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抗战时重庆遗址年内或免费开放

新华重庆8月21日电 (陶玉莲 实习生张维)沿着重庆市沙坪坝滨江路走进下土湾6号,一栋形似碉堡的两层石质建筑随即映入眼帘,与旁边崭新的高楼形成鲜明对比。在抗战时期,这里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力厂所在地,拥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历史。近日,沙坪坝区文管所工作人员表示,抗战遗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重庆之蛙)电力厂旧址已基本修复完毕,有望年内免费开放。

“重庆之蛙”由日军命名

为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会有“重庆之蛙”的怪称?当年的东京报纸这样写道:“我皇军飞机大炸重庆,那里的青蛙全都炸死无声,为什么那个扰人心绪的中央电台还是叫个不停?”于是这个“叫个不停”的电台就有了“重庆之蛙”的别称。

在抗战中能够“叫个不停”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得益于时任重庆大学教授、机电系主任冯简做的一个决定。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前身,位于南京的中央广播电台曾遭日机轰炸,损失惨重。因此,电台迁至重庆时,为避免日机轰炸造成过大的损失,冯简将电台台址分为4处:电台总部设在上清寺,信号发射台位于小龙坎,收讯台设于歇台子,而土湾这一处就是“重庆之蛙”的电力厂和备用电台藏身地,也是仅存的“重庆之蛙”旧址。

在整个抗战时期,这里是盟军在远东唯一可利用的短波电台,外国记者也利用这个电台转播、发稿。1945年8月10日,也正是在这里,“重庆之蛙”首播了“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条震动全中国的消息。

从推土机下抢救回来的“重庆之蛙”

从外部看,电台旧址是一处依山而建、用条石垒砌的碉堡建筑。走进碉堡建筑,里面顶部每隔1米就开有一个通风口,一共18个,保证了良好通风性。此外,拱形门窗也讲究美观,全部用石质的斜格窗花装饰。不曾想到的是,这栋建筑曾面临被拆除的危险。

据沙坪坝区文管所所长郭小智介绍,“重庆之蛙”的旧址是在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的。由于重庆解放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旧址已失去了原有功能,成为牛奶厂员工的居家住房。没有人将其与抗战中大名鼎鼎的“重庆之蛙”联系起来,这里被认为是废弃建筑,差一点被拆除。

“在文物普查中,我们发现这栋建筑墙体竟有一米多厚,便觉得非同寻常。后来经多方考证才确定这里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旧址。当时已经有推土机开到了旧址的旁边,准备将其拆除建楼盘,可以说这一栋建筑是在推土机下抢救回来的。”郭小智说道。

修复完成将免费开放

据悉,在2013年至2015年,沙坪坝区文物部门先后完成该旧址外墙风化处理和文物保护抢救(一期、二期)工程,确保了电力厂旧址的原有形制。同时,根据电力厂旧址半地下掩体的特征,保护工程在严格遵循修缮设计方案的同时,对地下掩埋的不可预知部分,采取了“边维修、边复原、边考证”的科学维修方法,先后在旧址内发现了原电力厂蒸汽进水管,烟囱等遗迹以及抗战时期的重要文物。

目前,电台旧址主体修整工作已基本完成,沙坪坝区文物部门即将启动陈列布展工作,有望今年内完工,并免费对外开放。届时,这里将成为一座小型文特博物馆,通过实物、文字、图片还原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风貌。

2016重庆人最新置业意向调查

1. 未来您期望的购房居室类型?(必填)*

一居室

两居室

三居室

四居室及以上

其他(商铺/写字楼)

2. 您的置业总预算是多少?(必填)*

30万以内

30万-60万

60万-100万

100万以上

3. 您期望的购房区域?(必填)*

4. 您的姓名(必填)*

5. 您的常用手机号(必填)*

获取验证码

查看结果

Hash:526d593738340f455e6e3b8f1525997a14cd03a3

声明:此文由 搜狐焦点重庆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