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跟汉阳西大街的美食说再见!
提起百年老街,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花楼街、洞庭街、胭脂路等老街老巷,三镇中建市最早的汉阳总是被人遗忘。
年轻伢们听到汉阳,只知道钟家村、王家湾,却不知道武汉曾经最具风情的千年老街就屹立在这里。
没有富丽堂皇的外表,没有华丽的装饰,这条被淡忘在时光里的老街凭什么被汉阳人捧在手心?
一番探索之后才明白,西大街真正收服人心的,是它的美食!
◐
东起北城巷,西与归元寺路相接,春秋时期的西大街曾是一处集市。
说起来,西大街算是汉阳最早的一条“商业街”。根据历史记载,古时候的汉阳分为皇城、中城和外城,皇城西门出来的西大街就是中城,主要是商贾居住的地方。
但大部分人知道西大街,都是从易小阳的壁画开始。
拆迁的西半段都被画在了东半段的墙上,打铁铺、秤铺、水果摊、修鞋铺,都是易小阳脑海里对西大街的印象。
2011年,从小在西大街长大的易小阳听说要拆迁,怀着一丝忐忑的心情,在这面墙壁上画出了自己的不舍。
原只为抒发情感,没想到得到了街坊们的一致称赞!就这样,易小阳将光秃秃的墙壁,赋予灵魂,200多米长的涂鸦墙变成西大街的“标志”。
这条老街,从早晨到夜幕降临,挤满了一家家不大的店铺,热闹非凡许多美食传说都在这里起源。
只不过,那都是过去的时光,由于汉阳区旧城风貌项目拆迁,征收办已经开始挨家挨户征收,眼前这条千年老街即将消失,那些从小吃到大的美味也将与我们告别……
◐
早上,西大街过早摊排得满满当当,小巷子里的三鲜豆皮香味扑鼻。
外层金黄的鸡蛋皮包裹着糯米,搭配豆干、香菇、肉块,煎过后又香又有嚼劲。不过,一碗豆皮怎么够吃饱?
对于武汉伢来说,糯米包油条绝对是童年记忆之一,现在更是难得遇见,西大街的婆婆糯米包油条承载了不少回忆。
每天六点准时出摊的婆婆,眼角永远带着笑意,爬满脸颊的皱纹不像时间的沉淀,更像是快乐的印记。
3块5一个,咸甜两种口味,锅盖一掀,热腾腾的糯米饭香一股脑儿窜入鼻腔。婆婆巧手一包,撒上白砂糖和黄豆粉,再裹上炸得酥脆的油条,咬一口,幸福感包裹!
再往显正街的方向走,被徽州汤包门前聚集的食客吸引了目光。用两张塑料凳就能解决过早的,恐怕也只有武汉人了。
汤包个大皮儿薄,轻轻嘬一口,汤汁顺势流入嘴里,鲜美在口腔里打转转,三鲜的肉馅儿是经典,无论什么时候吃都不会出错。
别以为只有上午的西大街才这么热闹,太阳下山之后,另一番美食江湖才登场。
◐
武汉的冬夜来得特别早,大约五点半,天已经有些阴沉,西大街小学的学生伢手牵手排队走出校门口。空气中弥漫着孩子的哄闹声和各色美食的香味。
这条老街上,藏着武汉电烤届的老大哥——烤一绝烤坊。
作为鱼籽狂热爱好者,从没想过有一天,会爱上烤鱼籽里的黄瓜,虽然老板说黄瓜只是除腥的,但包裹了汤汁的黄瓜片是有灵魂的,简直是这盘鱼籽的点睛之笔。
鱼籽细腻又带有颗粒感,在舌尖摩擦,留下丝丝奶香味,是的,就是奶香味!这奇妙的感觉难以言喻,此刻,我就是鱼籽的脑残粉。
在烤一绝简直惊喜不断,沙巴鱼也是其中一个!
一条沙巴鱼一刀切开,在铁盘上煎烤过后,滋啦滋啦的声响伴着喷香3D环绕式在五官间穿梭,用筷子轻轻挑开,鲜嫩多汁的鱼肉呼之欲出。
烤出来的鱼肉没有丝毫干瘪的感觉,肉质细腻,汤汁是绝配,鱼刺较少,吃起来也不容易卡喉咙,这简直是我等鱼刺恐惧者的福音啊!
烤一绝斜对面的小俩口烧烤,也是西大街的烧烤传说。
皮筋子你吃过吗?作为烧烤界不常见的食材,到底与肉筋有什么区别!
皮筋子是猪护心肉上的外筋,闻起来带有点腰子味,口感却比一般肉筋要劲道得多。电烤出来的皮筋子外焦里嫩,咬上一口,孜然、辣椒与肉汁充分融合,它们想在我唇齿间大战三百回合!
牛黄喉这等火锅食材也上了桌,烤过的黄喉脆而不老,带着点烟熏火燎的意思,一口一个咯嘣响。
烧烤吃不饱?排队到临街的顶尖大锅牛杂千万别放过,萝卜炖得入味又爽口,牛杂好嚼而不烂,一口下肚,整个人都暖和起来。
口腹之欲得到满足之后,起身准备离去,夜晚十点的西大街依然热闹。再来一碗绿豆沙,没有什么比冬夜里快步行走在美食诱惑里更加快意了!
对于汉阳人民而言,是回忆是生活,而对于吃货而言,是烟火气是味觉深处的记号……
/
即将拆迁的西大街,
熙熙攘攘的商铺,
人去楼空的街道。
在这里彻底消失之前,
来一场痛快的味觉之旅,
是我对汉阳美食的尊重!
版权特别声明:找店转店,七折(铺先生)公众。号
Hash:9211e33f7d440053c4950e55c00a34810b8dd6a9
声明:此文由 美食狐66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