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武汉三镇街头尚存涂鸦地 专家:涂鸦要保留也要引导
市民专门来到彩绘墙前拍照 乔驰 摄
即将面临拆迁的汉阳西大街一处留存居民记忆的“网红壁画”,得到网友和读者的强烈关注。大量读者希望这样的城市印记能尽量保存。同时,也有不少网友提出疑问,作为涂鸦爱好者,现在武汉街头还有没有地方可供创作?为此,我们打探了一批武汉街头特色涂鸦地,有的老“网红”地点仍在默默迎来各方爱好者;有的即将消失,期待未来重新设立;有的在政府引导下,以全新面貌重生,成为涂鸦爱好者们的热土;还有的是在商家、学校的引导下,新设立的涂鸦场所,吸引了越来越多涂鸦爱好者前来。
青山:街头涂鸦尚存部分不足20米
在青山区建设六路高架桥下有一个十字人行通道,曾经,通道两边的墙上绘满了各式涂鸦壁画。“我记得以前还有鸟,有猫,有希腊神话的一些元素,非常漂亮。”张女士在附近开药店,说起曾经的画面她历历在目。
由于武九铁路线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六路段与新建地下人行通道合建,目前整个建六人行通道都被围挡了起来。居民们回忆,曾经的壁画连起来大约有100米长,很壮观。尚存的壁画不到20米,而且全部在施工范围内,不能再近距离观赏。
青山区属于老工业区,很多老旧小区都面临拆迁重建。留住城市的记忆成了居民们的心愿。附近小卖店老板黄华说:“这些壁画很有个性,希望等路修好了,这些艺术家再来的时候也能把我们青山的文化符号画进去。”
江汉:百年老街欢迎墙绘爱好者参与
中山大道前进二路和前进四路之间,临街竖起长近300米的工地围墙。继4月第一批彩色墙绘“惊艳亮相”之后,最近,这排墙壁上又新“长”出多幅栩栩如生的画作。除了风景画、西式店铺以及3D元素、军运会元素等内容外,还加入了老武汉的店铺街景、特色建筑等元素,以墙绘形式对百年老街进行创意性保护。
爱好摄影的市民方女士,专程拿着相机来拍照,“中山大道是武汉的地标道路,这组墙绘很好地融入了老武汉的文化和特色,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画得很不错。”
据悉,本月底,中山大道上的83幅壁画将全部完工。
江汉路中山大道执法中队姚队长说,下一步,江汉区城管委将继续推进这一创意性保护历史街区的“江汉模式”,如以“军运会”为主题,在重点保障线路的电表箱等城市家具上绘制趣味壁画等。“同时也欢迎对墙绘有兴趣的艺术爱好者加入进来,向我们展示你的设计理念,通过审核就能将自己的作品送上街头。”
汉阳:涂鸦扎堆地“丰俭”皆适宜
提起武汉的涂鸦,汉阳古琴台必不可少。这里不仅有武汉历史最悠久的古琴台公交车站和龟山北路这两处涂鸦,也有后来在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里新开辟的涂鸦场所。记者15日探访时发现,古琴台公交站的涂鸦墙已经消失,龟山北路和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内的涂鸦墙仍旧对涂鸦爱好者敞开怀抱。
武汉涂鸦圈资深人士江恒告诉记者,龟山北路上的这处涂鸦地点,最早可以追溯到10多年前,后来陆续有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涂鸦爱好者来到这里创作,画作内容也曾多次刷新,但因为体量较小,难以组织开展大型的涂鸦创作活动。近几年有来自德国、法国的艺术家来到这里涂鸦创作。
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与龟山北路仅一墙之隔,但园内有两处涂鸦墙。一处在进园处的加油站,站外的围墙上被刷上了多幅涂鸦,长度有20多米。另一处大型的涂鸦墙则在园区深处,百余米的一堵旧围墙上绘制了10多幅涂鸦作品,引来不少游人观赏、拍照。
创意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0年举办了“汉阳造”涂鸦大赛,邀请了大批涂鸦爱好者和团队前来创作,很受欢迎。2017年,园区举办了青年艺术节,再次进行了一次涂鸦创作,现在两处涂鸦墙上看到的作品就是去年的优秀作品。
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园区可供涂鸦的空间有限,而且对涂鸦作品质量要求较高,要求与园区整体风格相协调,所以园区一般是主动邀请创作团队参加创作活动,如果有涂鸦爱好者希望在园内创作,需要先在园区报备,方案通过后才能创作。
武昌:创造出属于社区居民的涂鸦文化
棋盘街涂鸦 曾晗 摄
16日下午,记者在武昌区棋盘街书香苑小区附近看到,1000余米长的白色墙壁上,涂满了“新二十四孝”的文字和漫画。
记者了解到,棋盘街书香苑小区附近的涂鸦已经存在10多年了,目前还有一处保存较为完好,那就是位于花园山邮局对面的20余米长的小巷子两侧墙壁上。
“棋盘街离湖北美术学院很近,以前大学生们在墙壁上画一些骷髅头、举枪自杀等,遭到居民们投诉。”花园山社区书记陈娟告诉记者。
后来,学生们涂鸦之前,会先跟社区沟通好创作主题和绘画内容。社区对学生们的涂鸦创意进行购买服务,把文明倡导、社区宣传、居民日常生活等与涂鸦文化进行融合,创造出属于社区居民的涂鸦文化。
“学生们拥有了一个画画实践的平台,我们支付费用支持他们的艺术创作,居民们也能通过这种新颖的方式了解到社区的一些文明创建活动。”陈娟表示。学生们每隔半年过来检查一次,对涂鸦进行修复和翻新。
陈娟告诉记者,后期社区将会出台措施,和大学生团队合作,考虑把涂鸦文化引入楼道。并将位于武汉中学后面约2000多平米的墙壁提供给学生,成为他们挥洒艺术的舞台。
15日13时30分,记者在地大隧道看到,有外来游客驻足停留在壁画前拍照,十分热闹。
地大隧道位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内,南望山下,全长333.3米,连接西区与北区,学生们上课生活都要路过这里,而隧道内的壁画,彰显着大学生的奇思妙想。路过这里的大一学生马新兰,是学校话剧社成员,她告诉记者,隧道两旁的壁画是学校各个社团的海报,每年都会更新,壁画《子非鱼》就是话剧社学姐画的,画了两周时间,“路过这里看到自己参与社团的壁画,觉得特别有意义,其他的壁画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校。”
“这幅画好美啊,来,拍一张。”正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的张燕云正在壁画前和同学拍照,她说,壁画已成为学校一大特色,同学们毕业后回校,都会来这里拍照,“一幅幅展现地大风采的壁画,已成一种校园文化,更是我们地大学子心中无法磨灭的情怀,是一种青春岁月的记忆。”
专家:涂鸦要保留也要引导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冯桂林认为,涂鸦是乡愁记忆的一部分,不要一概抹杀,可以适当拿出一些公共空间来进行创作,但内容上需要引导和规范。
他指出,涂鸦这种文化形式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特别是在现在都市化发展进程当中,也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多生存空间和存在理由。涂鸦本身也存在消极的一面,需要加以引导和规范。从总体来说,涂鸦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伴而行的一种大众文化,较多反映了市井、民俗、风情等内容。
他表示,从体现精神生活的多元方式角度来看,要允许涂鸦文化的存在,但不是允许其突破底线。它对于底层生活的表达,能丰富基层社会文化的需求。以往有的可以适度保留,例如西大街的涂鸦,与市民生活融合在一起,利用绘画艺术的手法来丰富人民生活。这是民间艺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也是我们提倡的一种方向。以前没有的,可以视情况在适当区位或地段留下可供涂鸦的空间。既让创作者实现了自己的追求,也满足了基层群众的需求,同时也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城市越发展,越文明,越要有宽厚、包容的文化生态,可以为其开辟一些合适的“领地”。
Hash:2950cb05a360ab1fa2c01ba344fa9568eccaea7b
声明:此文由 湖南先知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