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文物那些事儿之通州的清真寺(第8期)

运河作为人类伟大工程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经济命脉。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指出,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2017年7月1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调研大运河文化带时强调,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

通州作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历经千年、绵延百里、贯穿古今、融汇南北,是大运河遗产最丰富、最厚重、最精华、最特色的区段之一,承载了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副中心文物那些事儿”,带您了解通州独一无二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今天,请和小文一起

去看看通州不可移动文物

通州的清真寺

的前世今生

通州的清真寺

年代:明、清、中华民国

地址:通州区中仓街道南大街清真寺胡同1号

范围:东临清真寺胡同,南临北二条胡同,西临小楼饭馆,北临回民胡同

占地面积:3062.46平方米

1959年被公布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升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金元时期,此处在通州城南垣中段外侧。大批信仰伊斯兰教者或因漕运、或以脚夫、或由从商、或 缘 放牧,来 此 定 居,于延祐年间(1314—1320) 建 立 朝 真寺, 以 满 足 穆 斯 林 需求。明正德十四年(1519)、万历二十一年(1593)重修,改称清真寺。清康熙年间,清圣祖曾至此寺,遂有邦克楼门额上的楷书“万寿无疆”大木匾。道 光、 光 绪 年 间 有 增 修。1931 年 重 修 ;1933年春遭到日寇炮轰,炸毁清真寺礼拜殿一、二卷,旋 即 修 复,且开办 清真寺 大 学 ;1945 年 再修。新中国成 立前,曾在寺内开设 穆光小 学 校,教授回民子女,新中国成立后因之,改称“回民小学”,对 古代 建 筑有所拆 改。“文革”期间,此寺破坏严重。1982 年恢复宗教 活 动。2004—2007 年,先后两期按原形制完成清真寺修缮和复建工程。此寺占地面积 10 余亩,布局紧严。

寺院东向,二进院 落跨南北院。正院 主体建 筑 及附属者有 :砖砌大 影壁 一堵,影壁 南北各有等制垂花门一座。邦克楼上层 歇山重檐筒瓦 顶,丁头拱雀替,四周带廊,设二抹 木护栏,苏式彩画,年代:明、清、中华民国地址:通州区中仓街道南大街清真寺胡同1号范围:东临清真寺胡同,南临北二条胡同,西临小楼饭馆,北临回民胡同占地面积:3062.46平方米1959年被公布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升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东面门额悬木匾一,横刻楷书“万寿无疆”四大字;下层为拔券结构一间,正交斜棂隔扇门四扇,东面门额悬木匾一,横刻楷书“大哉乾元”四大字。南北 夹墙门各 一,南北 配 殿各五间。第二进主体建筑乃礼拜殿,勾连搭四卷。

前卷三间,是敞厅 ;第二卷亦三间,第三卷三间,又南北各设横向抱厦三间,与第三卷勾连搭;第四卷五间,形制更为复杂。寺 内 现 存 刻 石 有 四,一为 明 正 德 十 四 年记碑,字迹已 剥 蚀 殆尽 ;一为捐产记碑,嵌 于北跨 院 西 厢 房 南山 墙 处,“ 中 华 民 国 二十 年 十月立”;一为 嵌 砌 壁 上 刻 石,为 捐 助 创 办 清 真 大学 石刻,“中 华民 国 二十二年二月立”;一为嵌墙刻石,记述捐助办学事,“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月”立。此寺规模宏大,布局紧严,大于北京牛街清真寺,且综 合 运用中国古代传 统 建 筑 形制,绚丽多彩,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水平。

此寺是大运河北端回民聚居众多的历史见证,康熙、乾隆二帝去东陵祭祖或视察运河的往返途中,均曾入此寺,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Hash:bded22544a144cc31218de0ffc7305bdeda5c068

声明:此文由 发现北京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