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于是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横空出世

今天,我们来到龙门石窟一观。

窟,洞穴也。据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3年)前后。孝文帝崇尚佛教,在筹建新都洛阳时,他把当年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开凿云冈石窟的理念也带到了洛阳,他相中了伊水龙门这块风水宝地,在伊河之西的龙门山开凿了古阳洞。之后,追随他的文臣武将、王公贵族也纷纷在此凿龛造像,斧凿声声,顿时响彻龙门峡谷

今天的龙门,居于洛阳市南二十五华里的伊水之滨。青山对峙,伊水北流,远望如阙,故称“伊阙”。东西两山自北魏迄于唐宋,开凿了大小窟龛两千多个,雕造精选的佛像有十万多尊,镌刻造像题记和碑铭三千六百余品,规模是相当大。

我们在美丽的伊水河畔下车,看到了陈毅题的两个大字“龙门”和郭沫若题的四字“龙门石窟”。慢慢前行,慢慢观看。这些石窟,很多已经空了,应是历代被破坏的结果,看眼前一幕,想象当初每一个石窟都供奉着一尊佛像,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而今却——不由心中长叹!

这应是宾阳中洞的主佛像。正壁主尊“现在佛”释迦牟尼通高8.4米,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结跏趺坐,高鼻大目,微露笑意。他左手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一手势表示佛在说法,称为“说法印”。在释迦牟尼两侧,分别侍立着二弟子和二菩萨,也是一副温雅敦厚的表情。

仰望着这些千姿百态的造像,我的眼前仿佛出现这样的情景:悬崖陡壁之间,木架纵横,绳索悬系,赤膊的工匠,头顶炎炎烈日,面对光秃崖壁,或用力锤凿,或精磨细刻。汗珠滴滴,浸润着坚硬的岩层,目光沉沉,满含着虔诚的信念。他们创造的龙门石窟,终于穿过岁月风雨,精彩呈现于世人面前。他们用凿子书写了历史

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这可以云冈石窟为代表。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在游览的过程中,根据这一点能大致看到这种变化。

登坡攀阶,抬头放眼,窟里龛上,满山皆佛,小者高不盈寸,秀骨清姿,大者高达数丈,慈祥庄严。青山绿水中的幻世佛国,恍然隔绝了俗尘的喧嚣,清静了观者的肺腑。

此为万佛洞。万佛洞完成于唐代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正壁主尊阿弥陀佛高约4米,端坐于八角形束腰须弥莲花座上,神情安祥肃穆。后壁刻着五十四枝莲花,每枝莲花上各坐一尊菩萨或供养人,构思新颖奇特。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每尊只有四厘米高。在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乐人,舞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整个洞窟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国土,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

万佛洞的墙壁。

洞外南壁雕有观世音菩萨像,右手执麈尾,左手提净瓶,表现了“万法皆空归南海,一尘不染静禅心”的佛家至高境界。 这尊观音立像,线条流畅,身姿优美,被推许为“龙门石窟最漂亮的佛像”。据说,当年梅兰芳曾在这里目不转睛地看了两个小时,在随后的戏剧舞台上《洛神》的出场姿势,就完全采用这尊观音的美姿。

大大小小、栩栩如生的塑像

“伊阙”两个大字,古朴沧桑。伊阙就是龙门的别称。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佛光山色,风景秀丽,是宋代苏过所描绘“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的天阙奇观。

来到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洞窟。在这里,整座山体被劈成南北宽约36米,东西深约40米的门形崖面,11尊佛像沿崖面铺开,布局严谨匀称。这里拍的是奉先寺左侧。卢舍那大佛、弟子阿难尊者和普贤菩萨

奉先寺右侧。卢舍那大佛,迦叶与文殊。

奉先寺中间。卢舍那大佛与二弟子。

奉先寺右侧两刻像:天王与力士。

这是奉先寺的正面。居中而坐的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仅头高就有4米,耳长近两米。大佛身着通肩式袈裟,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得异常鲜明而圣洁,面部丰满圆润,双眉弯如新月,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前方,鼻梁挺直,嘴巴微含祥和笑意,下颏圆而略向前突。老成持重的迦叶、温顺聪慧的阿难、雍容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在两侧侍立,与大佛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的群体形象。

一路辗转于龛窟之间,一路心中感慨不已。龙门石窟的确不凡,从宗教到艺术,从造像雕刻美术书法音乐舞蹈,乃至建筑、医药,他不仅是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更是一处熠熠闪光的宝藏。难怪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年~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走在伊河边,夏风习习,柳条婆娑。回望石窟,心想:但愿这伟大的艺术不再多灾多难,永葆瑰丽。

后记:

在写龙门石窟这一节时,我感到了一些困难。到底是自己的知识不厚,对于这一段历史不熟,对于佛教的知识不熟,尤其是,时间隔了10年了。因此,只能凭着保留的照片,在脑海里竭力搜索残存的记忆,同时上网查询大量材料来印证自己残存的记忆。终于磕磕绊绊地写完,好歹给自己一个交代了。

这倒提醒自己:1、以后旅游时务必做好功课,研究一下相关知识。2、务必当时做好旅游笔记,不能偷懒,保留好资料。3、照片务必多拍,然后再取舍。

当然,好处也是有的,比如当时游览时的很多的人、很多的事,都被一一唤醒,做笔记时心中就充满了欣喜,就感到很充实,感到很丰富。

这,就是做笔记的乐趣吧!

Hash:4c91c6495ce40f4c107ff94e0ec541fdb3890265

声明:此文由 清溪居主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