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桥活古迹 | 一棵美了近千年的东坡海棠 ......
视频更精彩,使劲往下拉!
春天是一个适合出游的好季节,
在领略大自然勃勃生机的同时,
我们还能融入大自然!拥抱大自然!
@忙于工作的你,
是否没有时间出去走走瞧瞧,
没关系,
下面跟随记者的镜头,
一起走近和桥镇闸口永定村,
去瞧瞧那里的美景吧!
▽
据当地的老百姓说,
还是苏东坡亲手栽种的哦~
每逢开花的季节,
周边四邻八乡的游客都前来观赏。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一生与宜兴可以说颇为有缘,曾先后四次来宜兴,并留下了“《种橘帖》碑”、“东坡书院”、“玉带桥”以及“西府海棠”等遗迹。
这棵西府海棠,树高丈余、树冠最大直径达8米,当地人也称之为“东坡海棠”。提到它,当地村民都很自豪,当年吴冠中回家乡时还画过它。
虽说园里只有这么一棵树,
但它背后的故事,
足以让不少民众慕名而来!
苏东坡为何会在当地手植这棵海棠树呢?
可向上滑动阅览
当时各个小国都要向宋朝进贡三样东西。其中有个国家知道宋朝没有海棠树,就进贡了两棵大的、一棵小的。皇帝把其中有一棵赐给了苏东坡。
苏东坡一开始把这棵海棠树栽到了家乡四川眉山,后来移植到了如今的海棠园。
关于移植,就不得不提到闸口当地的望族永定邵氏了,据有关资料记载,邵氏在北宋时曾有“一门同榜六进士”和“一邑叔侄二魁”的美名,他们都是曾任常州知府邵灵甫的子侄孙辈。
邵灵甫长孙邵民瞻,性格豪放,不喜科场,对苏东坡极其敬仰。每次苏东坡来宜兴,他都热情接待,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元丰七年(1084年),邵民瞻新修建了一处草堂,得知苏东坡被贬后就邀请苏东坡到宜兴闸口作客。次年,苏东坡途经宜兴专程去看望邵民瞻,两人一起游草堂时,苏东坡便将海棠亲手栽种在了园中。
这在清史夏隆《永定海棠记》上有记载:“东坡乞居阳羡,携其花至,而天远堂主人邵民瞻与之游园,传其种,而宜邑始有西府海棠”。
原闸口村党支部书记邵建新
苏东坡知道民瞻喜欢海棠树,所以他把海棠树移植到了民瞻的庭院里。
这株海棠树虽说有着900多年的历史,
但这种表述却又不是完全正确的......
宋高宗绍兴年间,金兀术率兵入侵南方路过宜兴时,邵氏园子就毁于战火,唯有这株海棠树顽强地活了下来。
然而,岁月的风刀霜剑却渐渐把海棠老杆掏空了,如今我们见到的海棠其实已经是继生的了。
当地村民
邵伯华
1952年海棠树枝干被台风刮断,后继生,如今能依旧叶茂花盛,真的不容易,也多亏村民自觉的保护,才能有这样的树出来。
海棠园除了这棵海棠树出名外,还留有一块苏东坡亲手书写的匾额。匾长2.26米,宽0.72米,挂在一间新造的两间屋舍中,自右至左书“天远堂”三个楷书大字,引首署“元丰六年二月”,落款为眉山苏轼书“下钤德寿铄”白文方印。
当地村民
邵伯华
那是在元丰六年(1083)二月,邵民瞻新宅落成,东坡应邀前往祝贺。他们两个人就在这里喝酒,苏东坡突然兴致来了,让民瞻拿了笔墨,写下“天远堂”三个字。
除了匾额,海棠园还可以看到邵品剡博士题写的"天远倍思亲"石块,以及部分苏东坡在宜兴的史料。
1980年,美籍华人邵品剡博士第一次回国讲学、探亲时,建议恢复海棠园。
1982年,经邵氏后裔、时任县人大代表的邵伯棠老校长奔走呼吁,宜兴县人民政府下拨专款,再加上海外乡贤邵品刚、邵品剡兄弟俩捐款,在海棠树周围构筑围墙,辟为海棠园。
海棠园的园名是由著名书法家林散之题写,两边的楹联则由满族书法家沙曼翁书写“海棠千载好,天远万世荣”。
居住在海棠树周围的村民,
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表达他们对海棠树深深的爱。
当地村民
这棵树在我小时候就在这了,上了年纪的人都说要保护好它,毕竟是苏东坡栽在这里的。
这棵树我们都很喜欢。陪伴了我五十几年了,每年开了花,我都要来看好几次。
当地村民
据了解,在2008年,当地对海棠园进行园外环境景观完善,园门由西移北,道路直通海棠园照壁,建设集散广场、园亭、园桥,通过环境改善景观提升,进一步弘扬宜兴的历史文化底蕴,促进宜兴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900多年的沧桑,
甚至遭遇主干被台风吹断的厄运,
都没有阻止它生长开花的脚步,
它就静静地待在这儿绽放着自己。
@所有人,
不妨趁着海棠花开之际,
到永定村去看看,
感受那阅尽沧桑后的嫣然芳华。
节目版权归宜兴市广播电视台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整理编辑 | 一只呆欢
Hash:6742a0e0c298ecd10b96dce2458a0390e033eecd
声明:此文由 阳羡茶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