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十大最美古镇的历史兴衰图
原标题:甘肃十大最美古镇
古镇是城市的雏形,是文明的起源。他们都曾经有过不小的辉煌时期,兴盛一时。也有浓厚的历史沉淀,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随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更迭,越发神秘。它们或许不在辉煌,或不被大多数人关注,但走进它们会让我们了解更多的过去,更多的风土人情和那些已经流逝的时光岁月。
青城古镇
青城位于兰州黄河下游50公里处,榆中县北部,陆路距离兰州市约100公里,白银市25公里,是古丝绸路上的重镇,古丝绸之路上的水旱码头和商贸中心,唐宋元明时期的边塞军事重镇,被誉为“黄河千年古镇”.
北宋仁宗年间,西夏王李元昊叛乱,时任秦州刺史的大将狄青为防止西夏入侵,凭借黄河天险,在唐朝垄沟堡的基础上增筑了新城。因为新城东西长,南北狭,故称“一条城”或“条城”.
后来为了纪念狄青,将“一条城”叫做青城。青城历史悠久,地理条件优越,历代文人墨客荟萃,商贾云集,会馆林立,创造了灿烂的青城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遗迹。青城在废除科举制度之前,先后培养出了11大进士,其中皇榜翰林1人;文举23人,武举51人;孝廉方正8人,贡生83人;秀才不计其数。
近年来,在史学界引起轰动的“闯王李自成归隐榆中青城”之说,使黄河古镇青城引起了各方关注。根据当地流传久远的口头传说和在青城镇苇茨湾村李文生家发现了一本抄修于康熙三年(1664年)的《李氏家谱》。有人经过考察研究,得出结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并葬于青城龙头堡子山下。
闯王李自成之死至今是个迷,研究清史的有些专家对李自成晚年隐居青城的说法也表示赞同,因为当时清朝的注意力在南方,西北是清人统治的薄弱地区,因而李自成兵败后会选择西北落脚,李自成早年在甘肃当过兵,而且李自成了解甘肃榆中的人情地理,有一定的人事基础。 青城的兰州水烟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已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什川镇
什川镇距离兰州市区约20公里,明朝弘治八年(1495年),甘肃巡抚在今什字中心修筑“什字川堡”而得名。什川历史悠久,曾是黄河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汉代就已经很有名气,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有明朝古堡遗址,历史传说优美动人。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风光秀丽的万亩梨园,使之成为兰州近郊的一处“世外梨园”.
什川堪称“梨园之乡”.连片梨园面积达12000余亩,树龄大多在三百年以上。梨树纳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至今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园内梨树千姿百态,景象十分壮观,堪称“中国一绝”.
礼辛古镇
“礼让是远古遗风,溯源究底,五千年漫长历史,纵彩陶石斧不言,谁能抹煞;辛勤为斯邑本色,播雨犁云,卅七载大好时光,即舜日尧天何敌,人尽讴歌。”“广袤一条街,想开了,天也空,地也阔,风月天边堪共赏;上下五千年,铭记着,失亦得,穷亦通,青史有卷任评说。
礼辛镇位于甘肃省甘谷县城西北四十公里处的清溪河南岸,为甘肃省十大古镇之一,礼辛在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设礼辛里。清溪河从黄土高原谷地涩行东去,滋润了一川,使得两岸菜地似锦,稻田纵横,杨柳葱郁,花木争茂,礼辛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块绿洲。礼辛镇,历史上就是重要的文化商贸重镇。礼辛遗址的彩陶成为一道旷世的文化风景。
礼辛镇遗址属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其悠久历史可追溯到距今约7000年前。属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礼辛镇遗址出土的遗物中,以陶器、石器、骨器、灰陶和砂陶为主。当时主要的生产工具以磨制的石器为主,也有一部分打制石器和细石器。
碧口镇
碧口海拔624米,碧口位于西秦岭山地和岷山山系的交汇地带,是甘肃省海拨最低的地方。
碧口古镇名播陇原,享誉华夏,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响浪汉代墓群出土的铜器表明,两汉时期这里就有农牧活动。明清以来,碧口至四川昭化的白龙江、嘉陵江两百里水道,成为水上”丝绸之路“.
乾隆初年,碧口成为繁华兴旺的水陆码头,甘肃、四川的物资集散地,木船沿白龙江入嘉陵江可直达重庆。凡甘、青及四川松藩等地药材、土特产品运出,西南各省、江浙一带日用物品进入甘、青及四川西北,都必须经过碧口集散。碧口商贾云集,交易兴隆,外地商人在碧口建有会馆5处,药材行栈40多家。
碧口与相邻的青木川镇都是清朝至民国时期陕、甘、川重要的贸易枢纽。就象它的地理位置一样,碧口是陕甘文化与巴蜀文化的过渡地带,这里的语言、风俗习惯大多与一江之隔的四川相似,自古就有”碧口不象甘“的说法。碧口距离四川广元市区的交通非常方便,碧口镇每天有几趟往广元的班车,不到3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和到文县县城的差不多,但碧口到武都客车要走将近8小时,大多情况还要在文县倒车,所以碧口人大多有事是去广元,而不是文县和陇南市区。包括常见病的就诊一般性购物,碧口人也是选择去广元。
碧口盛产龙井茶,品质非常不错。在文县碧口镇的李子坝,清代道光年间开始就种茶,茶园里至今还有100多年树龄的老茶树。这里海拔1200米左右茶园所出产的高山龙井茶更是甘肃茶叶的代表。碧口山坡地种茶,云雾弥漫,漫射光充足,气候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干物质积累较多,有利于增进茶味,极为适合茶树的生长。出产的龙井茶,干茶香气清纯,形状扁直。冲泡后汤色碧绿或呈清黄色,香气清高,滋味浓爽,耐冲泡。碧口龙井已成为甘肃茶叶的一张名片。
安口镇
安口镇位于华亭县东南部,东邻崇信县,北接平凉市,南与陕西省相望,素有”陇东重镇“之称。安口镇为明朝”陇上窑“所在地。宣统二年(1910)年,废里甲,立村镇,曾名为安口窑、窑头镇,红山镇。安口镇辖区矿产资源富集,安口镇煤炭储量13.2亿吨,含煤面积14.5平方公里,占华亭煤田煤炭储量的40.4%.
安口历史上陶土、坩坭、煤炭资源丰富,累朝累代广开窑口,全国各地逃荒避乱的陶瓷艺人常常来此安家立口,烧造的日用陶瓷闻名西北大地,流传千家万户,”安口窑“之名即由此而来。据史料记载,安口窑陶瓷烧造业兴起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宋元时以烧制黑瓷”铁锈花“和青瓷为主,技术逐渐成熟。至明代以炼制颇负盛名的青花瓷为标志,实现了技术上质的飞跃,从而携”陇上窑“之美名跻身全国名窑之列,达到鼎盛期。
明清时以烧制黑、白陶为主,至明末清初趋于衰落。然而现如今,竟连一块精致瓷片也不能生产了,生产的大部分是粗陶瓷瓦罐瓦盆等。
永泰古城,也叫永泰龟城,位于景泰西南27公里处,因其城堡似金龟,故叫永泰龟城,修筑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甘肃省景泰县境内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
是明政府为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建成后即成为军事要塞,兰州参将就驻扎在这个城堡内。当时,城内驻有士兵2000多人,马队500人,附属设有火药场、草料场、磨坊、马场等机构。永泰古城由于城墙坚固,作为一道完备的军事屏障和防御工事,在明清两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400多年来没有被攻破过。
大靖镇
大靖镇位于古浪县城以东80公里处,南依祁连山余脉,北临腾格里沙漠。大靖镇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是该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历史上曾是甘肃的四大名镇之一,汉武帝时期称为”朴环“,商贸活动最为活跃。陕西、山西一带的商人确有”要想挣银子,走一趟大靖土门子“之说。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甘肃巡抚田乐,总兵达云等集兵万人,而大靖的称谓来源于明时的一次重要战役,即”松山扒沙“之战。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盘踞在大小松山(今天祝松山滩古浪昌灵山一带)百年之久的鞑靼阿赤兔部纠集兵马,时而骚扰地方,过往商旅苦不堪言。 当年三月,巡抚甘肃兵部尚书田乐,雄集西宁、庄浪(今永登)、甘州(今张掖)、凉州(今武威)、镇番(今民勤)等数路军旅,征讨阿赤兔部。三月首战告捷,九月大获全胜。从此,阿赤兔余部缩踞北部沙漠,不敢卷土重来。松山扒沙战役后,明廷改”扒沙“之名为大靖。
阿赤兔部没有再来,而作为军事要地大靖,进入了新的商业繁荣期。据史料记载:”民户多于县城,地极膏腴,商务较县城为盛“,鼎盛时期,城郭完整,民舍稠密,商旅行栈,店铺林立,寺庙宫观,鳞次栉比,商贾云集,络绎不绝,形成重要的商贸古镇,现存有什字中心财神阁、马家祠堂、马庙会馆、青山寺等名胜古迹。
哈达铺
哈达铺,位于宕昌县城北部35公里,腊子口东南66公里处,地处岷山东麓的丘陵川坝之中,海拔2225米,阴凉湿润,盛产当归、红芪等中药材,是一个汉、回、藏、羌多民族聚居区。哈达铺原名哈塔川,自古是甘川道上的一个商贸重镇和军事要冲。
三国时为”阴平古道“(即今宕昌、武都、文县沿岷江、白龙江、白水江一线),魏将邓艾当年即从此入川灭蜀。哈达铺是当年红军走出藏区,进入甘肃的第一个回汉聚居比较集中的镇子。
1935年9月18日,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越岷山,过施窝、大草滩,于20日到达宕昌哈达铺。红一方面军约14000多人,在这里休整了两天。
毛泽东主席当时住在”义和昌“药店后面的瓦房里,并在这里召开了党中央负责人会议,根据全国的斗争形势,作出了向陕北进发的正确决策。”哈达铺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
天水街亭古镇
街亭即甘肃天水市东南的街子镇,街亭地处西秦岭北麓,西接古郡,北环渭水,处于麦积山风景区核心位置,踞天水市区约40公里。2004年,当地村民在神农山重建古庙时挖掘出神农文化遗迹(有炭灰层、磨制石器、”祭天石“、黑红陶器以及动物化石等),经专家鉴定,认为街亭神农山是炎帝神农氏发祥地中心及祭天场所。
街亭也是先秦发祥地之一,街亭一带出土的秦人墓葬数量众多,文物丰富。除放马滩墓群外,麦积山秦文公墓,也是举世闻名。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早已家喻户晓。街亭自古为天水门户,秦汉、陇蜀咽喉,战略地位举足轻重,得失街亭,安危关蜀。
街亭古镇是汉唐古镇,先辈按”金、木、水、火、土“五行设计,十字形街道,四条大街,东西街长约五百米,临街两旁都是上楼下店两层铺面,全镇居民多为明清建筑,千室连甍,规模宏伟;石坊牌楼,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紫藤古巷。
阳关镇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镇地处甘、青、新三省交界处,敦煌市市区西南64公里的古阳关脚下,是敦煌市最偏远的一个乡镇。
阳关因在玉门关之阳而得名,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门户和”丝绸之路“南路的必经关隘。阳关镇地理位置优越,地大物博,境内水、光、土、热、野生动植物和旅游资源丰富,阳关镇又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阳关、玉门关、渥洼池、寿昌城等名胜古迹座落于阳关镇境内。(鑫报综合)
Hash:3b6416ea76e8b974d3877b3e9bde18f6cb97ab87
声明:此文由 新华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