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镇的两处市级文保单位:摩崖石刻与圆通寺

腾冲物华天宝

文物灿然

有不少传统村落

沉淀着远古的岁月

珍藏着文化的记忆

中和,古名缅箐,清代属缅箐练,清政府曾在此驻兵,称缅箐营,营地在今郭家营,民国间为第三区所辖,其间地方土绅议将缅箐改为中和,沿用至今。中和是腾冲通往缅甸密支那古商道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以下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和镇

两外鲜为人知的文保单位

一是阎家冲的“摩崖石刻

二是樊家营的“圆通寺”

传统村落阎家冲的“摩崖石刻”

阎家冲传统村落位于腾冲城西部12公里处,属中和镇东部山区,距中和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腾冲县城10公里,东邻县城、南邻新街、西邻民振、北邻小西,村域面积16平方公里,辖张家坝、阎家寨、屈家营三个自然村1292户5232人。

阎家冲在阎氏六代祖到来之前,人烟稀少,人称“野猪坡”(徐霞客鹰山游记》载:“打鹰山南麓叫野猪坡”)。据传,阎氏六代祖阎护狩猎至此,见地广人稀、水秀山青、景美物丰,遂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9年)携家带口到此定居于松园坡坪子。阎护育三子,长子嘉年、次子嘉庆、三子嘉爵,弟兄三人于嘉靖四十五年由松园坡坪子迁居大竹园,因此地处于西练下南甸之要冲,又是阎氏家族居住地,故称“阎家冲”。

据《腾冲县地名志》载,屈家营自然村“系明初驻军营得名”,屈姓到腾三世祖屈忠于正统十年(1445年)奉调与兵部尚书王骥征伐缅匪,抵腾越司,先住观音堂,后移往野猪坡屯粮立营。屈家营由此得名,至今已有近600年建村历史

银岩山摩崖石刻 位于屈家营村银岩山,为腾冲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传,明朝户部侍郎张志淳(永昌人)在腾冲兴修水利,屈家营村的叠水河处修筑的水坝属三十六道水坝之最后一坝,坝修好后,尚余银两,张侍郎预继续修筑水坝造福地方百姓,忽闻家中有急事需赶回永昌,遂将剩银两埋在银岩山下,派工匠在叠水河西坡崖壁上雕刻石公、石婆看守银子。

樊家营圆通寺

樊家营圆通寺相传创建于明代,现存建筑清光绪十年(1884)地方士庶捐资重修。寺院占地3934㎡,为三进两院布局。

主体建筑大殿为三开间重檐歇山顶样式,用材硕大,装饰精美,气势恢宏,为腾冲历代佛寺中较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寺位于中和镇西北部中印古道路边。奉观音菩萨为主神,因道家以灵宝圆通四字为宗,尊观音为圆通自在天尊,故名圆通寺。是腾冲历史上知名的三座圆通寺之一,于2011年被列入腾冲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腾冲清末进士寸开泰先生有志赞曰:倒悬如葫芦形,由口出入,亦一大奇观也!

有梁记尚能辨认“大清光绪岁次乙酉年(1885)”。进寺门凿有砚池,上建泮桥。据传该寺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寺院建成后,村民即在内办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寺内设有学校、供销社、食品站、合作医疗、大队等机构,改革开放后这些单位逐步搬出,至2008年学校迁出后,寺院由樊家营、荆竹寨、镇龙村三村村民共管。

来源:腾冲市文管所 中和镇文化站

Hash:ee107c31eadb503fce97d88d0ac7307eae8079e5

声明:此文由 腾冲文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