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穿越千古,看懂辛集“旧城”的前世今生!

(藕德斋主文)辛集旧城是个英勇的古镇。在那里发生过很多战事。最主要的是历代都建有张兴祠——红草坡。以张兴墓为主要背景,开辟展室用雕塑、声光影图表现众多战争场面。

一、王莽赶刘秀

也叫“刘秀走国”。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发迹于河北,所以河北许多地方有刘秀的遗迹和传说。其实,追赶刘秀的是邯郸的土皇帝王郎,并不是传说中的王莽。

“走国”二字有对光武帝隐讳之意,“走”是“逃”的意思,当时的“国”也不属于刘秀。是刘秀窘困,落荒逃亡的经历。

刘秀初到河北,势单力孤,被王朗追杀得四处奔命。汉更始二年(24年)正月,刘秀北行至蓟(今北京),原广阳王刘接在蓟城响应王郎,围袭刘秀。

刘秀从蓟县逃到饶阳,又从饶阳逃到鄡(束鹿),王郎一直紧追不舍。刘秀的部队从鄡(束鹿)向西没走多远,王郎的追兵就到了。刘秀只得带领部队躲藏在树林里。可是道路泥泞,王郎的部队必然会沿着留下的脚印追来。刘秀命令将士们将鞋脱下反穿走路。这样,虽然朝西走,留下的脚印却是朝东。结果王郎真的上了当,朝相反方向追去,刘秀摆脱了危险。

后刘秀得到信都太守任光、和成(今晋州)太守邳彤的支持,攻克了贳县(今辛集市西南)。

二、刘秀击安定

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载,“安定县,汉侯国,后汉初马武从世祖击尤来五幡等进至安定,即此,寻废,故城在今河北省束鹿县西北。”此“束鹿县西北”就是指县治旧城西北。即今南章村东南。

三、唐“束鹿之战”

唐建中三年(782年),范阳(北京一带)节度使朱滔等在旧城大破李惟岳军。

建中三年正月十二日,李惟岳派魏博兵马使孟佑率兵防守束鹿,朱滔和张孝忠率军攻拔束鹿,惟岳部将王武俊以骑兵三千,排成方阵横进。朱滔命人在布上绘成狮子,挑选猛士百人蒙上,鼓噪奋驰,敌人的马见了受惊乱跑。随后兵将掩杀过来,大破敌军,惟岳只得烧掉营寨逃走。束鹿之战败后,李惟岳被部将王武俊杀掉,成德军便由武俊统领。

四、唐刘济掠束鹿

唐元和四年(809年)十月十一日,唐宪宗下诏削去了王承宗的官爵,命令神策军会同成德周边藩镇讨伐王承宗。

唐元和五年(810年)正月,卢龙节度使刘济率领大军七万人讨伐王承宗,攻克饶阳、束鹿,生擒三百余人,斩首千余级,献俘于朝廷,唐宪宗特旨褒奖。

五、辽世宗亲掠束鹿

950年十月,辽世宗亲自领兵南侵,后汉众将互不支持,结果世宗长驱直入,攻下束鹿等城,俘掠而回。

六、郭崇率师攻下束鹿县

后周显德四年(957年),周世宗柴荣征淮南契丹趁机出骑万乘余掠边,郭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

七、束鹿两战武仙

金朝的恒山公武仙(今井径人),两次进犯束鹿县,都被打的落花流水。

蒙古入主中原,盗匪四起,县令出逃,束鹿县民众公推良马镇(今东、西良马村)的耿福主持县事。蒙古太祖八年(1213年),木华黎徇地至束鹿,耿福率众降蒙古。九年春,蒙古太师木华黎命耿福征讨冀州。收复冀州后,太祖赐给耿福金织衣一袭、名马两匹,拜镇国上将军、安定军节度使,行元帅府事,佩金虎符。

蒙古太祖九年(1214年)秋,武仙率领全部兵马来攻束鹿,耿福率众迎击,斩敌首数千级,仅武仙只身逃跑。

武仙以火炮攻旧城北门,城中火起,耿福前往真武庙祷告,少顷,反风灭火,大雨如注。接着听说刘仲禄以兵迎邱真人前往安平,耿福借此对军士们说:“刘便宜率精兵援我,期以明日破贼。”诸军闻之,胆壮十分。夜里,耿福分兵三队袭击贼营。贼大败,纷纷弃营寨而逃,耿福率众奋力追击。

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年),赵州太守、赵冀二州招抚使王义(字宜之,真定宁晋人)打下金人盘踞的束鹿。金将武仙率兵四万来攻束鹿,兵败退守真定。

武仙对军士们说:“束鹿兵少无粮,城无楼橹(箭楼),一日可拔也。”于是率全部精锐来攻,王义随机应拒,大战三十日,大小数十战都战胜武仙。

一日,王义召来将佐说:“今城守虽有余,然外无援兵,粮食将尽,岂可坐而待毙。”于是,杀牛犒劳军士,率精锐三千,一个挨一个趁夜出城,直捣武仙营寨,武仙军伍大乱。王义乘暗攻之,杀数千人,缴获了武仙部的所有军资器仗。

八、红袄军攻占旧城

河北真定(今正定) 红袄军首领周元儿抗金,于金贞佑三年、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九月,率起义军攻占束鹿县城(今旧城镇)。

旧城流传着金宋交兵时“翻牌度日”的说法。金朝(1115-1234)是满洲先祖女真人完颜阿骨打建立, 1125年灭辽后,与北宋遂成敌国。金宋交战期间,家家门口挂一木牌,一面写着“金民”, 一面写着“宋民”, 金、宋哪国的军队打过来就把哪面牌翻成正面。

九、燕王扫北

明代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和明建文帝朱允玟的明军在旧城一带数次交战。

建文帝诏集山东河南山西三省兵将30万人,自太行山以东,陈兵于滹沱河沿岸,企图阻止燕王朱棣南下。明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六日始,双方几十万大军在滹沱河沿岸展开激战,其中正定府所属各县是这次战争的主要战场。双方在此进行了长达一年之久的“拉锯式”争夺战。

旧城流传着“问我祖先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说法。据说就是因为燕王扫北,河北一带的人都死于战火,才将“地少人多”的山西“狭乡之民移就宽乡”。

十、抵御瓦剌也先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军所俘,胡寇焚掠畿甸(ji dian畿,京畿,皇城禁地。甸,指郊外,郭外为郊、郊外为甸),也先纵兵南掠,突至束鹿城下,知县黄子嘉率众护城,得以平安无损,原邑人不满二千,后增至三千余户。子嘉秩满(官吏任期结束)九载,邑民乞请留任,遂加六品俸复任三岁乃归。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是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北征瓦剌的惨败事变。明英宗平日里对宦官王振言听计从,王振不顾王直等朝臣反对,鼓励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此次出征,由于仅几天准备仓促,途中军粮不继,军心已经不稳。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军队追赶上来,把明军团团围住,两军会战,明军全军覆没,王振被部下樊忠杀死,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

十一、明清农民起义军攻打旧城

文安人刘六、刘七、齐彦名组织“建国扶贤军”在霸州起义,声势浩大,并于正德六年(1511年)攻陷旧城。

咸丰三年(1853年)九月,太平军将领林凤翔、李开方、吉文元率军由赵州、藁城折而东入束鹿境至位伯、旧城一带,在旧城与清钦差大臣胜保激战,胜保被太平军击败。太平军东陷深州,沿途焚庙宇。

清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首领张锡珠攻打束鹿,11月19日束鹿组织团练400人在旧城集结,堵截太平军,练长被太平军击毙,退回旧城。

清同治五年(1866年)2月5日,太平军进攻深洲,束鹿县组织地主武装2万人堵截太平军,旧城团练参加40余人。

同治七年(1868年)2月,捻军张宗禹部掠束鹿,清军统领陈国瑞率官军围剿,二月十一日陈军驻旧城镇石家庄村,受到贺姓犒劳,一军尽欢。十九日,捻军自东来,侵入旧城村,遭旧城团练攻击败走。

捻军被镇压之后,李鸿章奖赏抗击捻军有功的村镇,束鹿旧城名列其中,在旧城东寨门,张万福门旁设立“战胜捻军纪念碑”。

十二、旧城乡勇抗击法军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八国联军中的一支法军攻打旧城,遭到旧城爱国民众组建的乡勇的誓死抵抗。旧城人民以宁当战死鬼,不当亡国奴的气概取得胜利。留下了“纸糊的北京,铁打的旧城;面捏的皇帝,不怕死的乡勇”的民谣。

十月二十二日,法军出保定西,经藁城东来,二十四日到位伯镇,杀5人,伤1人。十月二十五日,到达旧城城下。旧城当时没有清军,旧城爱国民众立刻组建乡勇抵抗法军,乡勇关闭城门在城墙上用土铳、弓箭向法军不断射击,法军用机枪、步枪向旧城乡勇猛烈开火。

激战一上午,法军没有攻进旧城。下午法军在城东寨子村口炮轰旧城东城门,东城门被摧毁,法军从缺口蜂拥而入,扬言要血洗旧城。双方展开激烈巷战。法军装备精良,战到天黑逐渐占领旧城大部地区,误认为已占领旧城,便在城内安营休息。当夜子时,乡勇组建敢死队向法军发动反击。敢死队战士手持大刀赤膊上阵,伸手不见五指,乡勇战士只要摸到穿衣裳的就抡刀砍杀,没穿衣裳的便是自己人,以此法识别敌我。法军在睡梦中仓促应战猝不及防,加上在黑夜中法军枪炮无法发挥威力,旧城附近的爱国民众也来援助。法军自侵华以来还没有遭到如此抵抗,法军指挥官下令向深县撤军。

这次战役法军伤亡300多人,其他七国军队得知法军战败的消息也没敢进攻旧城。法军统帅叹道:“自北京以致所过州县,皆莫与抗。独此区区一乡,人皆敢死,亦奇矣哉!”

现代有抗日战争时发生的故事,如夜袭日本洋行、破路……

转自:辛集

Hash:fb55c9f7f809860a333b088228cc32990f87d584

声明:此文由 辛集那些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