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震撼人心的墓园,里面还埋葬了日寇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在气势雄浑的叠水河边,长眠着抗日远征军的八千英灵。这就是建于祖国西南“极边第一城”腾冲的国殇墓园,也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宏大的抗日烈士陵园

1944年夏,为了完成打通中缅铁路的战略计划,策应驻支那驻印军作战,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以六个师的兵力向占据腾冲达两年之久的侵华日军发起反攻,经历大小战斗80余次,于9月14日收复腾冲城,敌囚藏重康美大佐联队长及以下6000余人全部被歼,我军亦阵亡少将团长李颐、覃子斌等将士8000余人,地方武装阵亡官兵1000余人,盟军(美)阵亡将士19名。摩挲着石碑上刻着这些英雄壮士的名字,在阵亡的将士中还有很多“无名英雄”,在石碑上也为他们留下了位置。

如今国殇墓园已经成为游客来腾冲必到的一个地方,这里每日都会接待大量的游客,学校、企业等团体,这些人们纷纷来此缅怀先烈。

形象生动的石雕刻画出沉默中的怒吼,半个世纪前也是这样的蓝天白云,他们本可以安然地享受属于自己的平静,但他们却选择了腥风血雨、硝烟弥漫的战场!对于他们来说,心里惦念的永远是亡国之恨,报国之愿。

国殇墓园内建筑以中轴对称,松山竹柏、杜鹃山茶相伴两侧,陈列馆、忠烈祠、烈士墓、纪念塔等建筑沿东北至西南。台阶递进形式,腾冲国殇墓园由大门经长通道循石级而上至第一台阶,大门牌楼式,门墙八字形,再循石级而上,至嵌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之"碧血千秋"刻石的第二级台阶挡土墙,门内百米林荫甬道,两侧巨松垂盖,芳草如茵。

忠烈祠为重檐山式建筑,上檐悬挂有蒋中正题词的“河岳英灵”的牌匾。

云南是中国的国防重要根据地,居高临下……”李根源先生的《告滇西父老书》刻有云南在抗日历史阶段起到的重要战略作用。

来到国殇墓园的游客都会在烈士的墓碑前送上一朵鲜花,以表达自己对这些烈士们的敬仰。墓园安静祥和的环境为千余位烈士提供了很好的安眠之地,郁郁葱葱的竹林繁盛而茂密,草坪铺就的大地充满着生机勃勃,在这滔滔不绝的故事中书写着寒来暑往的浓郁情感。

曾经的艰苦岁月使他们竭尽全力撑起四万万人的中国梦,甚至不惜用自己的身躯抵挡枪林弹雨,换来今日的国泰民安。当半个多世纪过去之后,在英雄的庇护下茁壮成长的我们,试着细细品味过去的故事,不禁令每个人热泪盈眶。

慢慢的,时间会告诉我们,朝昔相处的浮屠岁月中,任何事物都会发生改变,但英雄轰轰烈烈的壮举不应该被世人遗忘!一座座丰碑,一幢幢雕像,抗日军民共赴国难,视死如归的悲壮永远凝固在国殇墓园中。

这些墓碑整齐的排列在一座小山上,墓碑上写着烈士的军衔和姓名。“请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再插上一朵美丽的花,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都说啊多么美丽的花。”

为缅怀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腾冲收复战阵亡将士,近代名士、国民党元老、上将,爱国人士李根源倡导修建,楚辞"国殇"之篇名,题为国殇墓园。国民党要人蒋介石、于右任、何应钦、卫立煌及二十集团军将领均有题词。

安葬烈士骨灰的山下有一个大坑,是专门埋葬此战日军最高军事指挥官--148联队队长藏重康美少将及其下属日军指挥官的,这些日军指挥官的下葬方式全部是反手捆绑并呈双膝下跪姿势埋葬,面朝满山的中国军人烈士墓。坟前立有一碑,碑文是由李根源先生亲自题书的二字--"倭冢",寓意日本侵略军最终失败的可耻下场。

夕阳下游客散尽,漫步于墓园的角角落落,风和日丽,阳光晴好,沐浴着和平的春风,任凭斑驳的光晕穿透树叶。我想,深埋于地下的英雄们可以永远的安息,祖国强盛,国泰民安,曾经为之奋斗终生的愿望终以实现。

现在,国殇墓园已经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英雄本不该遗忘,英雄本该缅怀。

交通:国殇墓园在腾冲县城,游客到达腾冲县可打车或租车前往。市内乘坐4路、6路可在国殇墓园下车即到。

落榜进士:中国国家地理风景审评师,一个走在路上的背包客,也许有一天会和你擦肩而过。

【微信:wudan365】【微信公众号:lvxing36524】【微博:@落榜进士】

Hash:d391d091d765d1fef252d3f56a6c61b584b38204

声明:此文由 落榜进士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