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唱岁月之歌的泉州古山寨

连理寨附近古道旁有“万梅乡”石刻

核心提示

古山寨的故事,往往与当地的山峦一样,有着一份峥嵘与神秘。这些古老建筑刻印沧桑符号的同时,还是一段历史的印证物。南安一地有不少古山寨,如今它们多数在荒野中,吟唱岁月之歌。

王宫建筑大方端正

葵山古寨 地势险要

古时泉州地域,清源山罗裳山紫帽山、葵山峰峦耸立,山间浓荫蔽道,流绿滴翠。这四座山也被誉为泉州“四大名山”。葵山位于丰州镇环山村,因为从远处看过去,其山上的石头形似葵花,所以得名,它为丰州境内最高峰。葵山上有着两处明代军事工程遗址,疑为冷兵器时代的山寨,寨中有古人传递报警信息所用的“烽火台”, 如今那儿还残留着焦炭、烧石的痕迹。当地人将之名为:鹅冠寨与夹烧寨。

鹅冠寨、夹烧寨所处位置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徒步前往两寨,一路上奇石不断,有如石笋,有如守望者,有如鱼石,不少地方还须穿越密林,披荆斩棘。在有向导的情况下,从葵山下至少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其中之一。目前两处古山寨遗址,部分寨体保存较为完整,从外可见寨门、城墙、蓄水池等设施。山寨内皆设置有疑为烽火台的建筑物。古时,两处烽火台能够相互呼应、互相提醒。传递信息时,其东南边的清源山、正南方的紫帽山皆能清晰可见。夹烧寨在东,鹅冠寨在西,两寨虽地处不同峰头,但两者互为掎角之势,这在冷兵器时代是尤为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

步入两座古山寨,我们发现,那些寨墙由大小不一的青石有规律地砌成,这些“防御墙”上满眼都是岁月的斑驳痕迹,上面的青石经历数百年风雨浇灌,而今愈显古意浓浓。山寨内外四处杂草丛生,铁芒萁遍布,一不小心就能在裸露的手脚上拉出一道血口子。这些野生植物像是在提醒你,小心!这里曾是兵戈林立、刀锋森然的军事堡垒。古山寨的石门多年无人踏足,安然停留于岁月之中。山顶处大石出齐平整,有数方凹槽积着雨水,疑似人为的古代蓄水池。而今它们如一面面天然镜子,映照着天空与云彩。一棵苦楝树与寨墙相互依偎,令人徒生羡慕之情。树旁,野生的兰花一簇簇独自亭立,灵动的虎皮兰点缀其间。寨下还有一山洞,里面水流潺潺。山寨地势十分开阔,天气好时,在山寨上远望,可见洪濑、丰州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这两座古山寨究竟是谁建的?史无记载。环山村人认为是古代村民自发兴建的山寨。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安全无着。村民依山立寨、抱团取暖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闽南古时多山寨,山寨间有古道连接,葵山的山寨也不例外,与其连接的古道曾为泉州通往永春德化的驿道。因而,其防御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距葵山直线约7公里的地方,为康美镇兰田村,其山巅之上在明末清初也有一座山寨——宝兴寨。不难想象,曾经的宝兴寨、鹅冠寨、夹烧寨与其他山寨一旦烽火相应,会是什么样的壮观场面。

据环山村人介绍,夹烧寨人迹罕至,通往山寨的道路也几近荒废。该寨整体规模大,其规模可供数百人居住、生活,寨的东北边即为马甲镇。夹烧寨正大门如今已然坍塌,但基本构造依稀可见。其内有着旧时房屋的墙体,以及当时在峭壁上开辟出来的小道。山中有着一处山洞,可深入百米,洞内深处被数块大石横堵。阳光灿烂时,有缕缕阳光从侧面射入其中,山洞显得十分神秘,其用处亦不得而知。南安文史学者王赞成曾在此发现了一些明代青花瓷碗的碎片。他认为,夹烧寨应是在明朝中晚期或更早之前修筑的。

在夹烧寨面前,鹅冠寨显得很“瘦小”。它的面积仅约为夹烧寨的四分之一。不过,鹅冠寨大门受到的破坏较小,现今依旧挺立。寨内同样有一山洞,似为人工挖建,初步推测它曾经应起着民住、避险、避难、储藏作用。古山寨之中有多处山石,疑被人为用火长期烧过,究竟为何如此,仍是个谜。山寨周边有数处人为叠石,形似一处处瞭望台,兼具避风之功效。

据环山村人介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葵山的古山寨曾一度被土匪与国民党占据。到了抗战时期,两处山寨内土匪、难民混杂居住,人数最多时甚至达上千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葵山的这两座古山寨渐被世人遗忘,只在偶尔有怀古人士寻踪至此时,才会感叹山寨在岁月历练之后拥有的那份沉稳之美。

寨王许仁塑像

义军营地 寨王传奇

安康美兰田村内有山,山巅之上有明末清初的宝兴寨遗址,其南面还有分寨先锋寨遗址。传说,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百姓安居无着落,志士许仁在宝兴寨聚义高举义旗,吸收寨众。许仁坚持“除暴安良”,在动荡的时局下,周边百姓对其大为依赖,义军也因此不断壮大。据说,宝兴寨下有17个分寨,许仁义军规模大、影响广。

然而,笔者未在《泉州府志》《南安县志》等史书中查获关于许仁义军的记载,故这支起义军的故事是否属实,殊难判断。不过,在宝兴寨遗址处,早年就兴建了一座寨王宫,用来奉祀寨王许仁,足见当地人对许仁义军传说深信不疑。闽南古时多山寨,但为寨王建造宫庙,确属罕见。寨王宫的建筑大方端正,雄浑的气势下另有一份内敛。宫后一花岗岩巨石斜立人间,石上有一黑褐色“寨王印”,相传是寨王许仁青年时受人威胁后,发怒一跺留下的脚印,算来也有数百年历史了。

宝兴寨下方不远,有一处“泉眼”。奇的是,这“泉眼”坐落在大约4米高的巨石之上,而且里面的泉水长年不涸,甚是神奇。漫步宝兴寨,寨左与寨后各有护亭,亭中对联写道:“一湾碧水鳞波潺谧峰前绕;满目青山翠竹松声盘中蕴”“松柏盛,五虎啸朝仰起雄风;翠竹附,尊狮吼显威展英魂”。古时寨下相传有一虎洞,每天虎啸声高低起伏,而寨王许仁犹如雄狮踞于山寨,又是何等威风凛凛。这两副对联写出了宝兴寨周边的风光,并暗示了这里曾有的义军故事。

山寨曾经的人声鼎沸早已远去,而今漫步宝兴寨,埕、道、亭皆十分干净,风光清丽,有着一份难得的静谧。在寨内,明崇祯年间留下的马槽、古时山寨兵士的练功石、道旁的龟形石等物皆默然静立,它们静得让人心情放松,静得让岁月更加娴雅。

连理寨内的明代石室

两寨相连 唇齿相依

南安霞美沃柄村,原名澳溪村,其四面环山,村内清溪流淌。沃柄村周边最高山上有一古寨叫“连理寨”,当地人还称它为“岩寨尾”。说起连理古山寨,最传奇的当属它的寨规:“入寨不杀人”。相传,旧时该山寨曾有土匪长期盘踞,后亦有百姓迁入居住。为了维护寨中和平,阻止杀戮,民、匪相互约定:寨中严禁刀戈相向。死敌或仇家,不管有多大矛盾与冤仇,一旦进入寨内,便不能再相互戕害、行凶杀人了。这算是当年民、匪之间的一条乡规民约。

这个古寨实为两个山寨组成,并用边门连接,所以才被称为“连理寨”,亦有两寨唇齿相依的意味。而今,连理寨中的一寨旧址被改建为观音院,其内奇石不少。从山寨遗址看,似乎在四方角落里曾有多个瞭望台。另有一处开裂大石,如被剑劈一般,窄见之下不免惊心动魄。古寨有内寨与外寨之分,目前寨墙、寨门部分保存完好,面积各约一个足球场大小。据观音院现主持法净讲述,连理古寨与北宋名相韩琦的母亲连理有关。在泉州,生韩宫、连理巷、七里庵等皆与韩琦及其母连理有关。而这连理寨传说为连理年轻时独自居住过的地方。相传,连理曾至此地,本欲跳崖自尽,却被一位尼姑所救,于是隐居于连理寨一段日子。此说法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连理的惟美故事流传甚广,是不争的事实。

沿寨下山,在旧时的古道上有一方“万梅乡”古石刻,石上另有“坡山书”字迹。沃柄自然村原属云台,唐末五代时期,该地以种植万亩杨梅而扬名于外,曾被当时的泉州刺史王延彬称为“万梅乡”。据传,王延彬曾在云台附近盖“云台别墅”“望梅亭”,开辟梅村十里。每年杨梅成熟之时,王延彬便会邀请当时在泉州招贤馆中寓居的名士、贤达一起到云台赏梅,并且赋诗、酣饮,好不痛快。

“义和门”三字据说镌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

义和之寨 以和为贵

关公寨位于一处山峰上,又名“义和寨”,其地归属南安官桥镇岭兜村。岭兜村位于梅花岭南麓,是革命老区。义和寨寨门上有古朴刻字“义和门”,据说镌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一棵高大的榕树攀上了正面的寨墙,其根须如同无数爪子牢牢抓紧墙石,给人以生命坚韧的感觉。

义和寨内怪石错叠,石上布满斑斓的岁月之痕。寨中有一古庙,守庙老人称:此山名为“籍山”,该庙所奉之神为关羽,此地流行关帝信仰,故这里寨子古名关公寨。义和寨古时曾有一方摩崖石刻名曰“有凤来仪”,可惜早年被人盗走。

对于义和寨名称来历,民间传说:李世民登基不久,派遣了大将程咬金到此平叛。程咬金擒得三贼首,鉴于他们没伤害过人命,程咬金以和为贵,只严厉训责令他们痛改前非,便予以松绑。三贼首感恩,率众加入唐军。程咬金也把此地山寨名称改为义和寨,并派兵扎守。后来,该寨在当地村民抵抗倭寇入侵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历史长风掠过,在义和寨里,无数世人的梦想与故事似乎尽皆凝固在了青石之间。

葵山上的夹烧寨寨门

古寨岁月 千载不朽

在闽南,古山寨遍布各地,那是不同时代的物证。在美林,有覆鼎寨、金鸡寨、许连寨、九札寨、尾寮寨、草圈寨;在罗东,有梧毛寨;在康美,有太平古寨;在洪濑,有石尖寨、石乳寨、太湖寨、和庵寨、高山寨、六捆寨、大湖寨、尖山寨、扑船寨、铁尖寨、石寨、蛟龙寨、虎硿寨、鸡屎寨等,真是难以穷尽。

也许,古山寨的故事不会随时代变迁而褪色。回首古时岁月,先民凭借大自然的天险,不惧千辛万苦,时刻守护自己家园的精神令人感动。而今,那些地方遗留下来的巨岩碎砾、残垣断壁,无不在诉说着曾经发生在那儿的故事,或平和,或喧嚣。这种穿越时空的诉说,是历史带给我们的新的冲击。(记者 吴拏云 通讯员 洪少霖 方怡萍 文/图)

作者:吴拏云 洪少霖 方怡萍

Hash:78d11b3976bcc457be8149392a57921b0dc84ea2

声明:此文由 中国新闻网福建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