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圆明寺:若能移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

圆明寺建于元至正年间,清咸丰年间毁于兵患,光绪年间重建。寺位于通海县河西镇,在距镇一里的普应山麓,周围环境优越,绿树掩映,小桥流水。80年代以来,政府对大雄殿、玉皇阁、瑞莲池进行了维修。

圆明寺是原河西(今通海)的著名风景名胜地。寺在距河西镇一里的普应山麓,初建于元至正间,现存《重修普应山圆明寺记》碑一方。载有:"普应寺去河西县治百步许,有元长老妙光,乡人赵亮等至正年间开创也。洪武己巳讲主明田竖建正殿叁间,内安毗卢、弥勒弥陀像位。宣德甲寅,耆民苏性善等募众起盖圆通阁、四天王殿、禅房僧室以次渐具……令尹南川杨公仕敬治政之暇,召耆老而指示曰:此殿坍塌隘陋,何以行舞蹈之礼,展臣子之敬,妥佛圣之灵,舒远迩之瞻?适有县民葛胤、李海等乐施金谷,梓人董敬、王庭等献技协谋,度地揆材而卜筑之基址改辟广袤,倍蓰于前,规模高大壮丽什百其旧。虹梁彩槛高出虚空,鸳瓦朱甍翚飞霄汉。柱础巩湖山之固,窗牖纳天日之光。经始景泰甲戍功毕……"述之圆明禅寺虽几经毁坏,但屡圯屡修,清·光绪十四年,圆泰和尚率众大修扩建,民国期间辟为公园,成为河西最为名胜之地。圆明寺在河西古代所列的内外八景中名列第一,与秀山涌金寺一样声名远播,常有外州县香客慕名来此敬香拜佛。如今也是县内与涌金寺一样的县内最大最负盛名之佛寺。

涤尘楼

现存《重修普应山圆明寺记》碑一方。载有:“普应寺去河西县治百步许,有元长老妙光,乡人赵亮等至正年间开创也。洪武己巳讲主明田竖建正殿叁间,内安毗卢、弥勒、弥陀像位。宣德甲寅,耆民苏性善等募众起盖圆通阁、四天王殿、禅房僧室以次渐具……令尹南川杨公仕敬治政之暇,召耆老而指示曰:此殿坍塌隘陋,何以行舞蹈之礼,展臣子之敬,妥佛圣之灵,舒远迩之瞻?适有县民葛胤、李海等乐施金谷,梓人董敬、王庭等献技协谋,度地揆材而卜筑之基址改辟广袤,倍蓰于前,规模高大壮丽什百其旧。虹梁彩槛高出虚空,鸳瓦朱甍翬飞霄汉。柱础巩湖山之固,窗牖纳天日之光。经始景泰甲戍功毕……”述之圆明禅寺虽几经毁坏,但屡圯屡修,清•光绪十四年,圆泰和尚率众大修扩建,民国期间辟为公园,成为河西最为名胜之地。圆明寺在河西古代所列的内外八景中名列第一,与秀山涌金寺一样声名远播,常有外州县香客慕名来此敬香拜佛。如今也是县内与涌金寺一样的最大最负盛名之佛寺。

圆明一词出于佛教经典,《贝叶经椤严经》卷二说:若能移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圆明指佛的智慧,圆满普照之意。

大雄宝殿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

圆明寺依山就势,层层迭起,各殿都采用大木材作柱梁,给人以雄伟壮丽、庄严肃穆之惑,但进入寺中又被金碧 辉煌的佛像匾联所吸引而透出的古趣幽然,寺中的佛教香火自元代就没有断绝过,就是在文革中,和尚们仍然终守寺院。在历史上圆明寺曾出过在全省知名的高僧圆泰、普法和尚。如今圆明寺是滇中的名刹。位于通海县河西镇(城)西门400米许的普应山下。据明·景泰《重修普应山圆明寺碑》载"普应山去河西县治百步许,有元长老妙光、乡人赵亮等至正年间开创也。"明末清初遭战乱毁坏,现存为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寺紧靠普应山,为中轴线一进四院五重式建筑,由大悲阁、大雄宝殿、天王殿、东西厢房(客堂)涤尘楼、山门,外场院和大门,左边又设瑞莲阁和池塘望海楼、地藏殿、卧佛殿组成,总面积为1.8万平方米。1998年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寺内远眺通海

寺内的墓园

来源:通海县融媒体中心

END

lz1404135047

Hash:82dea954c4763821e3c1036908672c4d4fed534c

声明:此文由 风行通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