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发现!榆林发现阳周故城遗址
11月5日至6日,由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靖边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靖边县历史文化资源勘踏暨专题研讨会在陕北举行
与会专家进行细致缜密的现场勘踏
30多位国内考古、文化新闻界专家学者参加该县杨桥畔镇瓦渣梁所发现的古城遗址的勘踏及专题研讨
靖边县历史文化资源勘踏暨专题研讨会现场
与会专家得出了“在瓦渣梁所发现的古城遗址与史料所记载秦汉时期的阳周故城基本吻合”的初步结论
11月5日至6日,由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靖边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靖边县历史文化资源勘踏暨专题研讨会在陕北举行。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焦南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戴应新、马明志、乔建军,西北大学文化遗传学院教授段清波、钱耀鹏,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教授吕卓民,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陕西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薛保勤,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浩,陕西师范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李震等30多位国内考古、文化新闻界专家学者参加该县杨桥畔镇瓦渣梁所发现的古城遗址的勘踏及专题研讨。
经过细致缜密的现场勘踏、对部分出土器物的辨析考证以及相关研究讨论,与会专家得出了“在瓦渣梁所发现的古城遗址与史料所记载秦汉时期的阳周故城基本吻合”的初步结论。专家们认为,靖边县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历史文化序列完整,各类文物资源丰富且价值巨大,建议靖边县相关部门加强针对阳周故城发掘、保护、开发的各类前期工作,尽快启动并实时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工作。
榆林靖边县境内的阳周城历史距今已有2346年之久。战国末期,阳周曾是秦国上郡所属的一个县治。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驻上郡阳周“北逐戎狄(匈奴)”,夺取了上古中国的“河南地”(见《蒙恬列传》:“始皇二十六年……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於外十馀年,居上郡”。秦将蒙恬奉始皇帝之令,修造了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阳周城为其枢纽所在),并与扶苏共同驻守上郡阳周。史书记载当时上郡有10.3683户,人口60.6658人之众,号为“新秦之地”,直至西汉尚有“自行铸币之权”。汉武帝北巡曾在阳周城之南的桥山之脉祭祀黄帝,但在两汉之间,阳周却突然神秘消失于史籍之中。直至北魏时,阳周又被重新设县,属地不在陕北却到了今甘肃正宁,从而引发出多种历史、地理、名著等的关于阳周城的一系列错乱……
《汉书·地理志》中“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的记载,表明了阳周城与黄帝冢之间的位置关系,同时也表明以子午岭为界,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接壤的正宁县“阳周”为北魏(或东汉)时所置,非先秦时之“阳周”。2016年初,靖边县杨桥畔镇瓦渣梁村村民在田间劳作时,无意中发现一座古城遗址,经该县文物、文化部门认真研究考证,认为其极有可能就是阳周故城。
榆林靖边县处上古中国“旧河南地(今谓河套地区)”最南端之冲要之处。其境內白羽山脉西延昆仑山,北迎祁连山并与内蒙古高原壤接,南通子午岭至秦岭山脉,东径黄河入太行山脉,为诸山脉最为平缓之连接地带,且西、北、东三方皆有黄河环流。与阳周故城相关联的“奢延水、走马水、帝原水、黑水、先秦列城”等诸古水系、地理名,与郦道元《水经注》所记录描述的“阳周故城” 地理位置和水系之名称及流向高度吻合,遗址内相关出土文物(如陶器“阳周塞司马”、瓦当“阳周宫”、砖窑“回形曲纹砖”遗迹、“铸币”遗址等),证明此地为先秦时的政治、军事中心重地。
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网
榆阳区安崖镇发现高密度中侏罗纪时期植物化石榆阳区安崖镇黄家沟村的一处未命名河谷中,新近发现了密集度较高的中侏罗纪时期植物化石,有的呈谷穗状,有的呈鱼骨状。
跟随着黄家沟村村民黄军卫徒步翻越两座山后,沿着河谷走一公里左右便是他发现植物化石的地方。据黄军卫讲,这一带的岩石属于侏罗纪时间,比较光滑、细腻,适合叶片的保存状态,就连细小的叶片都保存完好,非常清晰。通常来说,植物化石都是在地下深处,采集比较困难,而黄家沟村河谷里的这片岩石层是裸露在外的,为化石的采集降低了难度。在我国,辽西属于古生物化石较多的地域,但是也没有像这里密集度高。在这片岩石层中,除了已确定的植物化石,还曾发现类似种子形状的化石。具体是不是种子,还得等专家将样本分析后才能知道。
本文来源于榆林日报
秦汉阳周县地望图
【动观流水】
作者:蒙汉良
Hash:8f3ead1ab7f7bcca74c534fec6d264a507efe4f1
声明:此文由 蒙氏文化传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