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老地名│亚细亚火油公司营口油栈

亚细亚火油公司营口油栈

作者 李桂椿

英国列强以强硬手段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天津条约》,于1861年开放牛庄等地。后来英国驻牛庄领事托马斯·泰勒·密迪乐乘“斯福因库斯”号军舰到达辽河口勘察,以“牛庄距海口甚远”和“停泊不便为由”强行要求牛庄下游的没沟营(营口)代替条约上的牛庄。从此营口便成为东北三省的第一个对外通商口岸。英国人开始在营口设领事馆,修建码头,设立洋行,开办公司,而“亚细亚火油公司营口油栈”便在这时设立。

营口市史志办收藏的亚细亚火油公司牌匾

亚细亚名为泊来语,从“亚细亚洲”词语得来。亚细亚火油公司营口油栈,老营口人都称之为“亚细亚”,此处现在站前区境内。

当时亚细亚火油公司营口油栈由英国人于1908年开办。以生产油桶经营油品及蜡制品为主要产品。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在营口河北(原营口市仪表厂处还有一处仓库,现已被拆除)。

据资料介绍:亚细亚火油公司营口油栈“开办时职工一二百人,设备有大小油罐8个,其中容量在8000吨的有一个,4000吨的有2个,2700吨的2个,1500吨的1个,150吨的1个,100吨的1个”。这些油罐都是先储存从油轮船运来的煤油后,装进这些油罐里,然后再分别装入小油桶出售,该公司还自己生产小油桶,设立生产车间。每日生产小油桶大约上千个。火油(煤油)当时主要供应民需。另外还有1个制蜡车间,日产蜡烛几百箱。生产规模比较大。油栈还有消防设施及办公室等。

“亚细亚火油公司营口油栈”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极力剥削生产工人,以廉价的劳动力工资,榨取工人们的血汗。在1925年时,油栈工人为了提高低廉的工资待遇,工人们在郭连仲、曾广义为首的工人代表组织下举行了罢工斗争,经过坚持不懈的斗争,迫使油栈答应给工人增加工资。充分显示出工人们团结的力量。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军侵占东北,对油品实行统一销售,对此,英国人经营的亚细亚火油公司营口油栈被迫停业。至1942年日本关东军879部队接管了该公司并且将亚细亚火油公司营口油栈,改名为满洲石油株式会社。日本人为了战时需要,把所剩的火油大多用于军事上。

1945年“八一五”光复,日本无条件投降。该公司于1946年归还英商,恢复了原来的名称。当时由于国民党统治大陆,也由于战事经济萧条,“亚细亚火油公司营口油栈”逐渐衰落。1948年营口解放中国东北石油公司接管了该公司,1950年3月又归中国油脂公司东北区名称为营口分销处。同年7月改为营口油脂厂,至1951年1月又更名为营口石油厂,同年11月份,正式改为营口制桶厂。而“亚细亚火油公司营口油栈”这个历史名称一去不复返了。一个企业变迁和更改折射出一个地区的兴衰,从中也看出外国列强长期以来对中国的野心和贪婪。

Hash:3d859247071c58da3818b5c1e0a76a7da6e591da

声明:此文由 营口春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