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师在汉口设计的第一座钢混结构建筑——四明银行

武汉众多的优秀历史建筑中,金融建筑占有很大的比例,但遗憾的是大多带有殖民主义的色彩,只有这座建筑是个例外。这是大汉口第一座本土化钢混结构的建筑,是现代派建筑的里程碑,这座外形如牌坊一样的建筑这就是四明银行旧址。

四明银行旧址,位于江汉路45号,地处江汉区花楼水塔交通路社区。

1906年,宁波人虞洽卿率上海商业代表团赴日本考察访问,在日本的半个月时间内,虞洽卿对日本的金融资本与工商业资本的合作印象深刻,回国后便着手设立银行。1908年,虞洽卿联合在上海颇有知名度的宁波人士袁鎏、朱葆三、吴传基、李厚垣、方舜年、严义彬、叶璋、周晋镳、陈薰等人共同成立了四明商业储蓄银行,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商业银行之一。

“四明银行”的名称源于宁波著名的景点四明山,取名“四明银行”可见宁波这些在外创业的商人不忘本的情结和情怀。

明山,也称金钟山,位于浙江省宁波余姚境内,有着“第二个庐山”的称呼,林深茂密,青山碧水,各种鸟兽出没其间,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被誉为天然“氧吧”,蒋介石和宋美龄多次游览此山,并建有行宫

辛亥革命期间,四明银行积极为革命军提供经费,在上海金融界初步确立了自己的地位。1918年,四明银行同其他十一家银行共同发起设立了上海银行业公会。1933、1934年四明银行发展到顶峰,其存款额达到4400万元,在上海各大华资商业银行中排名第八,这期间银行主要靠吸收存款和投资房地产业积累起来财富。

1919年,四明银行在汉口设立分行,1934年,中国近代著名设计师卢镛标为银行设计了新址,汉协盛营造厂历经两年的修建,大楼于1936年落成,这是中国设计师在汉口设计的第一座钢混结构建筑,也是当年华人在汉口租界外修建的“争气楼”的代表作。

建筑地上五层,局部七层,地下一层,平面呈梯形,现代主义风格。立面构图强调竖向,简化的壁柱直通顶部,柱顶部有简单的几何线条装饰。建筑一层为麻石贴面,以上采用水刷石材质。入口处宽大、空旷,巨大的铜门透露着威严,厚重的门楣上刻有行名。顶部的两侧为渐次收进的阶梯状塔楼,与凸出的壁柱头一起,让整座建筑显得线条明晰,错落分明,厚实却不显笨重。

从入口处须步入一百多级台阶才可抵达营业大厅,大厅的层高很高,两侧有厚重的柱子和高大的钢窗,顶部是玻璃穹顶。大楼采用天井采光,主天井从二楼直通平台,副天井从三楼直通平台,四层以上的楼层采用前后错层的结构。楼体内还设有电梯,相关配套设施在当时也十分先进。

该行鼎盛时有上海、南京、宁波、汉口、重庆成都西安7分行,苏州杭州陕西绍兴等11个支行,但因工商业停顿,放款收缩,利息支出,经营状况极端恶化。解放前夕,陕西、绍兴两行因营业清淡,先后暂停业务。后该行在台北成立办事处,撤离了不少资金。

1938年1月,蒋介石来汉后,孔祥熙出任行政院长,其办公场所就设在四明银行大楼的四楼,直到武汉沦陷、政府西迁。

抗战爆发后,四明银行遭受了巨大损失,沦陷区内的分支机构纷纷裁撤。解放前夕,汉口四明银行已濒于倒闭。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该行“官股”部分,后该行改组为公私合营银行。

四明银行大楼的设计运用了当时欧美建筑界的最新思想,注重作品的内部功能与结构技术的先进性,立面参照了美国折线形摩登风格,对武汉近代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93年,四明银行被列为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

(关注的价值在于分享精彩和不断学习!)更多精彩敬请“阅读原文”!

Hash:3f6f6218c5c0044bb4cfeaa3c8b2f60d9eddd145

声明:此文由 建筑与音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