了新的道路。当地党组织积极引导大家,为发展出力量,为人民谋幸福,向新时代不断进发。在党的领导下,两村人民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智慧书写着当代发展进步的故事,描绘着新时代的幸福宏图。

摄影:李新晴

通讯员:朱海全

微信编辑:徐温聪

微信审核:梅子

Hash:ae49a2b456b12768f41e1c848941c6fb881528e6

声明:此文由 地大工程学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