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治黄从此起步

文丨鄄城黄河河务局 孙亚杰

照片上这座小房子,残破不堪,很不起眼,但却连接着一段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人民治黄历史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蒋介石积极筹备黄河花园口堵口,引黄河回归故道,企图水淹解放区。为应对新的防洪形势,保障解放区黄河故道两岸数百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冀鲁豫行署决定成立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

时任冀鲁豫行署主任的段君毅对民教处长王化云说:“组织决定任命你为黄委会主任。”

“我?我在学校学的是法律,参加革命后打游击,对治理黄河一窍不通,恐不能胜任,可否另选他人?”

“外行没关系,有党的领导,你干吧!”

正是这句“有党的领导”,使王化云坚定了信心,义无反顾挑起重担,并为他挚爱的治黄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

1946年2月,晋冀鲁豫解放区成立冀鲁豫黄河故道管理委员会,不久易名为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由此拉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理黄河事业的序幕。

这一新生的治河机构,驻地就在山东鄄城县临濮集,起初仅主任王化云和总务科长张国维两个人。张国维到临濮集后,召集村长车景仁和四街街长开会动员。

全镇街干部等都立即行动起来,分头进行宣传解释,组织人力对集镇上所有残旧、漏雨的空余房屋调查登记、估工,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到3天时间就完成了百余间房屋的整修。由此可见,当时沿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治黄工作是多么的支持。紧接着,从各地调来的干部陆续到达。王化云任主任,刘季兴任副主任,机关设工程、秘书、材料和会计等处,40余人分驻菏泽和临濮集两地。

那时,黄委会机关一穷二白,没有一张像样的黄河地图,连办公用的桌凳都是暂借群众的。大家挤在一个关了门的酒坊里办公,住的是破旧民房,吃的是粗粮馍、小米饭,无论去哪里只能靠两条腿。

王化云的“办公楼”仅有一层,因为1935年董庄决口,黄河泥沙将小楼底层淤平了。据当地群众说,镇上房舍决口时尽被淹没,只剩这座小楼,犹如洪水中的一座孤岛。

就在这座小楼里,治黄指挥机构发出了一个又一个命令,开展着艰苦的“反蒋治黄”战斗。

黄河归故是国民政府的军事和政治阴谋,是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既定步骤之一。为保障黄河下游人民群众的安全,中共中央一方面加紧同国民党进行黄河问题谈判,一方面展开正义的、英勇的抢堤抢险护河自救运动,23万民工奋起复堤。为了修复千疮百孔的堤防,沿黄军民空前团结,不但青年人上堤,老年、儿童、妇女也都上堤。修堤不要工钱,而且把自家结余的粮食都拿到堤上,还自动献砖献石,有的连自己家的门墩、石碾、墙砖都拆下来送到工地。他们夜以继日奔走在黄河大堤上……

此时,国民党军队的飞机沿河滥施轰炸扫射,公开扒开贯孟大堤淹没解放区。治黄先辈没有退缩,冒着枪林弹雨抢修堤防,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不仅完成了900千米堤基修复工程,完成黄河归故后堤防不决口的艰巨任务,还制造了数百只大船,配合刘邓大军渡过黄河,便利商旅,保障运输。

黄河水利委员会执行“确保临黄(大堤),固守金堤,不准开口”的方针,一手拿枪,一手拿锨,发动群众,复堤整险,废除汛兵制,与军民携手打赢了江苏坝保卫战、昆山抢险、高村抢险等一场场硬仗。

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黄河水利委员会改为流域机构,统筹管理黄河治理与开发,人民治理黄河事业进入历史新阶段。

文字编辑丨徐倩

美术编辑丨左梦晔

Hash:e0607031915899dc062a8e4b3d3b767af4ab0f6a

声明:此文由 小张跟您唠市井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