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治黄成就篇丨三门璀璨耀大河

文丨刘小飞

文字编辑丨郭旭帆 蒲飞

美术编辑丨毛金晶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秉持执政为民的初心和使命,毛泽东主席指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治黄开辟了新纪元。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五十多年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不断探索、实践,丰富和发展了泥沙科学,为国内外多泥沙河流的治理提供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在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发电、调水调沙与减淤、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以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三门峡大坝

与生俱来 使命在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2年深秋,毛泽东主席在兰考县黄河岸边听取王化云的汇报后,他以一个哲学家兼诗人的口吻,发出千古一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王化云回答说:“不修大水库,光靠这些坝埽挡不住。”谈到三门峡工程,毛泽东指示:“这个大水库修起来,把几千年以来的黄河水患解决啦,还能灌溉平原的农田几千万亩,发电一百万千瓦,通行轮船也有了条件,是可以研究的。”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历经多次查勘,经过缜密规划讨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于1957年4月13日正式开工。1961年4月,三门峡大坝主体工程基本竣工。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自酝酿、兴建、改建至管理运用以来,自始至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关心和支持,饱含全国人民的重托,承担着与生俱来的使命。工程建设时期,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20余位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到过工地视察,给工程建设以极大的关怀。董必武、郭沫若、贺敬之、郭小川等欣然赋诗、题词,为三门峡黄河文化增添了亮丽色彩。改革开放之后,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亲临参观、视察、调研和指导工作,检阅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治黄成就。

矢志不移 凤凰涅槃

伴随着黄河防汛形势的不断变化和人们对黄河水沙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建成投运后,为增加泄流能力,减少库区淤积,先后进行了两次大的改建和水库运用方式三次调整。经过两次大的改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增加了泄流规模,排沙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后,为解决闸门门槽和底板过流部位严重磨损和气蚀问题,又进行了二期改建。二期改建完成后,泄流排沙孔洞增至27个,全启(闭)时间由18个小时缩短到规定时间以内,能充分发挥错峰调峰作用;同时,提高了冲沙效果。

排沙运用中的三门峡水利枢纽 王铎

而今,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面貌持续改善,与黄委办公自动化网络和黄河水情网络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防汛工作科技含量,使防汛指挥决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了工作由传统手段向现代手段的转变。

安澜梦想 砥柱担当

作为黄河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既是大江大河治理与开发的探路工程,也是“除害兴利,综合开发”治黄方针的一次重大实践。

——防洪。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控制着黄河三个主要洪水来源区中的两个,并对三门峡至花园口间发生的洪水起到错峰和补偿调节作用。工程在建成投运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面对黄河大流量洪水过程,“单库”奋战,最终确保了黄河岁岁安澜。2003年,小浪底水库建成投运后,在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中,三门峡水库与小浪底、故县、陆浑水库联合调度控制运用时(简称四库联调),黄河下游可以达到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自1960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投运以来,三门峡水库共发生过6次洪峰流量大于100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经过三门峡水库调节运用,最高洪峰流量削减率达57.26%,对黄河下游防洪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防凌。防凌调度是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规划的一项重要职能。凌前,利用三门峡水库进行蓄水,凌期控制下泄流量与河道水量,减轻和消除了下游凌汛威胁。1991~1999年凌汛期,三门峡水库承担着黄河下游河道流量控制的重任,避免黄河下游河道小流量封河或形成冰坝、冰塞,减少灾害发生。由于三门峡水库合理控制运用,在黄河下游凌汛期,多数年份平稳解冻开河。

三门峡枢纽防凌运用 王铎摄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作为防凌运用的前哨,承担着大部分的防凌任务。但是,当黄河下游遭遇严重凌情时,在防凌调度中,三门峡水库与小浪底水库共同确保黄河防凌安全。

一库碧水 惠泽民生

50多年来,三门峡水库用一库碧水,惠及两岸百姓,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提供了保障。

——灌溉。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运用以来,黄河下游的引黄灌溉事业有了较大发展。1991~2000年,引黄灌溉事业发展更快,从三门峡至黄河入海口1000多千米的黄河两岸,引黄涵洞增加到95座,黄河下游19个地市100多个市、县用上了黄河水。

山西省利用三门峡水库蓄水,在沿黄库区修建大、中型电灌站和引黄提灌设施。截至2010年,山西省沿三门峡库区引黄灌溉面积已达100多万亩。

——供水。据统计,三门峡水库向水库以下沿河城市和胜利油田、中原油田等地的供水,每年可使供水地区增加20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在三门峡水库调节下,1995年竣工的“引黄入卫”工程,共向河北省供水10多亿立方米,不仅为农业增产增收创造了条件,还使沧州等地区用上了黄河水。

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自建成通水至2000年的11年间,在调水期,三门峡水库加大泄量,从黄河向青岛市区供水5.7亿立方米,满足了青岛市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需要。

2001年小浪底水库正式投运后,三门峡水库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运用,进一步提高了下游用水保证率。

——确保河道不断流。1999年3月1日,黄委第一份调水指令下达到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启了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的新纪元。1999~2002年全河水量调度期间,三门峡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43.8亿立方米。20年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严格服从黄河水量统一调度,通过三门峡水库的调蓄运用和黄河水量统一调度,防止了黄河下游特别是河口三角洲生态环境的恶化,保护和改善了库区和黄河下游河道生态环境,同时使三门峡库区湿地面积显著增加,潼关以下库区沿岸引水条件得到改善。

——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三门峡市是伴随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全市由三门峡水库直接供水的大中型企业有20余家,城区有30多万城市人口的用水基本依靠水库供给。1992年4月,三门峡市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旅游线路,并连续举办了25届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促进了旅游文化产业和经济贸易快速发展。2010年、2019年,三门峡市分别跻身国家级园林城市、最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三门峡库区成为天鹅越冬栖息地 王铎 摄

经过50多年运行,三门峡库区形成了200多平方千米水域,成为国家级珍禽动物大天鹅、小天鹅等的越冬栖息地,三门峡市也因此被评为“中国大天鹅之乡”。2003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绿色能源。四十多年来,肩负河南电网连接豫西电网和调峰调频重任,三门峡水电站源源不断地为电网提供了绿色不竭的动力。据统计,至2019年7月底,三门峡水电站累计向电网提供约534亿千瓦时绿色电力。相当于可以减少煤炭燃烧约165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7900吨,减少烟尘排放量约44410吨。

电力高空作业 王铎摄

——积极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2009年12月30日,陕西渭南华县境内“兰—郑—长”成品柴油管道渭南支线发生泄漏。为拦截污染,保护黄河干流水质,黄委在第一时间启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并实施实时水质监测。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于2010年1月2日15时8分紧急关闭泄水闸门,从而有效控制了污染团进一步往下扩散。

开拓创新 成就卓越

从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开始,一项项科研攻关就逐项铺开,填补或引领相关领域的空白,为国家科技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开创了水利工程建设史上多项第一。

——大坝建设。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改建中,在不影响三门峡水库正常运用的条件下,为保证泄流工程改建的实施,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改建过程中采用了创造性的施工——特种深水钢叠梁围堰技术。通过钢围堰的保护,在底孔内创造干地施工的条件,在几十米深的水下进行进水口和闸门槽检修。1985年,该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机组改造 王铎摄

——人才培养。当年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大会战,造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批又一批水电建设方面人才,他们从三门峡起步,奔赴祖国四面八方,成为水电施工的骨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运用方式。三门峡枢纽工程建成投运后,水库运用方式经历了蓄水拦沙、滞洪排沙、蓄清排浑三个阶段。其中“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为国内外多泥沙河流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我国水利专家张仁、钱宁和陈稚聪教授曾著文提出,长江三峡工程设计中要解决泥沙问题,就必须采用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这是能够长期保持水库有效库容的正确办法。

——调水调沙。2002年起,黄河防总利用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调度开展黄河调水调沙,充分利用三门峡水库对泥沙的调节作用,在小浪底库区人工塑造异重流,并排沙出库,减少甚至减轻下游河道淤积,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的目的。

迄今为止,已经连续进行调水调沙21次,三门峡水库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不仅对黄河下游减淤起到关键作用,而且对调整小浪底水库淤积形态,减轻小浪底水库淤积取得了显著效果。

——汛期发电。自1989年起,三门峡水利枢纽局积极开展汛期浑水发电试验,攻克了多泥沙河流水电站汛期发电时泥沙对水轮机过流部件气蚀磨损破坏的技术难题,探索出了多泥沙河流水电站汛期发电的有效途径,1995年8月,汛期浑水发电科技攻关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荣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多种方式组合清污 汪广垠摄

针对困扰汛期发电的污物治理问题,三门峡水利枢纽局研发了多污物水电站综合清污的成套技术及装备,显著提高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清污效率。2014年,该项成果获得黄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抗磨成果。在水工建筑物抗磨蚀方面,通过二期改建工程主要解决了过水建筑物的磨蚀问题。二期改建工程采用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抗磨新材料,大量抗磨材料应用使工程改建在最大限度不影响泄量的情况下得以实现。从2002年对5号底孔检查中看出,经过十几年的运用,底孔所有抗磨材料磨损轻微,未发现明显破坏,证明整个改建效果非常显著。

展望明天 继往开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治黄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在人民治理黄河新时期,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和更好发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是摆在当前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管理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切过往皆为序曲。今天的我们既不能用现在的眼光轻视过往,更不能用过往局限将来。目前,历经多年的三门峡水库原型试验结果已经表明,渭河下游河道防洪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依靠降低潼关高程,还应考虑渭河本身的治理、外部调水、水土保持和节水等综合施策,三门峡水库水位降低运用对降低潼关高程的影响幅度有限,控制水位越低,对当地的负面作用越大,并且影响三门峡水库在黄河水沙调控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的发挥。在不远的将来,伴随着黄河古贤、泾河东庄、引江济渭、小江调水等一系列重点水利工程的建设,黄河防洪减淤体系和水沙调控体系将更加完善,干支流水库联合调控效能也将更加显著。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治理要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加强流域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重要指示,随着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工作的持续进行,黄河水沙条件的不断变化,三门峡水库运行方式和在黄河水沙调控、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必将重新定位。

三门峡水利枢纽进行排沙运用 王铎摄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管理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4”重要讲话精神和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治水总基调,在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促进流域人水和谐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切实让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永续造福人民,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

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提供

END

Hash:55062e68becea0ff3ac74fb0b43c473d86f12115

声明:此文由 黄河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