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父子的因缘,成就了中国两大佛教道场

鹿门寺早于白马寺启建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巡游鹿门山,(公元40年)并在此建立了鹿门山古刹---鹿门寺,营建殿堂数百楹。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刘秀之子刘庄)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白马寺

鹿门寺

鹿门山与光武帝刘秀

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习郁奉令于鹿门山上立神祠,又刻二石头鹿夹神祠语于道口。据县志载“汉建武中帝与习郁俱梦见苏岭山神。命郁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夹道口,百姓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山”。西晋,改名为万寿禅寺,唐朝,复名鹿门寺,唐代名僧处贞、丹霞、宋法灯禅师主持过鹿门寺。魏晋南北朝时期,香火不衰,成为全国的佛教圣地。

刘秀

鹿门山

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6),鹿门山建“三高祠”(庞统、孟浩然、皮日休)并供其像,以示纪念。

鹿门寺建筑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鹿门寺的庙宇达数百间,僧侣五百余人,皇帝钦点住持,香客千里云集,香火终年不绝,曾是中国境内较为宏大的佛教圣地唐代复名为鹿门寺。

鹿门寺大雄宝殿

鹿门寺兴盛时,规模宏大,有佛殿、斋堂等房屋500余间,传说骑马关山门。后几经损毁,1980年始逐步修复。现存与佛寺相关的景点有鹿门牌坊、八角井、天井、暴雨池、龙头池等。

鹿门山风景

鹿门山成这中国文化史上声名显赫的名山

鹿门山环山临水,涧深林幽,清雅宁静,成为古代名士寄情山水、归隐灵泉的佳地。汉末名士庞德公不受刺史刘表数次宴请,携家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返;唐代诗人孟浩然、晚唐文学家皮日休都曾幽居鹿门山,世称鹿门高士傲帝王。 

鹿门花海

鹿门春晓园

白马寺与汉明帝刘庄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佛说四十二章经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光武帝之子刘庄

白马寺成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Hash:2a8ac3e2ff5453515dfe5b279c991daba4a613d3

声明:此文由 襄阳文化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