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吐蕃人的墓地为何出现在长安?祖孙皆成为忠臣
太史慈子义
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郊少陵原,有一座古代墓葬,这座墓的主人是一个吐蕃人。他就是唐玄宗时期的名将论弓仁,他是谁?他又是怎么来到长安的呢?
一、早年经历
论弓仁出生于龙朔三年(663年),当时吐蕃的雄主松赞干布已经去世,赞普之位由他的孙子芒松芒赞继承,而这时的辅政大臣禄东赞,正是论弓仁的爷爷。在良好的家风影响下,论弓仁自幼专心习武,熟娴刀箭弓马、演兵布阵。成年后,跟随父兄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多次打败唐朝名将薛仁贵、王孝杰等,这令武则天很是恼火,论弓仁父子军事才能在当时确实是佼佼者,成为大唐的心病。
这就要说到论弓仁的父亲论钦陵,在前面一篇文章中,已经提到过他,他为吐蕃开疆拓土,最终却因为功高震主被吐蕃赞普(国王)所杀。他的儿子论弓仁率所统吐谷浑部七千帐入中原。武周女皇武则天一听喜出望外,对他待以上宾,施以殊礼,并派出羽林军飞骑郊外迎接,武则天亲自接见,并赐宴武威殿,气氛热烈欢洽。还赐予他丹书铁券,任命为左玉钤卫将军,封酒泉郡公,食邑二千户。所辖军队被安置在凉州兴源谷。
二、入唐后的事迹
论弓仁到中原后,颇受重用,他也以其所长尽心事唐,当年即于唐蕃争战的前线,动之以情,“以论家世恩”劝说吐蕃军队数千人放下武器,避免了一场流血恶战。以后,因北方突厥等部扰唐,朝廷虑及边患不已,“中军必谋于元老,上将固选于时杰”,即遣论弓仁率军平乱。论弓仁果然不负众望,战果辉煌,短短数年,历有升迁。
景龙元年(707年),授任朔方军前锋游奕使。
景龙二年(708年),再任左骁骑将军。
开元初年,突厥九姓乱,论弓仁领兵远征大漠,降服火拔部喻多真种落。不久突厥人{足夹}跌思太叛唐,论弓仁再次挥师讨伐,战于赤柳涧,为探查敌方军情,论弓仁仅率五百兵丁赴前沿,他们自新堡出发不久,即遇敌埋伏,一时火炮齐鸣,喊声大作,其部下惶恐退后,“众寡成倍,公杀牛为垒,啖寇为饷。决命再宿,冲溃重围,连兵蹑踵,千里转战……朔方诸军,壮其战矣!”
赤柳涧在(甘肃)镇西南三百三十里,与肃州卫分界处。《通典》:赤柳涧,在肃州东南二百里。――《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三·陕西十二》论弓仁戎马倥偬,“凡前后大战数十,小战数百”,却“算无遗策,兵有全胜,”历仕武则天、中宗、睿宗至玄宗四朝,勋业彪炳,名振朝野,为中原地区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就了唐王朝的光辉事业。
开元五年(717年),兼任归德州都督使。
开元八年(720年),改任朔方节度副大使。
论弓仁因长期在马上生活,“积战多疮,累劳生疹”,一病不起。唐玄宗闻悉后,即遣太医往诊,无奈病入膏肓,开元十一年(723年)四月五日,一代骁将不幸病逝,享年66岁。
三、论弓仁的墓地
论弓仁逝世后,唐朝追赠他为拨川郡王,“称故国,志其本也”,谥号忠。并为其举行隆重的哀悼仪式,于翌年四月葬于长安南郊(今西安市长安区凤栖塬)。因其事迹突出,《唐书》中专为其立传,并立碑表墓,由唐朝名士集贤院学士知院事、右丞相兼中书令张说为其为《拨川郡王碑》,碑文写得情真意切,褒扬之情,溢于言表:“声暴露于天下,业光辉于代载”,这就是论弓仁其人,他的后代也因此封官袭爵,备受优渥,受封食邑,累世不绝。
宋代大学者张礼,在寻幽访古时,曾到论弓仁墓凭吊怀古,他在《游城南记注》中说:“过高望(堆),西南行,至肖墓碑;由赵村访章教寺墓,经拨川王论弓仁墓,下郧荫坡,入牛头寺,登长老文公禅堂,夜宿寺之南。”今长安区韦曲镇皇子坡村有墓1座,高7米,占地面积15×14平方米,夯土层厚0.15米,据当地文管处调查定为论弓仁墓。
四、论弓仁的孙子
在《旧唐书》中,并没有专门给论弓仁和他的后代作传记,而《新唐书》的作者欧阳修确很用心的记载了这个蕃将和他的子孙。
特别是他的孙子论惟贞,在安史之乱中,跟从唐肃宗李亨平定叛乱,乾元二年(759年)的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之战,史思明率重兵攻打李光弼,论惟贞奋勇当先,亲率精军千人打败了史思明的进攻,“自旦及午,苦战破之”,前后累战皆有功,封为萧国公。李光弼病重,表奏论惟贞代领其军,擢左领军卫大将军,为英武军使。
论弓仁在中原生活达24年之久,成为中原王朝中最早的藏族高级将领。从此,藏族僧侣人士在中央王朝任职受封者,代不乏人。他们为缔造和捍卫祖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20年3月8日星期日
(字数1680)
Hash:569b15c57c903411236450ea402c7c9b0d7fcf94
声明:此文由 太史慈子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