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艺术村:香港艺术家最后的栖息之地

图 | 香港浸会大学 孙凌奕

文 | 香港浸会大学 孙凌奕

香港中文大学 范思忆

牛棚艺术村位于香港九龙马头角道六十三号

牛棚艺术村隐藏在香港九龙土瓜湾的一个旧街区里,在艺术村附近,一栋栋五颜六色的老唐楼无不透露著浓厚的老香港的市井生活气息。如果不是亲自去感受一番,真是想不到在厂房和烟囱的包围下,竟有着这样一片“世外桃源”般的艺术天地。

牛棚艺术村是香港仅存的战前屠宰厂和检疫站,始建于1908年,这个红砖瓦房现在被列为香港的三级文物。2001年,政府翻新并改建了牛棚,原先北角油街艺术村的本地艺术家渐渐搬至此处,并且向游人开放。

艺术村里,大约有大大小小十几间工作室,但大多都大门紧闭,唯有王振荣的一号工作室,敞着大门。在工作室门口,贴著一个小小的牌子,上面写着“内有恶人,非请勿进”,但荣哥说这其实不是他贴的,他也不知是何时是谁将他贴在这里,但他也不会将他取下来。

初见荣哥,他拿着一罐青岛啤酒,留着络腮胡,身材瘦小,穿着随意,他摆摆手对我们说“随便看,想看什么都可以,喜欢的都可以拿走”,瞬间消除了我们的紧张感。

(荣哥正在拿蜡捏出一个小鸟。每一个雕塑都需要先用蜡捏出形状,再在用蜡做好的雕塑外面浇上石膏,经过高温烤制,蜡便会化成水流了出来,再将铝水注入石膏中,便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雕塑了。)

恰逢周六,一群从澳门来的高中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荣哥的工作室,荣哥也热情地给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和创作灵感。每个周末,荣哥的工作室都会吸引很多街坊朋友和学生来这里,或聊天或做些手工艺品。荣哥的工作室内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它们的原材料大多是一些废旧的金属或是玻璃材料:酒瓶,钢管,水喉……有的是荣哥自己创作的,而更多的是小朋友们做的。

“小朋友可以随意来我这里做东西,我就引导他们咯,但是要自己构思,不可以模仿别人做,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荣哥拿出很多小朋友做的小手工艺品,有铝做的米老鼠戒指,小猫咪,玫瑰花,香蕉,也有用玻璃碎片做成的水晶灯,精美而又充满想像。

工作室的屋顶上挂满了各式各样小朋友做的水晶

荣哥14岁就出来做事,从事铸造行业。45岁之后自己做了老板,便可以和客户谈些订单,有些艺术家拿着自己创作的画请荣哥做成铜像。因为技艺精湛,荣哥的手艺得到了很多艺术家的认可,便渐渐与他们成为了朋友。给别人做作品不如自己创作自己的作品,于是荣哥果断放弃了生意,开始了自己的铸铜雕塑的艺术人生。

“好多人都很欣赏我的作品,都想要买走,但每个作品我都只做7件,再多我就不做了,因为做7个是艺术品,再多就变成了工艺品。” 他顺手从工作台上拿出了一件他的得意之作,并问我们对他作品的看法。

荣哥作品:房奴

这件叫“房奴”的作品是荣哥的得意之作。这其中蕴藏着一段跌宕的爱情故事。荣哥说,这个男女他们从中学就开始谈恋爱了,出来工作以后,他们每天下班都谈恋爱,但是男女都还是各自住在父母家,两个人想结婚,但是都没有钱。这一天,女孩子和她的男朋友说自己已经有了三个月的身孕,但是因为没有房子,这个男的很沮丧,所以手和头都耷拉了下来,但是这个女的还是轻轻地搂住她的男朋友。荣哥话,他的作品灵感都来自于生活,他喜欢将感情注入到每一件作品。

荣哥作品:“宅男”

荣哥的另一件作品叫“宅男”,他说,以前大家总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但是现在女性地位越来越高,在很多大公司女性都做了高管,所以在雕塑里,女性的形象很有自信得站得笔挺,但是男的只会在家里打游戏,而且佝偻著背,都站不直。他说,这件作品表达的是:每一个成功的女人,隔壁都住了一个“宅男”。

除了卖几件自己的作品,荣哥并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室充斥更多的商业气息,聊天间隙,有两位摄影师想问荣哥借用场地拍一些商业广告照片,却被荣哥委婉拒绝了。他说,如果是感兴趣,怎么拍照都可以,但是商业性的照片或是影片,我不喜欢。

临走的时候,他还热情的邀请我们下次去做手工艺品,一起吃饭聊天,他的厨房摆满了二十多把大大小小的刀具和六七口宽窄不同的炒锅,电磁灶台下面还有一个大大的烤箱,他说有朋友来的时候可以做蛋糕或是烤鸡烧鹅一起分享。

我们离开时正是傍晚,夕阳西下印照着牛棚艺术村的红瓦砖墙,分外夺目,令人流连。这个被称为“香港艺术家最后的栖息之地”又将沉寂在暮色之中。我们站在门外,相约下次一定再来这里坐坐,喝上一杯下午茶,逗逗猫咪,听艺术家们将动人的故事与我们娓娓道来。

【编者按】“APD校园记者”专栏开栏语

李大钊先生曾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舆论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环境千姿百态,不同文化和思想的交融互动日益加深。青年学生虽身处校园,但不以此为认知之限;虽未历沧桑,但才思兼备,意气风发;在价值多元化时代,他们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奋发向上,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扮演者极为活跃的角色。

亚太日报携手“香港青年通讯社”开辟“APD校园记者”专栏,为青年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聆听他们对社会和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承接他们目光中投射出的时代力量。

Hash:bbe5756fc0a5b78fb4acfa3dd2f9a5213b55427b

声明:此文由 亚太观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