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市18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黔东南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迭峰,原始生态保存完好。目前,其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

增冲鼓楼

1、增冲鼓楼:位于从江县增冲村,始建于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是贵州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侗家鼓楼。鼓楼是侗家聚众议事、排解纠纷、迎送宾客、对唱大歌和吹笙踩堂等重大活动的场所。增冲鼓楼既保存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又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高阡鼓楼

2、高阡鼓楼、宰俄鼓楼:位于从江县下江镇高阡村,始建于雍正年间,具体年代不详。高阡鼓楼楼身十五级,双楼冠,屋檐平面为正六边形。各层封檐板彩绘风情图案,顶层檐下均置如意斗拱,斗拱下装漏窗。鼓楼二层和顶层分别置有牛皮木质鼓。

3、述洞独柱鼓楼:俗称“现星楼”、“杉树鼓楼”,位于黎平县岩洞镇述洞村,外观与其它鼓楼一致,为七层檐四角攒尖顶,密檐式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53.3平方米,高15.6米。

4、青龙洞: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城东中和山上。全国独有的中原建筑与苗侗吊脚楼干栏式巧妙结合的古建筑群,号称“南方悬空寺”,有“贵州古建博物馆”之称。分别采用了“吊”、“借”、“附”、“嵌”、“筑”等多种工艺,硬是在一段悬崖上筑出中元洞、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等一片阁楼洞天。

5、郎德上寨古建筑群:坐落在雷山县境内苗岭主峰雷公山麓的丹江河畔,郎德上寨始建于元末明初,寨中民居建筑均为木结构干栏式,大多面阔三间,上下三层,底层养牲畜,二三层住人。至今,寨内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

6、飞云崖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位于黄平县新州镇东坡村湘黔公路北侧,是一组集文物古迹、风景园林、民族风情于一体的古代民族建筑群。

隆里古建筑群

7、隆里古建筑群:位于锦屏县隆里乡隆里所村,古建筑群包含城内的民居、宗祠、庙宇、书院、城墙、街区和城外的桥梁、寺庙等建筑,基本保存明清风格,有房屋700余幢,其中具有保护价值的单体建筑有53栋(座)。

8、三门塘古建筑群:位于天柱县坌处镇,古建筑群包括宗祠两座,碑刻300余通,古树68株,印子屋28栋,水井20眼,鱼塘17口,石拱桥6座,石板桥10座,石板路12条,卵石路30多条。这些建筑风格独特,空间布局灵活多变,立体感极强,工艺十分讲究,风格粗犷而不失精致。

榕江大利村古建筑群

9、榕江大利村古建筑群:位于榕江县栽麻乡,由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石板古道、清末民初时期建设的近10座侗族四合院,以及独特的古晾禾谷仓、鼓楼、古水井等建筑组成,体现了侗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景象。

旧州古建筑群

10、旧州古建筑群:位于黄平县县城西北25公里处旧州镇,建筑艺术品位较高者有卢晴川、朱氏、杨氏、罗氏宅居。今存古建筑有十万营、仁寿宫、天后宫文昌宫,关帝庙、川主庙天主教堂、江西会馆两湖会馆、福众桥、平播桥老里坝五拱石桥(明代)等。

11、黎平会议会址:坐落在贵州省黎平县城德凤镇二郎坡52号,是一座清代的古代建筑物。占地面积近1000 平方米,外有高约20米的封火墙围绕,森严幽静。1934年底,中央红军由湖南通道进入贵州,占领黎平后,总司令部就设在这里。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

12、和平村旧址:位于镇远卫城和平街南侧,坐南向北,为一组由高大土石围墙圈围起来的建筑群。原是晚清时期镇远总兵署衙门,民国初改为贵州省第二模范监狱。 和平村方形围墙通面阔66米,进深78米。墙院中原有力公楼、礼堂、医务室、监禁室、哑子室、米库、厨房及监视塔等单位建筑14栋。

13、镇远城墙:包括府城墙、四官殿和卫城墙。府城墙,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位于县城北石屏山上。四官殿,位于县城北石屏山上。始建于明代,由正殿、钟楼、石拱券城堡组成。卫城墙,位于县城舞阳河南岸。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

14、岩门长官司城:位于黄平县谷陇镇岩门司村沟星寨。岩门长官司城建筑保存完整,工艺精湛,在西南地区具有典型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军事防御价值。

15、锦屏飞山庙:位于锦屏县城东北角,修建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主体建筑飞山阁,分四层,造型为四角攒尖顶,翼角翘出,小青瓦屋面,上置琉璃宝顶,与阁相配有悬山顶和走廊,两座配殿与阁相连,底门相通,依山傍水构成封闭式的四合院。

16、地坪风雨桥:位于黎平县地坪乡,俗称花桥,始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桥长57.61米,宽5.2米,该桥横跨南江河之上,桥身距正常水位10.75米,河中立一青石桥墩支撑木梁结构的桥身,其下部有两排各为八根粗大的杉木穿榫连成一体,架通两岸。

17、金勾风雨桥:金勾风雨桥位于从江县往洞乡增盈村金勾寨脚,始建于清代光绪十年(1884),1992年重建,重建后的风雨桥面十阔,间长33.60米,宽4.75米

18、重安江水碾群:位于黄平县重安镇东南400米处的重安江江心沙洲上。规模宏大,明末为其鼎盛时期,共有40余座。水碾群现存碾房19座,沿沙洲“一”字顺江排列。雨季,碾房草棚常被洪峰卷走,但沉重的石滚轮和藏于沙洲腹部的水轮却安然无恙。

Hash:c6791b8a5a30d62501239239ace1b80db9d1dc4e

声明:此文由 寒夜吹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