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台巡礼--紫金山天文台

紫金山位于南京城几何中心,又称钟山,自古被誉为江南大名山,紫金山天文台位于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城遗址附近。天堡城是太平天国时期修筑的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

紫金山天文台落成于1934年,1950年5月20日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严格地说,位于天堡城的紫金山天文台是紫金山天文台的紫金山科研科普园区。紫金山园区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天文台站大多从这里诞生、组建和拓展。由于它在中国天文事业建立与发展中作出的特殊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然而,随着南京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该园区受光害污染,不再适合夜天文观测,成为科普教育的绝佳之地。

作为天文科普基地,紫金山园区具有得天独厚、无法复制的优势。这里是民国时代直到新中国时期,中国现代天文学发源和拓展之地,集中体现了中国现代天文学发展的历程;这里留有珍贵的科学历史遗产,包括优秀的民国科研与观测建筑、民国时期的天文望远镜明清古代青铜天文仪器实物,以及结合紫金山天文台学科优势专门建立的陨石展馆等,它们构成了这座天文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这里既是太平天国遗迹,也是俯瞰南京全城,观赏南京山水城林极佳的自然观景平台。

露天陈列有四个古观象仪器:天球仪、浑仪、简仪、圭表。这四件青铜观象仪都为明清复刻版。天球仪铸造于清代末期,是古代天文演示仪器,根据毁于战火的明代正德年间铸造的天球仪原型缩半铸造。为青铜铸造的、可以旋转的天球仪,其上刻有古代根据天文实测坐标而标记的1449颗恒星,另标有黄道、赤道、银河等,主要用于演示天体周日运动、估算恒星之间的相对坐标位置。

浑仪铸造于明正德年间,是天文观测仪器实物,由青铜铸造,精致优美。该仪器集成了地平坐标系、赤道坐标系、黄道坐标系三种最常用的天球坐标系,通过四游仪控制窥管,可以观测和记录天体的三种天球坐标,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天文观测仪器之一。该望远镜曾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被德国掠至柏林展陈多年,后依据凡尔赛合约返还中国。

简仪铸造于明正德年间,最早的发明人是郭守敬。简仪是在浑仪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只保留地平、赤道两套天球坐标系同,并将两套坐标系统分开设立,且仪器体型更大,更加方便观测。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青铜天文仪器,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天文观测仪器之一。

圭表也铸造于明正德年间。该仪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正午时刻的表影长度的连续观测记录,确定回归年的具体天数,从而据此制定历法、确定24节气。

圭表旁的子午仪室主要用于天体测量和时间测量工作。其中陈列蔡司的子午仪,可精确观测恒星上中天时刻;还有英国人制造的雪特摆钟等和时间有关的计时展品。

大台是紫金山天文台的标志性建筑,建成于1934年。大台是1934年落成的紫金山天文台最重要的一幢建筑,功能为观测、科研、办公、会议等。大台内的60厘米反射望远镜是民国时期远东最大、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在小行星、恒星彗星等的观测研究中发挥过重大作用。该望远镜在1955年观测发现的一颗小行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

Hash:eb4d9fa25b3a193a02a5a1bf7a4ab663da6ad1d8

声明:此文由 双子天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