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长的古龙窑,600年后在钦州二次涅槃

钦江古龙窑始建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前后,东 临江 滨东路,西临钦江边,南北坐向,以其形状像一条长长的卧龙而得名。

我国的龙窑最早始于战国时期,一般利用自然山势斜坡建造,用土和陶砖筑砌成直焰式圆筒形的穹状隧道,由窑头、窑身(窑床)和窑尾三部分构成。

钦江古龙窑占地面积约100亩,是水东缸瓦窑村坭兴陶文化遗址的标志性建筑。水东缸瓦窑村自明朝起,历代不事农耕,专志陶业,是 钦州 城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古陶文化遗址。现已成为“坭兴陶千年传统烧制技艺保护基地”。

据《 钦州 志》记载,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为防御倭寇,朝廷下令沿 海城 防,一律砌建火砖城墙。该村先祖承领了烧制 钦州 城墙砖这一浩大工程。“钦江千帆竞出海,钦城满街磨坭兴。”由于城砖的需求量达千万块之巨,在当时的缸瓦窑村便开始聚集了众多的砖瓦匠。不出数载,这里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专门为官府烧制城砖的远近闻名的村落。

待到筑城工程完成后,由于官府不再需求城转。这些烧砖匠便开始重操旧业,以烧制缸瓦——日用陶器为营生了。而当年的州府官员感念缸瓦窑村人烧砖有功,遂在 钦州 城边划出一块地段供他们专门销售缸瓦陶器,算是作为奖励,这就是后来的 钦州 缸瓦行。

可以说, 钦州 的坭兴陶之所以能够与与紫砂陶、 建水 陶、 荣昌 陶并列为 中国大名 陶,当年,缸瓦窑村的这些烧砖匠们起到了无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在六百多年间,缸瓦窑村人共修造过九座古龙窑,随着岁月的流逝,除了两座最古老的龙窑仍有遗址可寻,其余各姓私窑早已淹没于地下。

后来,经有识之士从保护古文物和发展 钦州 坭兴陶文化的角度出发,积极呼吁保留古龙窑,这个提议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最后决定东岸的江滨路绕道而行,终于保下了两座中的一座。

现存完好的这座钦江古龙窑,于1958年在钦江边易址重建,古窑呈南北走向,北向立起一根高约10米的红砖烟囱,棚下躺着的是一座长达82.2米的古龙窑——钦江古龙窑。窑身两侧开有鳞眼99个,这是投放燃料观察火色的窗口。有窑门五个,其中,东面两个,西面三个,供土坯进窑成品出窑。据考证,这是国内幸存的最长的古龙窑。

钦江古龙窑,其窑身虽然只有数十年,但是,它却完整地传承了古代传统龙窑的所有特点和功能,属于传统的龙窑结构。无论是它的外形、它的根脉,还是它的烧制技艺,都与六百年前的古龙窑一样。它传承了六百多年的技艺和窑火,同时,也承载了六百多年的兴衰与荣光。所以,缸瓦窑村人仍习惯称它为古龙窑。它与所有的古龙窑一样,都是稀有的宝贵遗产。

2012年, 钦州 市对古龙窑进行重新修缮,并2015年“五一”期间对游客开放,2016年第一届千年坭兴陶古龙窑火祭大典之时重燃薪火。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龙窑开窑当日,5000多件坭兴陶窑变精品在万众瞩目中正式亮相,一件在手,绝无类同,堪称弥足珍贵。

时光荏苒,如今,钦江古龙窑虽然不再有当年的车水马龙与人声鼎沸,但它却是国内最长的古龙窑,也是传承千年坭兴陶的龙图腾,所以极具文物保护和利用价值。

Hash:2135433f31de0b810b8d3f399a44dbfe31c4d192

声明:此文由 作家方益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