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丝路上的陕西元素 | 走访百年清真寺-陕西大寺
10月17日上午,由陕西省网信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的“寻找丝路上的陕西元素”采访团走进新疆乌鲁木齐。新疆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相关领导会见了采访团一行,并与采访团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陕西省网信办副主任鲁世宗首先向新疆网信办负责人介绍了寻找丝路上的陕西元素主题采访活动的主旨和意义。他说,今年是“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提出的第三个年头,本次采访活动围绕古代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各省市地区在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宣传陕西和西北各兄弟省份在多方面的亲密合作。新疆与陕西血脉相连、人文相通,且都是“一带一路”建设中需要承担重要使命的省份和地区,在多方面有着密切的合作。双方在网信工作方面也应进一步加强交流,共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好网上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10月17日,2016寻找丝路上的陕西元素采访团来到了新疆乌鲁木齐市,走进了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陕西大寺”。
在乌鲁木齐南门建中路东侧,有一处中式院落,青砖绿瓦红柱,西侧大殿门窗砖雕木刻,绘有花卉瓜果图案,建筑风格素雅庄重,颇有闹中取静之感。大院正门朝南,上方牌匾书有“陕西大寺”。
与乌鲁木齐市区其它清真寺不同的是,陕西大寺大殿系中原汉族古代传统砖木结构、琉璃瓦顶的建筑风格,坐西向东,高达十余米,陕西大寺建筑气势宏伟浑厚,风格庄严肃穆,有专家评价,其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与伊斯兰文化相融合的典范。
陕西大寺阿訇马寿新(左一)
走进陕西大寺,给记者的感觉就是这里的建筑风格和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很相似,已经80岁的陕西大寺阿訇马寿新告诉记者,陕西大寺是迁居新疆乌鲁木齐的陕西回族所建的清真寺,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座陕西大寺是1984年翻新的,翻新时候工匠都是来自汉族,很多都是陕西人,因此大寺受中原建筑影响很大,所以和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很相似也不足为奇,自己1962年曾去过一次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如今年纪大了,人未去心却时常挂念。
杨世栋是来疆的第四代陕西人,他从父亲那里了解到,太爷爷当时就是泥瓦匠,一路干着泥瓦工来到了新疆,到了爷爷开始就在这里当“社头”,爷爷也从未离开过乌鲁木齐,如今他们家族已经在这里扎根,也成为了拥有百口人的大家族,杨世栋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对太爷爷没什么印象,但他清楚的记得自己的爷爷和二伯说话都有浓浓的陕西口音,到了自己已经完全是乌鲁木齐口音了。
陕西大寺现任阿訇马寿新的父亲马良骏是陕西大寺的第一任阿訇,马良骏1906年上任,当时,从陕西西迁之回民人口日益增多,马良骏阿訇远赴陕西关中一带募捐一年之久,关中一带的官府、商人、教民伸出援手,为建寺打下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上世纪30年代,马良骏在陕西大寺院内创办了小学,学生免费招收,约有五六十人,男女学生都有,还管一顿早餐。为当时边城回民孩子普及中国文化和汉字做出了贡献。他先后住寺多年,使陕西大寺不仅成为培养回族宗教人才的学府,而且是进行爱国教育,增进民族团结的会堂。抗日战争期间,马良骏经常召集各坊教民在此进行抗日爱国宣传,举行支前募捐活动。抗美援朝时,陕西大寺曾为全市宗教界人士开展活动的中心,数以万计的慰问信 和大批支援捐献物资,都是从陕西大寺发往朝鲜前线。
如今陕西的穆斯林来新疆,基本都要来这里,不来总觉得缺点什么。马寿新阿訇告诉记者,在新疆哈密、伊犁也都有陕西大寺,和这里的陕西大寺建筑风格基本相似,也基本都是陕西籍人士修建。
一直以来这里的回族、维族等少数名族以及在疆汉族人民之间相处都非常的融洽,亲如兄弟。陕西大寺每周五是聚礼日,又称主麻,在聚礼日的时候,有三四百的人来陕西大寺在做礼拜,每年的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前来这里的人数会更多点。20世纪初,从陕西西迁的回民人口日益增多,在这里留下的陕西也人比较多,也让陕西大寺成为了丝绸之路上交流的文化聚居地,在这里文化交流和宗教活动,始终未曾断过。
来源|陕西网
编辑|小天
Hash:4dc99f43b26d449bd84aba7854f2437040376133
声明:此文由 掌阅陕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